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
13391900000014

第14章 配置型经济与再生型经济(1)

空间上并列的不同经济模式,体现了时间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对不同经济模式的比较和融合,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不但是社会主义经济学范式的转换,而且是经济模式的转轨和经济的重新洗牌。

提高老百姓消费能力,如果仅仅着眼于给老百姓发更多的钱,只能造成通货膨胀;老百姓手中增加的货币被提高的物价扯平。开发国内市场如果仅仅鼓动老百姓多消费,无异于竭泽而渔;仅在内向型与外向型经济结构上做文章,也只能陷入增长率与就业率、国内市场开发与消费能力提高的“二律背反”之中。藏富于民如果只是增加人民的名义收入水平,只能事与愿违;与民生息如果只是让企业更多更快产生利润,并把其看成发展的根本,恐怕也只能舍本求末。企业利润增加不是经济发展之本,正好象GDP增长不是经济发展之纲。怎样开发国内市场、怎样提高老百姓消费能力、怎样藏富于民,不仅仅是采用什么样经济政策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而是经济发展模式转轨与经济学范式转换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经济政策、调整不同的经济结构,其对经济增长、市场开发、消费能力提高的作用只是算术级数;采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对经济增长、市场开发、消费能力提高的作用是几何级数、原子核裂变级数。而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背后,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必须从范式着眼、模式着手。配置型经济与再生型经济,既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也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GDP增长模式属于配置经济模式,GDP增长观属于配置经济学范式;只有再生经济才体现生产力发展,只有再生经济观才是对称经济发展观。因此,配置型经济与再生型经济,是GDP增长观与对称经济发展观的本质区别。在对称经济发展观看来,只有再生经济学范式与再生经济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怎样开发国内市场、怎样提高老百姓消费能力、怎样藏富于民等问题。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最根本的,也就是变配置型经营环境为再生型经营环境。

GDP增长与经济发展

货币GDP不但不等于社会新增财富总量,而且不等于生产力发展速度。社会发展不但要有利于人的素质提高,而且要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GDP”是什么

要树立对称发展观,就要区别“发展”与“增长”;要区别“发展”与“增长”,就要对“GDP”这一概念合理定位;要对“GDP”这一概念合理定位,就要搞清楚“GDP”这一概念。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在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中,对“GDP”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价值”、“产业”、“成本”、“收入”等概念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而且由于参照系不同及概念间的相关性,对“GDP”的不同解读在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中可以等价。但任何概念的发展都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精确、从多义到一义的过程,“GDP”也不例外。中国转型经济为“GDP”概念的深化提供了典型环境。下面我们将会看到,以中国转型经济为背景,看起来极其简单、一目了然、毫无歧义的“GDP”概念,其内容有多么丰富多彩,在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中会有怎样不同的内涵,在实践中会有怎样截然不同的结果;由此也可以看到今后“GDP”概念精确化的发展方向——扬弃GDP增长观,使“GDP”概念成为对称经济发展观的组成部分。

重提“解放生产力”

刚开始改革开放时,口号是“解放生产力”。由此采取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之初的生产力发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解放生产力”变成了追求“GDP增长”。追求GDP增长似乎使生产力发展有了量化指标;但量如果离开了质,就有可能形成泡沫经济,从而使改革、发展偏离正确轨道。

“GDP经济”和“解放生产力”分属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前者属于配置经济学范式,后者属于再生经济学范式。我把配置经济学称为“口袋经济学”——把钱从一个人的左边口袋搬到右边口袋,就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增加统计数字的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大地震为GDP作贡献论”;以及各地政府官员在进修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课程后,纷纷回去把刚盖不久、耗资巨大的建筑推倒重建,以增加当地在其任内的“GDP数字”等“折腾经济学”,均属此类“口袋经济学”。“口袋经济学”不但披上了“经济学”的外衣,而且披上了“主流经济学”的外衣,得到了数学模型的严密论证,并在实践中被煞有介事地得到推广:所有配置型“企业”与配置型“产业”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纯粹是各级政府官员为了提高政绩、增加GDP数字而人为增加的“流通”与“交易”环节。它们不但未能增加社会财富,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而增加社会交易成本。

口袋经济学之所以是口袋经济学,不仅仅因为“搬口袋”,而且因为“装口袋”——口袋经济学是货币经济学、价格经济学、金钱经济学、一切向钱看的经济学。在这种经济学看来,市场经济就是货币化、价格化、“产业化”、社会“产业化”;以价格为纲、“纲举目张”,价格机制是市场的核心机制;而人“幸福”的标准,就是赚更多的钱、口袋装得更满。

所以,“配置经济学”、“货币经济学”、“价格经济学”是同义语,都是口袋经济学这一概念的花样翻新。

相应地,“再生经济学”、“幸福经济学”、“价值经济学”是同义语,都是“解放生产力”这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在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中也有不同的解读。在配置经济学看来,“抓老鼠”是指货币总值的提高;在再生经济学看来,“抓老鼠”是指社会财富的增加。计划经济之所以失败,就是由于经济配置效率不等于经济效率,GDP增长不等于经济增长。如果在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同时不能把配置经济转变为再生经济,那么这样的转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转型——改革开放发展就是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首先是要解放人的智力,解放人的智力就要摆脱人身依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官本位”及由此造成的官僚主义行政体制、行政化的学术体制与教育体制,树立能力至上、成就第一的唯能主义的社会评价体系与道德风尚;尽快纠正目前一切“向钱看”、属于口袋经济学的教育产业化政策,彻底杜绝滥发文凭、公款买文凭并进而买职称、买头衔现象;杜绝配置型“创业”、消融配置型“企业”、纠正配置型“产业”,快速建立国民创新-创造-创业体系,使改革由追求GDP数字增长回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正确轨道上来。

解放生产力是GDP的基础、是财富增加的基础、是人的幸福感的基础;解放生产力,不仅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体现人的发展。解放生产力,不仅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而且是社会常态的发展。也就是说,不仅是转型要解放生产力,人类社会的任何时候都要解放生产力。所以“解放生产力”应该成为对称经济发展观的核心范畴。生产力的根本是人的主体性,解放生产力的根本是解放人的主体性。如果说,一次改革解放人的主体性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进行,那么二次改革解放人的主体性则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而数字GDP恰恰忽略了解放和发扬人的主体性;因为其背后的经济学范式是西方实证经济学,唯科学主义思维方式使其理论形态同人的主体性不兼容。

改革的目标是解放生产力还是追求GDP增长,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改革观、发展观,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渗透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前者追求的是社会财富的真正增加、人民幸福感的真正提高、社会的真正进步,体现了再生经济学、对称经济学、主体性哲学原理;后者则只是追求一种货币增加的数字,体现了价格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唯客体主义哲学原理,因而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偏差,是由主流经济学家照搬照套西方配置经济学造成的。要使改革顺利进行,急需纠正、扭转这一偏离,使改革回归到正确的轨道。

GDP增长与社会发展

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标准,GDP除了现在通行的货币GDP外,还应有财富GDP、社会GDP和绿色GDP。

货币GDP:用货币总量增加来计算的经济总量增长;

财富GDP:用财富总量增加来计算的有效经济总量增长;

社会GDP:用国民和政府整体素质提高、幸福感增强程度来计算的社会福利总量增长;

绿色GDP:用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程度来计算的社会福利总量增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我国的GDP数字有多少是再生经济学口径统计出来、有多少是口袋经济学口径统计出来,大家可以自己观察。这也许可以为我国的国富民穷找到些许答案。不过只要从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中,就可以推定我国GDP数字的实际含金量。

再生型企业与再生型产业:其经济活动能增加社会财富或减少社会交易成本的企业。此类企业与产业靠增加财富来增加社会有效经济总量或有效GDP总量。

配置型企业与配置型产业:其经营活动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却能增加社会交易成本的企业。此类企业与产业靠增加货币周转次数来增加经济总量与GDP总量。

再生型创业:创办再生型企业的活动。

配置型创业:创办配置性企业的活动。

交通高速公路:时间换空间,使土地再生,是再生型产业。

信息高速公路:空间换时间,使智力再生、生命延长,是再生型产业。

新技术能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是再生型产业。

总体上,第一产业生产农产品,第二产业生产工业品,第三产业服务业生产服务产品,第四产业信息业生产信息产品,第五产业知识业生产知识产品,它们都直接间接地为增加社会财富作出贡献,因而都是再生型产业。所谓配置型企业、配置型“产业”只能是在这些产业中的狭缝地带存在,或是社会某个非企业非产业的转化形态,在社会大产业分类中没有它们独立的地位,只能寄生在五大产业的机体上,所以我把它们称为“寄生产业”和“寄生企业”。

炒股、炒房、上市圈钱、金融投机、制造假冒伪劣有毒产品、搞重复建设、建豆腐渣工程的企业,就是配置型企业;代写论文、代发表论文、出售学术刊物版面,就是配置型企业;文凭产业化、学位产业化、头衔产业化、官帽产业化,就是配置型产业。它们虽然创造货币,却未创造价值;虽然创造金钱,却未创造财富;虽然创造GDP,却未创造人民幸福。

把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拿去购买美国的垃圾债券,然后再引进外资炒股、收购我国金融机构、掌握我国经济命脉、榨取中国人民血汗;上交的税收、出口形成的外汇储备再拿去“均衡”“全球化经济”条件下美国金融炒家的投机风险。这样的“循环经济”虽然可以使GDP成倍增长,然而却使中国人民勒紧裤带。他们虽然可以带来资金流动,然而未带来财富的增加。它们虽然可以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然而未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教育、医疗产业化本质上也是一种配置型产业。本来是支出的变成收入,本来应该由政府公共品支出的变成政府收入源的教育、医疗产业化——同样那些钱,只是支出主体不一样、移动方向不一样,就使钱的性质不一样:一个是公共品支出,不能纳入GDP增长数量统计,一个是增加收入,可以纳入GDP增长数量统计。它们虽然没有增加社会交易成本,然而也没有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虽然在理论上,他们也在创造社会财富——国民素质,但在货币形态上,只是一种转移支付;所以只能属配置型企业、配置型产业。至于它们理论上新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社会财富,应纳入社会GDP范畴,不应纳入货币GDP范畴。把它们纳入货币GDP范畴,也是一种配置行为,除了增长泡沫以外,不能增长财富。在实际上,教育、医疗产业化的结果是学校、医院企业化,一切向钱看、社会货币化的管理模式只能使学校与教书育人、医院与救死扶伤背道而驰。这是当前学校医院乱象横生、师德医德每况愈下、百姓颇有怨言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