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五千年帝王之谜全集
13392300000050

第50章 宋元篇(7)

孟后知道后大惊,对其姐说:“你不知宫中禁严,与外面不同么?倘被奸人藉端播弄,这祸事就不小了!”等哲宗入宫,孟后说了事情的原委。

哲宗说:“这也是常情,她无非是求速疗治。”谁料不久宫中已造谣构衅,因孟后的身体也不舒服,孟后的养母燕氏、女尼法端、供奉官王坚,为孟后祷祠。郝随等捕风捉影,专伺后隙,立即密奏哲宗,说孟后怀有异心,用妖人咒诅宫廷。哲宗命逮宦官、宫妾三十人惩治。所派的人都受刘婕妤支使,滥用非刑,把人犯尽情拷打,甚至体无完肤,然后凭空架造冤狱。哲宗诏令侍御史董敦逸复审。董敦逸见罪人都气息奄奄,无一人能出声,触目生悲,也不忍下笔。郝随防止他翻案,虚词恫吓。董敦逸畏祸,只得按原谳复奏。哲宗竟下诏废去孟后,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静妙仙师,法名冲真。

废后的诏旨一下,寒冬的天气忽然变作六月一样,异常酷热,早已捐弃了的纨扇被宫人纷纷从箱里翻出来。忽又阴翳四塞,雷雹交下,董敦逸良心不安,于是上奏说:“中宫之废,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诏下之日,天为之阴翳,是天不欲废后也;人为之流涕,是人不欲废后也。愿陛下暂收成命,更命良吏复核此狱,然后定谳。如有冤情,宁谴臣以明枉,毋诬后而贻讥。”又说:“臣覆录狱事,恐得罪天下后世。”哲宗大怒,对群臣道:“敦逸反复无常,不可在言路。”曾布说:“陛下本以狱案是近臣推治不足准信,故命敦逸录问,而今大案始定,就贬录问官,何以取信中外?”哲宗才将董敦逸搁过不提。不久哲宗也明白过来,自语说:“章惇误我。”

中宫虚位,刘婕妤一心望着册使,却没有封她为后的音信,最后只晋封了贤妃。刘婕妤可以除去孟后,多靠章惇、蔡京等人。

哲宗废去孟后,心里也很后悔,蹉跎了三年,没有继立中宫。刘婕妤朝晚盼望,枕席上也格外献媚,却始终得不到册立的消息,她让内侍郝随及首相章惇内外请求,哲宗还是没有立后的意思。刘婕妤彷徨忧虑,此时只有一线希望,乃是后宫嫔御都不生育。天下事无巧不成话,刘婕妤竟然怀妊,至十月分娩,生下一个男婴。

哲宗大喜,命礼官备仪,册立刘婕妤为皇后。右正言邹浩谏阻说:“立后以配天子,怎么可以不慎重?仁宗时郭后与尚美人争宠,仁宗既废后,并斥美人,所以公平,可为天下后世效法。陛下废孟后,与郭后无以异,天下孰不疑立贤妃为后,凡皇后须德冠后宫,不能从妃嫔中晋升,应自贤族中选择;况且刘贤妃有废后之嫌,更不宜立为皇后。”哲宗大怒,将邹浩削职除名,贬去新州。

《鸡肋集》记有一则刘婕妤做了皇后的笑话:开封城里有个卖馓子的汉子。他吆喝时,既不说馓子好吃,也不说价钱多少,只是长长地叹一口气,然后吆喝说:“亏便亏我也!”意思吃亏就让我吃亏吧!大概是想以此招徕顾客。一天,他来到城内被废的孟后住的瑶华宫道观前,像往日一样吆喝:“亏便亏我也!”不料才吆喝了几声,就被抓进了监狱。原来官差以为他说“亏便亏我也”是明目张胆地为孟后叫屈。后经查明,杖责一百板了事。他就此成了名人,连带生意也兴隆起来。

刘婕妤做了皇后,一时吐气扬眉,说不尽的快活。哪知儿子刚满二月,忽生一种怪病,终日啼哭,饮食不进,不久夭逝。刘后悲不自胜,哲宗也生了病,卧床不起,一年后驾崩,只有25岁。哲宗死后无子,立端王赵佶为帝,是为徽宗。被废的孟皇后因获垂帘听政的向太后眷遇而得以复立为元佑皇后,位居刘后之上。后来向太后病逝,徽宗重用的奸臣蔡京等人勾结刘后,致使孟后再度被废,为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重居瑶华宫。刘后妄图干预政事,且行为不谨,使徽宗愈加不满,于是与辅臣计议密谋废掉刘太后。刘后的侍从见她地位动摇,都落井下石,纷纷把矛头直指向她,对她百般辱骂。徽宗将刘后废去。刘后被左右所逼,用帘钩自缢而死,时年35岁。

刘后诬陷孟皇后取得中宫之位,本无可厚非。但她心地狭隘,毫无容人之量,狠毒堪比吕后,而眼光短浅,斤斤计较,为人处世远远不及,若像前代太后一样拥有朝政实权,恐怕会重演汉代“人彘”的惨剧。在她还未取得后位时,不懂韬光养晦、收买人心,反而无谓地为一些无聊小事与他人时不时闹情绪,最后落得个被逼身死的下场。

宋徽宗赵佶

帝王档案

赵佶:1100年-1125年在位,神宗第十一子,哲宗赵煦的弟弟,性格轻佻,赵煦病死后,由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重用奸臣,搜刮民财,崇信道教,惑乱朝纲;贪恋女色,荒于嬉戏;生活糜烂,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国亡后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死后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庙号徽宗。

青楼天子风流之谜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年仅25岁的哲宗驾崩,没留下子嗣。显然,皇帝只能从哲宗的兄弟中选择。神宗共有14子,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五人。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非嫡出,按照宗法制度,他并无资格继承皇位。

哲宗去世当天,向太后垂帘,在向太后的一再坚持和曾布、蔡卞等人的附和下将端王赵佶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十日,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迷恋声色犬马,游戏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赵佶身边有一名叫春兰的侍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后特意送给他的,后来逐渐变成了他的玩物。但赵佶并不满足,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

与此同时,赵佶结交了一批与他臭味相投的朋友。他的挚友王诜,娶英宗之女魏国大长公主,封为驸马都尉。但王诜为人放荡,行为极不检点。虽然公主温柔贤淑,尽心侍奉公婆,而王诜却偏偏宠爱小妾,她们竟然多次顶撞公主。神宗为此曾两次将王诜贬官,但他却不思悔改,甚至在公主生病时,当着公主的面与小妾寻欢作乐。品行如此恶劣之人,却是赵佶的坐上宾。他们经常一起光顾京城内有名的妓馆撷芳楼。王诜藏有名画《蜀葵图》,但只有其中半幅,他时常在赵佶面前提及此事,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赵佶便记于心,派人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另外半幅画,就把王诜手中的那半幅也要了过去。王诜以为酷爱书画的赵佶要收藏这幅画,哪知赵佶却将两半幅画裱成一幅完整的送给了他,由此可知二人交情之深。

赵佶对王诜如此大方,王诜自然投桃报李。有一次,赵佶在皇宫遇到王诜,恰巧因为忘带篦子,便向王诜借篦子梳头。王诜把篦子递给他。赵佶见王诜的篦子做得极为精美,爱不释手,直夸篦子新奇可爱。王诜不失时机地说:“近日我做了两副篦子,有一副尚未用过,过会儿我派人给你送过去。”当晚,王诜便差府中小吏高俅去给赵佶送篦子。高俅到赵佶府中时,正逢赵佶在蹴鞠,就在旁边观看等候。赵佶善踢蹴鞠,而高俅早年便是街头踢蹴鞠的行家,精于此技。见到赵佶踢得好时,高俅大声喝彩。赵佶便招呼高俅对踢。高俅使出浑身解数,陪赵佶踢球。赵佶玩得非常尽兴,便吩咐仆人向王诜传话,说要将篦子和送篦子的小吏一同留下。高俅日益受到赵佶的宠幸。后来,有些仆人跟赵佶讨赏,他居然说:“你们有他那样的脚吗?”赵佶之放浪形骸可见一斑。

当上皇帝以后,徽宗禀性难移,无心于政务,继续过着糜烂生活。徽宗17岁成婚,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后,册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相貌平平,生性俭约,不会取悦徽宗,虽为正宫,但并不得宠。此时,徽宗宠幸的是郑、王二贵妃,二人本是向太后宫中的押班(内侍官名),生得眉清目秀,又善言辞。徽宗为藩王时,每到慈德宫请安,向太后总是命郑、王二人陪侍。二人小心谨慎,又善于奉承,颇得徽宗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有所觉察,及徽宗即位,便把二人赐给他。徽宗如愿以偿,甚为欢喜。据记载,郑氏“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显而易见,郑氏不仅姿色出众,而且还能帮助徽宗处理奏章。因此,徽宗更偏爱郑氏。徽宗多次赐给郑氏情词艳曲,后来传出宫禁,广为流传。王皇后去世,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年)册封郑氏为皇后。

除了郑、王二氏之外,受宠爱的还有刘贵妃、乔贵妃、韦贵妃等人。刘贵妃出身寒微,却花容月貌,入宫即得到赵佶宠幸,由才人连升七级而至贵妃。然而,好景不长,升贵妃后不久即去世。刘贵妃曾亲手在庭院中种植了几株芭蕉,当时她说:“等这些芭蕉长大,恐怕我也看不着了。”在旁的侍从闻听此言,慌忙上奏徽宗,徽宗起初很不在意。谁知过了两天,刘贵妃病重,等徽宗前去探视时,刘贵妃已撒手而去。徽宗悲痛不已,特加四字谥号“明达懿文”,将其生平事迹编成诗文,令乐府谱曲奏唱。

正当徽宗为此伤感时,内侍杨戬在徽宗面前夸耀另一刘氏有倾国倾城之貌,不亚于王昭君,徽宗将其召入宫中。此刘氏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贱,但长得光艳风流。徽宗一见,魂不守舍,瞬间便将丧妃之痛遗忘殆尽。徽宗对刘氏大加宠爱,与她形影不离,若离了她,竟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刘氏天资颖悟,善于逢迎徽宗,还极善涂饰,每制一衣,款式新颖,装扮起来胜似天仙。不但徽宗喜欢,就连京城内外也竞相仿效。在徽宗看来,刘氏回眸一笑,六宫粉黛尽无颜色。道士林灵素见刘氏如此得宠,便曲意奉承,称刘氏为“九华玉真安妃”,绘其像供奉于神霄帝君之左。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氏渐渐风韵不再,生性轻佻浮浪的徽宗欲再觅新欢。

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徽宗对她们刻意造作之态感到索然无味,便微服出宫,寻找刺激。李师师,汴京人,本姓王,工匠之女,4岁丧父,遂入娼籍李家,后来成了名噪一时的京城名妓。她色艺双全,慷慨有侠名,号称“飞将军”。李师师既名冠汴京,徽宗自然不会放过她。自政和以后,徽宗经常乘坐小轿子,带领数名侍从,微服出宫,到李师师家过夜。为了寻欢作乐,徽宗专门设立行幸局专门负责出行事宜。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还帮助徽宗撒谎,如当日不上朝,就说徽宗有排档(宫中宴饮);次日未归,就传旨称有疮痍(染病)。天子不惜九五之尊,游幸于青楼妓馆,并非光彩之事,所以徽宗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发现;其实多数朝臣对比都心知肚明,但却不敢过问,致使徽宗更加放荡。秘书省正字曹辅曾经挺身而出,上疏规谏徽宗应爱惜龙体,以免贻笑后人。徽宗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命王黼等人处理此事。这些人自然领会徽宗的意思,以曹辅诬蔑天子之罪论处,徽宗当即将曹辅发配郴州。

宋室南渡后,李师师辗转来到江市,流落在湖广一带,艰难无以自存,不得已重操旧业,但历经离乱、受尽折磨后的李师师已心绪萧索,容颜憔悴,仅卖唱度日。南渡士大夫慕其盛名,常邀她参加酒会,席上她唱得最多的一首歌是:“辇彀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遇湖湘;缕衫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另外关于李师师的余生还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当李纲主持东京保卫战时,她将全部家财捐赠出来,助宋军抗金。靖康之难中她逃出汴京,到慈云观中做了女道士。

其二:金军攻破汴京后,金主垂涎李师师,降臣张邦昌千方百计寻找,不惜重金悬赏,最后终于找到她。她蓬头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见金人,乘人不备,吞金自杀。

其三:李师师南渡后,士大夫多把她当作红颜祸水,不肯与她交往,她穷愁潦倒,嫁给商人为妾,溺死在钱塘江中。

现在在开封市北关外尚有李师师墓。对她一生的所作所为,有这样一首诗作了高度的概括:“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死红羊;靖康奇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红羊,指我国传统的八卦运数中的红羊劫。

章惇其人在宋史上名声并不好,但在端王即位之时,横加阻挠,他认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此评价可以说是识人之语,徽宗即位后果真以他的实际行动为章惇的话作了最好的注脚。但章惇能预测到后果,却无法制止轻佻的端王当皇帝,这未免不是大宋王朝的不幸。

宋钦宗赵桓

帝王档案

赵桓:1126年-1127年在位,徽宗赵佶长子,性格优柔寡断,由徽宗禅位于他,在位2年,政治勤谨,生活俭朴;弃战主和,终失民心,君臣不能同力协谋,受祸已深,乱势已呈,回天乏力。亡国后被俘,被乱马踩死,终年62岁,死后葬于永献陵(今河南巩县)。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