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13387200000053

第53章 帮孤僻的孩子走出心理困扰

造成孩子个性孤僻的原因主要是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个性孤僻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孤僻的倾向时,要及时干预,多和孩子交流,帮助孩子建立人际交往圈,让孩子早日走出“孤僻”的境地,拥有天真烂漫的笑颜。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的,孤僻不应属于孩子。但是,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目前生活在都市里的一些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不喜欢与人交往,独来独往,不关心周围的人或事,在群体活动中表现被动等,这正是这些孩子孤僻个性的突出行为表现。

江江的家住在高层楼,在上小学以前,他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没上过幼儿园。上了小学以后,同学们下了课在一起玩,可江江总是孤零零地在旁边站着,加入不进去。同学们都说江江“古怪”,江江很苦恼,向爸爸妈妈哭诉。爸爸妈妈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从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江江忽然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另外,他也不愿意主动外出活动。他喜欢待在家里看书、画画、看电视,一整天都不出门也没关系。妈妈想给他报个绘画兴趣班,让专业的老师辅导他画画,同时又有更多的机会和小朋友交往。可他上了几次就又不愿意了。

有些孩子在家中言行大胆活泼,表现得十分自如,俨然像个小大人,似乎“能干”、“懂事”,然而一到外面,却非常胆怯、拘谨,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宁可自己独处一隅,也很少与同伴交谈,个性孤僻,实质上是依赖性和缺乏独立性的表现。

一般来说,个性孤僻的孩子大多具有以下表现特征:个性比较内向、害羞、寡言,情感不太外露,不喜欢交际;喜欢单独的游戏、安静的游戏和没有竞争的游戏;眼神稳定、动作沉稳,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那么,孩子个性孤僻主要有哪些原因呢?

1.孩子的个性所致

有的孩子比较安静,不愿意同活动量大的孩子跑跑闹闹,父母只要让他多接触同类型的孩子,他就会渐渐好转。有的孩子是因为父母总是带他单独行动,很少或不同他人接触,孩子也就变得不爱交往了。

2.孩子的自卑心理过重

孩子因为自己的学习不好或者存在某些方面的缺点而很少得到父母的表扬和肯定,或者在学校也经常因为违反纪律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因而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孩子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而不敢与同龄的孩子交往,怕别人笑话自己。

3.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有的父母本身就不善于与别人交往,使得孩子也不希望与其他同龄的孩子交往。如果父母连住了几十年的邻居都不认识,平时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往来。父母的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形成孤僻的个性。

具有孤僻个性的孩子,会因为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而向父母、老师及同学关闭心灵之窗。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而任其发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纠正孤僻的个性呢?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使孩子生活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更好地感受家庭的温暖,让他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要积极改善与孩子的关系,不要用伤害的语言或消极的语言来批评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温暖,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每天抽时间与孩子游戏、散步、交谈、使孩子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心中得到爱的满足,建立安全感。

让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孩子孤僻,有时是由于不能听取他人的意见,缺少合作意识造成的。因此,要帮助孩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学会听取小朋友的意见,分清是非。例如,父母可以经常询问孩子是否玩得开心,了解他做游戏的情况,肯定孩子的正确方法,提出孩子的不当行为,如果小伙伴做错了什么,要让孩子学会谅解别人。

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

当前,由于家居条件、家庭结构等原因,父母常常把孩子关在家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孤僻。父母应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走出来,让孩子多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生活。父母有必要利用节假日、业余时间带孩子到游乐园、动物园、公园等场所玩,带孩子去串门、走亲戚,减少孩子对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增强孩子的交往需要与兴趣,使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个性。

增加孩子参与意识

孤僻的孩子多着迷于一些缺乏社会交往、社会交流的活动。如玩游戏机、看电视等,对周围的事情不闻不问,对社会、周围的人和事采取不参与的态度。父母有必要中断孩子的这些着迷的爱好,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鼓励孩子陪同父母外出采购、参与做饭或帮邻居取报、取奶、送信等,以让其与人进行交往、逐步改善孤僻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