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领导读本
13391100000022

第22章 中层领导如何选用人才(2)

春秋霸主齐桓公不计前仇而重用管仲,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起初由于襄公乱政,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逃到国外,分别由鲍叔牙和管仲辅佐。襄公被杀,两位公子所逃至的莒鲁两国分别派兵护小白、纠回国争王位。管仲率兵埋伏于小白从莒国回来的途中,见小白到,张弓射之,小白倒地。管仲以为小白被射死,便派人急报公子纠,叫护送公子纠的鲁兵不再急于赶路,这样六日后才到齐。这时,先到的小白已被立为齐君,成为齐桓公。原来管仲只射中小白束腰皮带上的金属钩,小白佯死倒地,等管仲兵撤走,便迅速兼程返齐,故提前得立。

事后,桓公欲杀死管仲,鲍叔牙说:“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活齐,高溪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仲不可。夷吾所居国重,不可失也。”于是桓公就从鲁国要回管仲,封之为大夫。管仲曾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管仲能被识被用,一方面得力于鲍叔知贤识贤且与管仲从小亲近,更重要的是桓公能以大业为重,不记前仇,予以重用。假若桓公是气量极小之人,这历史英雄将又少了一个,而在后世也绝对少有人会知道齐桓公。

知人而不为亲仇所束缚,真的很难,而正是由于不易,才使得齐桓公的识才更加光辉。

五、从大处识才

识才不能只及一端不见全貌,如果只看到人家微不足道的一个优点就大叫“才子”,或是从窥管中看到人家的缺点就大叫人家无能,这都是错误的。识才必须从大的方面考虑。识才必须由近知远、由小知大,即所谓的长远识才。不然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识才的目的是为了用才,用才当然是用人家的长处。既然是这样,我们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又何必去计较人家那些微不足道的错误和缺点呢?如果老是吹毛求疵,结果必定是一事无成。故识才必须识大。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要从大的方面考虑。事物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那么人的大的方面就应成为判断一个人的主要标准。这样,即使人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我们可以忽视。故识才就不应只见其短不知其长或者更严重的是只知其小长而不知其大害就加以举用。

用与不用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注重人才大的方面而加以任用,最终的效果是很明显的。还知道巴顿将军的故事吧!他从小就养成了一个桀骜不驯的性格,心直口快,常凭感情冲动就去做事。刚到英国参加二战时,他就在一个自认为可以避开新闻界耳目的集会上大讲战争结束后,应由英美两国主宰世界,其他国家听凭支配。当时恰好有一个新闻记者在场,便把巴顿的话记录下来,登在了第二天的报纸上。随之抗议的呼声蜂拥而起。在后来他还因殴打士兵,险些结束自己的军旅生涯。然而艾森豪威尔深知其人,并对巴顿予以重任。一战时,巴顿做为美国远征军副司令潘兴将军的上尉副官来到欧洲。不久负责组训第一支坦克部队,并参战立功,被人誉为“坦克专家”。以后巴顿不断变换职务,也先后三次进学校深造。二战初,巴顿被任命为第一装甲军军长,负责坦克部队军官的培训工作。正是因为这些,艾氏极其看重巴顿的实力,并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对之加以重用。

六、从实践中观察鉴别人才

真正的人才不在“纸上谈兵”,而关键要看的是其实干能力。时代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空谈家,空谈何用?如果要说空谈的用处,诙谐一点就是空谈可以败事可以误国。怎样判断一个人是空谈家还是实干家,方法是让谈话者去干实事。用一句很简单的英文谚语即可道明实干与空谈的差别:“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可以说是事实胜于雄辩,但笔者以为说行动比语言重要更恰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领导者往往很难一时察觉某某是否有才,但直觉上领导又不忍放弃选的机会,于是不得不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理,兴许试用之后贤庸自明。但试用是要担风险的,万一试用不成,不仅没有觅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反倒把自己的秩序给打乱了。而聪明的领导自有对策,让人到下层去办事,通过对其成绩的考察来发现人才从而给予升迁。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现代的多数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大都有一个试用期,试用期满,老总就会对员工的成绩作一个评价,能够留下来的当然是领导所满意的被认为是人才的员工,有时领导还会从其中特别优秀者中选出一部分委以重任。中层领导同样可以运用类似的办法,可以把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事让这样的职员去做,通过实践去检验他的才能。

有时,中层领导没必要让所有的人都去做类似的事情,而是在较为器重的人中让他们去做特定的事,看他们的处事技巧,从而判断其是大才还是小才。

现实中,委之政事来察其真才实学为多数领导所青睐。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一次招聘会上,一位应聘者自己有足够的“硬件”,更重要的是还做过学生会干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说得天花乱坠,把该用来形容自己优点的词几乎都用上了。他以为这是外资企业,领导一定会喜欢这种大胆且敢于自我推销的员工,但招聘的领导并没有被他的话所迷倒,先是把他派到一个小车间管理生产,试用期3个月。结果试用期满,这位应聘者把那个车间弄得一塌糊涂,不得不灰溜溜地逃之夭夭。这位领导是聪明的,他知道现实中许多人喜好说大话,吹捧自己,但一到实干的时候就露馅了,因此他就安排一个棋局让他去走一着,能与不能自然就反映出来了。

真金不怕火炼,真才更不怕检验。如果是人才,在领导者委以的重任中,发挥自己的才干,从而为人所识。而在中层领导方面,通过让下属办事,从而知晓下属才能的大小,进而判断该让他们干什么事。委以责任,既是中层领导识人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层领导识人用人的关键。要不为市场上种种的人才所蒙蔽,中层领导何不试试“委以责任”这把“杀手锏”呢。

七、善于从复杂情况中辨别真伪

智,是智慧,指一个人的聪明才干。智能型的人才更容易判别事物的主次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领导者想要知晓下属的能力,可以故意把事情搞得很复杂,然后让下属去判别。有时,领导者连自己都说糊涂了,也让下属去评论,这种情况下中层领导在不经意间更易识得人才。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事例。李德裕年少时天资聪明,见识出众。他的父亲李吉甫常常向同行们夸奖李德裕。当朝宰相武元衡听说后,就把他召来,问他在家读些什么书?言外之意是要探一探他的心志。李德裕听了却闭口不答。武元衡把上述情况告诉给李吉甫,李吉甫回家就责备李德裕。李德裕说:“武公身为皇帝辅佐,不问我治理国家和顺应阴阳变化的事,却问我读些什么书。管读书,是学校和礼部的职责。他的话问的不当,因此我不回答。”李吉甫将这些话转告给武元衡,武十分惭愧。有人评论说:“从这件事便可知道李德裕是能作三公和辅佐帝王的人才。”长大以后,李德裕真的做了唐武宗的宰相。

智慧之人要从扑朔迷离中判明真实情况,这种方向感有助于在实际的处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从而洞察事情的本质。这是领导者必备的才能,又是领导者选才应着重参照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勇,诚是可嘉;有智,实也难得,要有大智大勇之才,更是不易。领导者若能识出大智大勇之才并加以任用,必然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帮助。因为智勇双全之才,一方面有过人的谋略,在办事之前定经过一番周密的考虑,对以后的行动有全面的指导;另一方面,还有敢于拼搏敢于创新进取的勇气,而这一方面往往又是许多人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