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观人学全书
13391800000002

第2章 九征第一(1)

【原文】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

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

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着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昂昂。

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才,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是故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为人也,质素平澹,中睿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才也。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才,以才自名。兼才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

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才。偏才,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译文】

情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而有关人情感的道理却微妙深奥,不具备敏锐观察力的普通人又怎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呢?每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都蕴含着作为本质的、天地间的元气,其刚强与阴柔的性格也以阳阴二气来区分,其形体容纳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如果一个生命具备了外在形体与内在气质,我们就可以去探求它的本性。

在人的所有素质当中,中正平和是最可贵的,中正平和的素质必定是“平淡无味”的,所以能够调和人体内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使它们和谐地发展变化,又不违背客观规律。所以我们考察一个人的素质时,一定要先看他是否具有平淡的气质,然后再看他是否聪明。聪明是天地阴阳的精华,一个人身上的阴阳二气协调和谐了,他就既有睿智,又能明辨是非。圣人内具淳朴之质,外具聪明之形,所以兼具平淡与聪明两种美德。因此,只有圣人才能对隐蔽的事和明显的事观察思考得清楚,做到两全其美。所以,除了圣人之外,那些说干就干的人,通晓随机应变的关键,却缺乏深思熟虑;而那些深思熟虑的人,知道“一静胜一动”的道理,却不能随机应变,这好比太阳和火焰的光辉可以照见物体的外部,却不能照见物体的内部,金属和水可以把物体映照在自身,却不能向外发射自己的光辉。以上二者的区别,就是阴阳二气的不同功用所造成的。我们考虑一个人的才能资质,可以用五行作为标准,同样,五行的征兆也分别体现在人的体质上。

五行在人身体中的表现是:骨头体现木,筋脉现金,气体现火,肌肉体现土,血液体现水,这体现五行的五种形象,各有各的作用。所以,如果一个人骨骼坚挺而又柔韧,这就称之为“性格刚毅”,是“仁”的本质;如果气质清新爽朗,就称之为“文质彬彬”,是“礼”的本质;如果体格端正结实,就称之为“坚贞不移”,是“信”的基础。如果筋脉强劲有力,就叫“勇敢果断”,是“义”的根本;如果血气平和,血流通畅,就称之为“通晓各种道理”,是“智”的根本。这五种体质所表现出的五种品质具有恒定的规律性,因此我们称它们为“五常”。

“五常”是有区别的,根据这一点我们又区分了“五德”:如果一个人性格温和直率,又平和果断,我们就说他具有“木德”;同样,刚强诚实、宽弘坚毅的人具有“金德”;朴实恭敬、端庄守礼的人具有“水德”;宽厚庄严、柔顺坚定的人具有“土德”;单纯明快、明辨是非的人具有“火德”。虽然人们的性格体质类型众多,变化无穷,但在根本上都是属于这五种本质的。

所以,这些显示着刚强柔顺、明白流畅、坚贞执着性格的特征,会从人的外貌姿态上体现出来,也会从人们的言语声音中表现出来,体现在他的情感品味上。总之,一个人的内在品性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心性忠厚耿直的人,他的仪容也相应的坚强稳重;心性果断的人,就表现出勇猛奋进的外表;心性坦然和顺的人,仪容也就安祥闲适。人们有不同的仪容,相应的有不同的举止,所以仪态率直的人,他的举止就会勇猛刚强;仪态美善的人,有着谨慎端庄的举止;仪态高尚的人,举止威严、气宇轩昂。

人们的这些仪态举止,是由心神支配。心神气质的特征往往表现在声音的变化上,因为是心神气质合成了人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又应和不同的音调,有的声音听起来柔和平缓,有的听起来清朗舒畅,有的听起来又回荡绵延。声音因为体现了心神气质而显得通畅,它又使音容笑貌得以体现。因此,真正仁爱的人,必然有温和恭敬的神色;真正勇敢的人,必然有威严奋发的神色;真正智慧的人,必然有明智通达的神色。神色的变化表现在外貌上,就是所谓的“征神”。既然精神会表现在外形容貌上,那么情感也可以从人们的眼睛中流露出来。因此,“仁”是眼睛精气的凝聚,仁爱之人目光诚实,忠厚凝重;“勇”是胆的精气的凝聚,勇敢之人目光炯炯,强烈有力。但是,这些人都是偏才。因为他们的外貌特征胜过了精神气质的自然显现,所以如果精神气质不精不纯的话,人们做事就不会成功。如果一个人的性格正直却不柔和,就会变得呆板;强劲而不精细,就会变得鲁莽;固执而不端正,就会变得愚顽;精气充沛却不清朗,就会变得偏激无成;气色通畅而不平和,就会变得放纵无度。而具有中庸品质的人却与这些人不同,他们身上金、木、水、火、土五常俱备,并用无味来包容它们,仁、礼、信、义、智五种品质充实于体内,心、肺、肝、脾、肾五脏精气显露于体外,因此眼睛闪烁有神。所以说,凡有生命的物体都有形貌,形貌又相应地体现它的内在精神,如果我们能够把握精神,就能研究事物的道理和人物的本性。

人们性情的内容,有九个方面的体现,叫做“九征”。正直或偏邪表现在人的神色上;聪慧或愚钝表现在人的精气上;勇敢或怯懦表现在人的筋肌上;强健或纤弱表现在人的骨架上;急躁或沉稳的脾气表现在于气血;悲伤或愉快的情绪显露在脸上;衰弱或严肃的形象显露在仪表之中;做作或自然的举止在于容貌;缓慢或急切的态度通过言语显示出来。如果一个人的本性平静淡泊,内心聪明而外表清朗,筋脉强劲而骨骼坚挺,声音清朗而神色和悦,仪表庄重,容貌也端正,那么九种类型的特征他都具备了,他就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如果这九个方面的特征有达不到的,只能称之为偏杂之才。把人才分为偏才、兼才、兼德这三种,它们的分类标准不同,因此它们相应的内容也不同。所谓偏才的人,是由于他们的专长才能而获偏才的称号;兼才的人,则是根据他们的德行而获得兼才的称号;而兼德的人,由于德行深厚,从而获得兼德的美称。

兼德而又达到完美境界的人,称为中庸。中庸是对圣人的最高评价。九征初具而没有达到完善的人称为德行,德行是对才德高尚的人才的称呼。九征中的某一方面突出的人称为偏才,偏才是对才德有偏重的人的称呼。九征中所体现某一方面的特征而实际上这种表现是种假象,是依靠某方面的才能模仿出来的,具有这种才能的人称为依似,依似的人败坏道德。九征中有某一方面突出,而同时又有另一方面与前一方面的性质相反,这种相反性情混杂在一起的情况叫做间杂。间杂的人没有恒心与常性。没有恒心的人与依似的人都属于凡夫末流之辈。这一类型的人又可分为很多种,不能一一讨论,故略而不说了。

【评述】

国家政治在乎得人,然而,用人不易,知人更难。在九征第一中,刘劭主要论述了人的才能性情的实质,以及人物性情的九种表现征象。刘劭观人识才、品评人物的基本原理就是九征。征就是征知,根据刘劭九征原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九征,它是指从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九方面的外在表现,以此来征知一个人内在的性格特质。

人的根本就在于天赋的本质与其本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情。何为性情?性是天赋给人的本质、质性。性情来自质性,是因后天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欲望。情性之理可求之于人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要知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由观察其外在音容笑貌、一举一动而获得。识人是从外表而知内心的,从显处判断隐处,即物必须由外而内寻其质性。

形质来自何处呢?刘劭认为形质与五行、阴阳、元一有密切的关系。他根据阴阳五行的宇宙生成说,认为“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秉阴阳以为性,体五行而着形”。人物才性便是秉阴阳五行而生成,以五行配合“五常”(心、肺、肝、脾、肾),由此推断出了人的五种性格和道德属性,即弘毅——仁,文理——礼,贞固——信,勇敢——义,通微——智,进而提出“物生有形,形有精神”。人的才性有其凭依的基础,“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从而说明人物才性鉴定的可能性。

刘劭还指出,“质量”是指质性的含量。人的质性的含量,即人的素质以“中和”为最贵。中是本性,发出的情感如果能达到相互协调,那就是和。“中和”即协调各种品质,其特征是“平淡无味”。人类的喜、怒、哀、乐、惧、爱、恶、欲等情欲的发泄,一方面固然是烦恼的根源,另一方面也是创造力的源泉,要杜绝人的情感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是没有必要的。适度节制,求其适可而止,这就是中和,符合中庸之道。中和者,百事之根本,人情之良田也。具有“中和”素质的人,具备平淡无味的本质,不偏倚、不固执,遇到突变情况不被自私心所蒙蔽,能够对事物的客观性作出正确的分析,适应外界的变化,进退自如。刘劭说:“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这一见地十分正确。刘劭认为,人的才情变化可以通过九种外部表现征象来观察。他主张神必须平淡,精必须智明,筋必须劲精,骨必须植固,气必须清和,色必须愉悦,仪必须肃正,容必须端直,言必须和缓,这才顺乎五行,合于五体,并具有五质又兼五常,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才能的人。否则,九征有连,即五质有杂;五质有杂,即五常有变;五常有变,即情性有乖;情性有乖,即人物有偏,亦即所谓偏杂之才。

总而言之,识人必须由外至内去认识人的质性,即从外表的仪态、容貌、声音、眼神求其内在的神髓。作为一名领导,更应该细致入微地观察,不能埋没人才,亦不能不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