书城传记中国五千年帝王之谜全集
13392300000051

第51章 宋元篇(8)

钦宗“六甲神兵”拒敌之谜

北宋末年,金兵前锋进逼北宋都城汴梁,宋钦宗如热锅上的蚂蚁,几次选帅也无能人应诏。

一天,忽然有一个叫郭京的禁军士兵自报奋勇,说他会“六甲法”,可以把金兵全部消灭,并能生擒金兵主帅粘罕。宋钦宗一听,顿时喜出望外,马上召他入朝,授以官爵,赐金帛数万。

郭京奉旨,在京中招募“六甲神兵”,所招人数7777人,招兵的年龄不拘老少,也不问有无武艺,只要生辰八字相符即可。结果所招之兵除了市井无赖,便是少年顽童,完全是一伙乌合之众。郭京称这些兵为“六甲力士”,并在他们当中大封“天兵天将”。郭京吹嘘,只要他的“六甲神兵”一出战,就会把金兵赶过阴山去。然而宋钦宗一次次催他出战,他都一拖再拖。直到金兵兵临城下,他才同意和敌军“交战”。

“交战”时,郭京又要求把原先守城的宋兵一律撤回,原因是“六甲神兵”与敌交战时,有人观看就不灵验了。钦宗听信了他的话,把守城士兵撤了下来,致使数十里长的城墙上没有守兵防守。

“交战”开始了,郭京坐镇城门楼上指挥“六甲神兵”出城,刚过护城河便被金兵杀得大败。眼看金兵用云梯攀上城墙,郭京忙说:“这必须我亲自去做法。”说罢下城,率领残余“神兵”而去,逃得无影无踪。在宫中的徽、钦二帝因此被俘,历时167年的北宋王朝就此灭亡了。

宋高宗赵构

帝王档案

赵构:1127年-1162年在位,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钦宗赵桓之弟,性格软弱,北宋灭亡后,他逃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成为南宋第一帝。在位36年,即位初期,起用抗战派李纲、宗泽等人,发动全民抗金;后期为保皇位,求和苟安,任用奸臣,迫害良将,使多年抗金之功毁于一旦。被迫退位后病死,终年81岁,死后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宝山)。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庙号高宗。

“泥马渡康王”之谜

高宗赵构,生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五月二十一日,为徽宗第九子。母亲韦氏是一个地位较低的嫔妃,并不受徽宗的宠爱。赵构本与皇位无缘,然而,靖康之变中,赵宋宗室多被金兵掳去,唯独赵构成了漏网之鱼,“中兴之主”的位子自然非他莫属。靖康二年(1127年),时年21岁的赵构登基,重建赵宋政权。

但是,高宗这个“中兴之主”实在是有名无实,父兄被掳的奇耻大辱都无法激起他对金人的仇恨,他的“恐金症”不可救药。高宗在位期间,无论抗金战场上的胜负如何,他都是一味地投降求和,在金人面前极尽卑躬屈膝、摇尾乞怜的丑态。历史安排了一个谈“金”色变的君主来承担抗金御侮的使命,无论如何是难有成就的。

大凡开国帝王,都会有不同于常人的传奇,人们由此对他们“真命天子”的身份确信不疑,赵构也不例外。南宋民间流传着“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其主人公就是赵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但却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一说北宋末年,时为康王的赵构赴金营为人质,金兵押其北上,途中赵构脱逃,逃至磁州时,夜宿崔府君庙,梦神人告知金兵将至,赵构惊醒,见庙外已备有马匹,遂乘马狂奔。这匹马居然载着赵构渡过黄河,过河后即化为泥塑之马。

赵构赴金营为人质,历史上确有其事。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兵已经攻至开封城下,宋廷向金求和,金人要求以亲王、宰相为人质,方可退兵。钦宗命康王赵构前往金营。接下来的事情就与传说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了。在金营被软禁了20余天后,幸运降临到了赵构的头上。金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怀疑赵构不是亲王,将其遣返,而不是像故事中那样,押着赵构北上,所以赵构根本无须逃跑。钦宗只好命肃王赵枢代替赵构,赴金营为人质。在钦宗答应割地、赔款等要求后,金人暂时撤军,肃王却没有被放还,而是被掳北去,当了赵构的替死鬼。

另一说为南宋初年,赵构已经即位,朝廷迁到扬州,金兵大举南下,前锋即将攻到扬州城下,赵构事先没有得到战报,此时闻讯,连夜仓皇出逃。他怕追兵赶上,藏匿在江边神祠内,月光下忽然发现祠中泥塑马动了起来,于是乘骑此马渡过长江,逃到了杭州。

和前一个版本相比,后一个版本的真实成分似乎更大一些,除了紧扣故事主题的“泥马渡江”情节外,其他情节都有据可查。靖康二年五月一日,赵构在应天府登基,建立了南宋政权,是为宋高宗。金人得知赵构重建赵氏政权,马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南侵,目的是要趁赵构立足未稳,将其一举消灭。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秋,金朝分兵攻宋。高宗内心唯恐重蹈靖康之变的覆辙,不顾主战派大臣和将领们的反对,于十月将朝廷迁至扬州。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宗翰派兵奔袭扬州,攻陷天长,前锋距离扬州城仅有数十里。高宗此时正在后宫寻欢作乐,乍闻战报,慌忙带领少数随从乘马出城,急驰至瓜洲渡江逃跑。这次突如其来的惊吓也给赵构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其实,这两个版本的内容大同小异,只是在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上出现了分歧,前者在北,后者在南;前者为即位前,后者为即位后。传说固然都是些杜撰附会,甚至是无稽之谈,然而,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历史的真实。“泥马渡江”故事的地域和时间跨度,正显示出赵构在北宋末南宋初的这段时期内从北到南、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即位前,在河北的逃跑途中,赵构和大臣在寒冷的旷野中烧柴温饭,一起在茅舍下就食。即位不久,又发生兵变。扈从保驾的御营司将领苗傅、刘正彦等人因不满宦官的胡作非为,包围行宫,诛杀宦官,胁迫高宗让位于年仅3岁的皇子赵旉,由哲宗孟皇后垂帘听政,改元明受。兵变历时两月,后由韩世忠起兵平叛,高宗复辟。仅仅过了半年,金兵突破了长江防线,直扑宋廷所在地杭州而来。高宗退无可退,只得入海避敌,在温州沿海漂泊了4个月之久。前有恶浪,后有追兵,衣食物资也无法及时得到供给,南宋君臣的窘迫之状可想而知。一次,高宗饥饿难耐,命令停船靠岸,自己步行到一所寺院索食,僧人不及准备,只好以5枚炊饼进献,赵构居然连吃了三枚半,原本养尊处优的他方才真切地体味到饥寒交迫的感受。

但是这一切似乎并未磨砺出赵构坚韧的意志,也没有激发起他的斗志;恰恰相反,曾经在金营作人质的经历,让赵构亲眼目睹了金兵的强悍和凶残,每当想起,他还心有余悸。他抛弃了父兄被掳、国土沦陷的国仇家恨和中原浴血奋战的军民,宁可忍受道路风霜,只为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在逃跑途中,高宗还时时不忘向金人乞和,他一再派出使者前往金营,在国书中竟然自称“康王”,说自己未得金朝允许黄天荡之役就登基称帝,实为大错,现在甘愿放弃帝位,向金朝称臣。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之态跃然纸上。高宗的哀求根本阻挡不了金兵继续南下,倒是南宋广大军民的奋起抵抗,使金兵屡遭挫败,加上江南气候潮湿,河道密布,不利于金朝骑兵作战,金军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金兵北撤途中,遭到南宋军民的不断攻击。撤至镇江时,宋将韩世忠率水师截断了金兵的归路,将其逼入建康东北70里处的黄天荡,宋军以8000人的兵力包围10万金兵。双方相持48天,金兵屡次突围均告失败,最后用火攻才打开缺口,得以撤退。兀术大军刚逃出了韩世忠的包围,抵达建康,又遭遇岳飞所部阻击,又被打败,岳飞收复建康。金军此后再也不敢渡江。

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高宗在海上获悉金兵北撤,才从温州经明州回到越州。越州地理位置偏僻,漕运很不方便,南宋朝廷的大批官员、军队集中此地,物资供应无法得到保证。相比之下,高宗对逃难时曾经停留过的临安(杭州)念念不忘。那里交通方便,江河湖泊交错,金人的骑兵无法驰骋,大大增加了高宗的安全感;又地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基本可以满足南宋朝廷的需要;而且自唐、五代以来,杭州经过了长期的开发建设,已经一跃成为繁华秀丽的“东南第一州”,它对于刚刚饱经流离之苦、热切渴望安逸生活的高宗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绍兴二年(1132年),高宗迁都杭州,南宋朝廷终于获得了喘息之机,初步在东南站稳了脚跟。

高宗政治“阳痿”之谜

南宋高宗赵构在两个方面都有“极佳表现”,一方面,他不敢对强敌金人说“不”字,甘愿成为金国的儿皇帝;另一方面,对内自己掌握的一亩三分地上,嫉贤妒能,杀害保家卫国的抗敌英雄。而这一切都注定了南宋小朝廷的命数。

研究宋史的人都会发现,宋朝的皇帝们大多是十分懦弱窝囊的,其中尤以宋高宗赵构为最。早年赵构曾是武功高手,喜欢骑射,是一条堂堂好汉。史书载:赵构深知自己难承大统,早年苦练骑射,精进诗画,以盼引起父皇的垂青。后来赵构果然引起了父皇喜欢,15岁时被晋封为康王。

靖康元年正月,金兵攻至开封城下,宋廷向金求和,金人要求以亲王、宰相为人质,方可退兵。钦宗命康王赵构前往金营,赵构被金兵软禁了20余天,后竟被放归。因一次被邀展示箭功时,赵构连发数箭皆中靶心,金人因此竟怀疑赵构是否是康王,就将其遣返。

赵构登基初,曾起用抗战派将领李纲为相,让宗泽做东京留守官员,发动军民抗金。那时赵构很想收复中原,对岳飞等抗金将领奖励有加。赵构还曾为岳飞手书“精忠岳飞”,托以“中兴大业”。

但从建炎元年开始到绍兴八年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向南逃往到临安。东京留守宗泽想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高宗赵构却置之不理,沉迷南方一隅。后来,高宗变得如其父、兄一样,畏敌如虎,为保皇位而一味求和苟安,大量启用了投降派官员,把宋军防线由黄河一线南移至淮、汉、长江一线。使得金兵分兵三路轻易即渡过黄河,并在不到三个月之内即占领了西自秦州、东至青州一线之广大地区。

当岳飞、韩世忠等将领成功阻击金兵,赵构得以进驻杭州,坐稳江山时,他便彻底不思进取了。权奸秦桧的投降主义路线很合赵构胃口。赵构一天天昏了,沉浸在歌舞升平中,直把临安作汴京。1141年,赵构不惜自毁,批准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父子,与金国签订了“和议”,每年向金国贡币50万,一半是白银,一半用绢匹。

赵构为何从主张抗金到对金如此奴颜婢膝,变得一点男子汉气概都没有?这是赵构的生理阳痿所导致的结果。

赵构年轻时曾生育过儿女各一个,但后来因阳痿而不能再生育。关于赵构的阳痿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建炎三年二月间,金朝宗翰派兵奔袭扬州,攻陷天长,前锋距离扬州城仅有数十里。一天深夜,高宗正与一位宫女作乐,突然宫外大呼“金兵渡江了”,高宗慌忙带领少数随从乘马出城,急驰至瓜洲渡江逃跑。这次突如其来的惊吓,使得高宗患上了严重的阳萎,并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性心理学的创始者霭理斯指出,正常男子长时期失去性能力会使男性形成严重的自卑情结,甚至有可能使男性产生性自虐或虐待他人的行为,借以发泄其性挫败感。

自尊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当男性发现自己有了这个毛病之后便开始通过对女性配偶的施虐或者其他一些畸形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外强”,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中干”。作为一国之君的赵构自患阳痿后,不断纳妃,特别是其晚年,纳取的妃子尽是二八妙龄的少女,这引起了吴皇后的严重不满。这也是赵构因失去性能力心理扭曲的典型表现。

岳飞本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是上天赐予南宋的救星,是统一中原的希望所在。可惜统治者最需要的是奴才,而不是将才,有杰出才能而又有傲骨的岳飞是不能为赵构——秦桧集团所容的。岳家军真的“直捣黄龙府”,救回徽宗、钦宗,皇帝怎么办?岳家军、韩家军、杨家军、张家军、刘家军灭了金国,功高权重,难保没有人要谋反。皇帝赵构不能没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权衡来权衡去,只有照秦桧的意见办,签订“和议”最保险。尽管偏安一隅,尽管要用大量财物进贡金国,但父亲和兄长不能来争夺皇位,臣下手中也没有重兵,这不就天下太平了么!处死岳飞,就是向金国表示求和的诚意,赵构断然与秦桧站到了一起。

当然,杀岳飞的另一个原因是赵构潜意识中深刻存在但不愿意承认的,那就是赵构对岳飞的嫉妒心理在作怪。赵构因阳痿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雄性特征,成为了半个太监。这也使他在心理上认同太监心态——自卑、敏感、矫情、狠毒、女性化。与此相反,岳飞则因为在疆场上屡屡得手而成为国人心目中的超级英雄,这种反差也会令赵构这个超级弱男备感不适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赵构批准秦桧杀岳飞,也与他扭曲心的态有关。

自卑者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又同个人失败、落后的现实相冲突,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便转化为自卑。自卑可有多种表现方式,最明显的表现是退缩或过分地争强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