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优秀是教出来的
13388800000041

第41章 《斯宾塞:快乐教育法》(3)

大自然常常在四季奏响美妙的生命乐章,那是一场场充满激情和富有生命力的盛大演唱会。斯宾塞常常带儿子去镇上的小河边,一遍又一遍地听,从来不会厌倦。正是在大自然美妙的音乐里,小斯宾塞的心灵和智慧一天天成长起来。

在大自然的音乐课堂里,小斯宾塞既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又钟情于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既懂得生命的节律,又获得了生生不息的前进动力。后来,他在回忆中把大自然称作他的“第二个伟大的老师”。

也许在表面上看不出大自然和教育有什么关系,但是在本质上,认识大自然是开启教育的源头。斯宾塞热切地盼望所有的父母都为孩子打开这扇充满灵性的窗户。

然而,尽管孩子在天性上是自然的亲近者,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知道如何去聆听、触摸、呼吸大自然的美与和谐,这就需要父母的耐心指导了。

斯宾塞从儿子5岁时开始,就教他如何作自然笔记。有时小斯宾塞无法用语言描述出美丽的大自然,斯宾塞便告诉他可以用画画代替语言来描述出大自然的模样。也许是觉得“自然笔记”这个概念有些深奥,不能完全理解,小斯宾塞便自己把它改成了“我的大自然朋友”。许多年后翻开一看,竟然是图文并茂,充满奇思妙想。其中有文字,有图画描述,有实物,如一片苹果树的叶子、一片野百合的花瓣,一粒蒲公英的种子……

这种无所不在的大自然教育成了伴随小斯宾塞一生的美好而健康的爱好。

斯宾塞认为,真正的自然教育是快乐的,正如发生在小斯宾塞和其他英国孩子身上的一样。孩子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的快乐远比抽象的要多得多。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斯宾塞看来,许多有益的事情之所以能从开始的偶然到最终成为必然,转变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把最初的善意变成了一项切实可行的计划。

比如,当人们偶尔品尝到一串甘甜的樱桃,接下来就把樱桃树苗栽种在庭院里,然后浇水、修枝,直到樱桃树开花结果。再比如,人们发现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于是便每日坚持,使跑步成为一种习惯。

斯宾塞认为,对孩子从小的自然教育也应该如此,在生活中随时都可以获得这样的教育,重要的是把每一次偶然的与自然相遇变成一份必然的计划。

根据对儿子的自然教育,斯宾塞认为这样安排比较合理:

0-3岁为一个阶段。这是孩子对世界产生最初印象的时候。他还不会去进行分类、定性,但完全可以去感受,也很容易把这种感受与生命复杂的综合、发育过程相联系。这个时候应选择清新、广阔的天地让孩子去感受。孩子以他幼小生命的天性,轻微地呼吸,眨巴着眼睛去看,而他这时对大自然的感受虽然模糊但却很强烈。

3-6岁为一个阶段。这时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开始具有初步的分辨能力,开始注意自然界各种东西的功能以及变化。这是自然环境对其性格、智力影响的第二个阶段。遗憾的是,这时他的判断能力是模糊的,可能会染上一些在他看来是有趣的,而在父母看来是有害的习惯。

这时父母对孩子的自然教育应该系统地进行,给孩子讲述自然万物的功能、特点、变化和相互关系。大自然的教具完美而随处可取。

6-12岁为一个阶段。这时孩子已经开始上学,从书本和课堂上都可以得到自然界的知识,同时他们也开始有了新的社会,如同学、老师、班级,也面临新的冲突,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肯定和否定之间、好与坏之间。此外,他们的意志也开始成长。这时大自然除了充当一般的求知对象外,也开始充当规律的导师、心情的调节者和暗示者的角色。

自然的本质是平衡,它体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规律。海洋和陆地的平衡,山峦与河流的平衡,春天与冬天的平衡,白天与夜晚的平衡,动与静的平衡,根与叶的平衡,即使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父母,对自然界的平衡关系也是了解的,这种平衡是生命的规律。

斯宾塞认为,大自然这位无处不在的老师,早已把关于生命的本质,关于事物的规律、法则等等,通过它每时每刻的力量向每一个愿意接受它恩赐的人展开。关键仅仅在于,我们是否已敞开胸怀准备去接受它的启示。这种启示本身就包含了无穷的乐趣和益处。

身心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心智不明的人做事找不到正确的途径,身体衰弱的人即使找到正确的途径也没有能力去实现目标。斯宾塞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同时拥有健全的心智和健康的身体,二者缺一不可。

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具有聪慧的心灵和强健的体魄,用不着别人帮多少忙。他们凭借自身的资质,一帆风顺地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他们超人的体质,好像生来就是为实现伟大的目标而准备的。他们的父母看似没操多少心,但实际上却顺应自然的法则给他们提供了自然发展的空间。当然,这样的孩子非常少。绝大多数孩子,是需要父母细心培育的。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所做的任何引导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

斯宾塞深信,要使孩子胜任自己未来的工作,有幸福的人生,必须使他有健康的身体。而要成就一番事业,更必须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有的孩子依靠突出的智慧取得成就,有的孩子依靠美好的德行取得成就,也有的孩子依靠过人的精力、体质取得成就。

斯宾塞认为,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做起。

1.穿衣

穿衣应该是最普通的问题,但是这里的窍门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的。有些大人觉得自己冷,便会给孩子多穿衣服。其实孩子比大人爱动,是不需要穿太多的。一般来说,他们穿得比正常成人略少一点就行了。

并且,孩子的衣服一定不要穿得太紧,尤其是胸口部分,应该按自然、宽松、符合形体的原则来给他们穿衣。

2.排便

这尽管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对孩子身体同样重要。大便太过频繁的孩子很少有身体强壮的。因此,应让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在早晨起床或进食后排便,可以清除体内的一些废料和有害物质,使腹部和肠胃处于轻松状态。斯宾塞研究过很多孩子,有这种习惯的明显要强壮一些。

3.睡眠

睡眠是保证人体发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生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一般来说,0-3岁的孩子,只要不是连续睡,孩子想睡多久就让他睡多久。早睡早起是最好的睡眠习惯。可以从3岁以后,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中午应该午休一会。7-14岁,孩子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但不应少于8个小时,太多则会养成懒惰。

应该让孩子从小习惯于睡硬床,并且经常调整枕头的高度,有时垫得高些,有时低些。这样可以使孩子对以后遇到的床铺的细小变化感觉不出来。此外,还应注意孩子睡眠的质量,对长期受噩梦困扰的孩子,应帮助他摆脱。

4.用药

孩子不应过多用药和滥用药,除非他得了明显的重病。理智和经验都告诉我们,有许多疾病,刚开始时一般只需要一点消食水,同时静心休养,禁吃肉食就可以治好。比如,小孩发烧,先尽量用物理降温法,用冰块、湿毛巾敷他们的头部,只要体温不是特别高,就不用服退烧药。如果这些简单的做法不起作用,再去看医生也不迟。

斯宾塞特别提醒父母们,对孩子真正的病痛,表现症状一般为痛苦地哭啼、呼吸困难、抽风等,必须立即送医院,千万不要企图通过巫师或其他迷信方法去治疗,这是最愚蠢的行为。

父母应该在家中备一些常用药品和药具:比如温度计、紫药水、感冒药等。

5.锻炼脚力

如果希望孩子以后能走得快,走得远,就应该从小锻炼他的脚力。斯宾塞一直坚持让儿子用冷水洗脚和多走路,只要没有划伤的可能,尽量让他赤脚爬山。但是剧烈的运动斯宾塞则让他一定要穿上鞋,以免碰伤。

儿童每天睡前用冷水洗脚是必要的。这种锻炼最好从夏天开始,经过夏天、秋天,然后坚持在冬天也洗冷水,这样孩子容易适应。注意在冬天用冷水洗脚之后,要把脚搓热。在冬天用冷水洗脚时,斯宾塞常用和儿子比赛的办法,看谁敢用冷水洗。孩子的好胜心使他很快就适应了。

6.洗冷水浴

斯宾塞认为,冷水浴对孩子的健康是有极大好处的,它在生理学上的依据就是刺激和反射。从夏天开始锻炼洗冷水浴最好,这样到了冬天他们就可以完全适应而不至于不能抵御风寒。不过,孩子感冒或生病的时候,应暂时停止。

事实证明,冷水浴能明显增强孩子的体质,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在成人后,他们可以承受更长时间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他们声音响亮,行动敏捷。意大利、德国及波兰的很多家庭长年坚持让孩子洗冷水浴。有的学校甚至把它作为一项必修课。

7.游泳

会游泳不但使一个人获得应付紧急情况的技能,比如,在突然而来的洪水中,会游泳就会得救的,而且能增加肺活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当孩子长到3-4岁时,便可让他学习游泳了。但是,游泳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因此,父母既要教会孩子游泳,又要告诉他们危险所在。

8.户外运动

户外活动对每个人的健康都有好处,尤其是对孩子。大自然像一个天然的有生命的运动场。一个人要获得更多的力量,就一定要经常进行户外活动。

斯宾塞认为,应该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使他既习惯于烈日,也习惯于严寒、风雨。只有经受住大自然的风雨洗礼的人,才能够去应付人生的起伏跌宕。

不要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在孩子面前

在斯宾塞看来,“拔苗助长”和“放任不管”对孩子智力的培养都是有害的。有“拔苗助长”倾向的父母,往往会借助粗暴的惩罚来逼迫孩子,这种做法事及其错误的。

有的父母可能觉得这一招很管用,最起码在棍棒之下,孩子会暂时听话。但斯宾塞认为,这是最不可取的一招,也许在一些涉及道德、伦理的问题上,父母用这种方法并不是完全没有必要,但智力上则恰恰相反,因为它不会带来任何有益的效果。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父母或老师正严厉地质问孩子:“你怎么连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解答不出来?”“你今天学不会这道题,今天一天都不要出去!”“我真没见过像你这么笨的孩子!”“邻家的约翰可比你强多了!”……在愤怒的斥责声中,我们只会看到惊恐不安、不知所措、呆若木鸡的孩子。

斯宾塞理解,父母或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要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希望通过训斥与惩罚,使他们一心一意专注于要做的事。但斯宾塞认为,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激愤的言词或打击会使孩子内心产生恐惧,这种恐惧和伤心会迅速蔓延开来,占据他的整个心灵,使他的头脑一片空白,对自己和别人所说的茫然不知。孩子此刻已丧失了对环境的洞察力,心里烦乱、慌张,在这种状态下,他是不可能吸收任何知识到脑海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