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13387200000052

第52章 让自私的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

很多时候,孩子的自私是由于父母的溺爱和娇纵造成的。对已经形成自私个性的孩子,父母不必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无策。发现孩子问题本身就是教育的契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父母认真对待,方法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生活中时常会听到孩子这样说“这个位子是我的”、“我要一个人玩拼图”等等与之类似的话。很多人由此感叹道:“现在的孩子多自私呀!”许多父母也抱怨说:“孩子越来越自私,只想自己,不顾别人。不管家里有什么吃的东西,首先都得满足孩子。如果别人动了一点,孩子就哭着闹着不依不饶。”

军军4岁了,长得白净可爱,透着机灵。总是笑眯眯的,非常招人喜欢。有一次,军军的爸从南京带回了好吃的桂花鸭,妈妈把鸭子切好盛到盘里摆到饭桌上,叫大家来品尝,军军第一个跑出来,妈妈笑着对他说:“这可是南京的鸭子,很好吃哦!”他看着桌上的鸭肉,突然用两只胳膊盖住盘子,大声说:“不许你们吃!”

还有一次,亲戚家的一个小哥哥来串门,妈妈把他领到军军房间,让军军跟他一起玩玩具。看到有这么多好玩的玩具,小哥哥喜上眉梢,禁不住随手拿起一辆小汽车开始玩。谁知军军看见了,立刻跑过来,一把夺过小汽车,大声嚷嚷着:“这是我的!”小哥哥见状,不理会小汽车,伸手去拿小飞机,军军又一把夺了回来,理直气壮地说:“这也是我的!”不管哥哥拿什么玩具,军军总是不让。最后,哥哥索性不玩玩具了,他打开小书柜,取出一本图画书,可是,军军还是不肯……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爱的中心,很多孩子都只知道被别人爱,却不知道爱别人。一项有关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有“唯我独尊”的倾向,他们很少帮助父母做家务,没有觉得父母挣钱辛苦,也很少帮助身边的人。他们不知道助残日、盲人节、老人节等日期,他们的父母也很少利用这样的节日对孩子进行助人、爱人的教育。在被调查的孩子中,主动伸出手帮助过残疾人、老人或是自己身边的困难小朋友的只有2%,父母生病时知道照顾、安慰的只有15%左右,这些都充分显示除了孩子的自私。

这样自私的孩子是谁造就的?孩子形成自私个性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1.孩子有天生的利己倾向

在孩子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孩子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这种自我中心虽随时间和经历的推移,逐渐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行为,但仍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于是,孩子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他,相应的行为也如此。

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反复无常、表里不一。当孩子有错误时便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只能封闭自己,回避与他人的来往,缩回自己的小圈子里,结果必然导致自私的产生。

3.父母过分溺爱孩子

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一切只为自己。

自私的孩子得不到同伴的欢迎,交不到好朋友。缺少与同伴交往的孩子很难改变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形成的自我中心状态,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破坏行为、攻击行为等心理问题。因此,做父母的要想办法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逐步培养孩子的利他行为。以下是帮助孩子克服自私心理的办法:

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

父母可以从孩子最在乎的食物开始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如果孩子独占的话,父母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父母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偶尔的“旧病复发”也是正常的,只要父母坚持,就一定能纠正过来。

满足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父母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能及时满足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过分迁就。即使孩子很强硬,父母也要把正确的坚持到底,不给孩子留余地。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父母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引导孩子懂得体谅他人

父母可以有意制造一些挫折,即碰钉子的机会,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孩子认识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行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如鼓励孩子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指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

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合适的角色

自私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差不多都有以下特征:不关心父母和祖辈,不做或很少做家务劳动,喜欢独占好吃好玩的东西,并且总感到不满足而不断提出各种过高的要求。

针对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父母应明确告诉孩子:家庭中每个人的行为都应符合自己的身份,父母应关心孩子,孩子也应孝敬长辈,每个成员都是相互依存的。家里的事要大家做,好东西理应大家共同享受,不能一人独占。

如果孩子不听,父母可尝试让他饿肚子,并明确告诉他:“你没有做你应完成的家务劳动,大人也没替你做饭,因此你就没有饭吃,只能饿肚子了。”也许孩子会认识到家庭中是需要相互关照的,从而逐步改掉自私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