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13387200000032

第32章 让善良的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孩子天性善良,父母应该感到欣慰。当孩子表现出善良的品质时,父母要赏识孩子的善良、肯定他正确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也应该让孩子区分善良和懦弱,当孩子受到欺负时,让他学会保护自己,不能一味地忍让。

善良的孩子自小就非常招人喜爱,他们乖巧、灵活,愿意顺着别人的意愿去行事,并且热心,乐于帮助别人,与人交往时,喜欢采取别人愿意接受的态度,善良的孩子常常过分地注重别人的感受,有时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

柔柔今年4岁了,她上幼儿园大班,她在班里经常受小朋友的欺负。有一次,还让同班的小朋友把她的手给咬了。原因是那小朋友不知为啥使劲儿勒柔柔的腰,柔柔不让,推搡中柔柔不小心踩了那位小朋友一脚。这下可好,那位小朋友拉着柔柔的手张口就咬,都咬破皮了。

柔柔的妈妈到学习问老师,老师说,柔柔被咬完过后才告诉老师的。她被咬以后,愣是没哭,回家见到妈妈以后还说:“妈妈,我是个善良的孩子,我要让着别人,我不哭。”柔柔的妈妈听了哭笑不得,自己平时总是教育孩子善良。可是孩子的善良似乎用错了地方,连保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了。

父母可以教育孩子要学会善良,但是要让孩子在忍让的尺度上有所把握,过度的忍让只会让孩子丧失独立的人格与坚强的意志。

善良的孩子通常有以下特点:

1.喜欢成为父母的好帮手

善良的孩子,自从懂事起,似乎就明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只要你需要,他会尽自己的所能,毫无保留地去帮助你,他甚至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来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在日常生活中,善良的孩子的行为往往不被理解,甚至在有些时候,会被父母认为“多事”。然而,无论大人怎么去看待,他还会一如既往地想成为大人的帮手,一如既往地去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这是他心中由衷的愿望,也是善良个性的使然。

2.有着强烈的爱心

善良的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不遗余力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算付出的再多,他都不会去计较。因为他懂得关心别人,竭尽全力地帮助别人,会使自己变得慷慨;关心别人的痛苦与不幸,设法减轻别人的痛苦与不幸,会使自己变得高尚;时常为他人着想,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当然,孩子能对比人饱含关切之心,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这一切除了孩子具有善良的天性外,更多地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引导、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习惯有着极大关系。

作为父母,一方面要积极肯定孩子的善举,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孩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善良,让孩子在为他人着想的同时不光是一味忍让。因为善良不等于懦弱,而且,要让孩子明白,做一个好人,仅有善良是不够的;如果靠自己的忍让所获取的朋友是不可交的。善良的孩子通常也容易受到他人欺负。那么,当善良的孩子受到欺负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让孩子学会适时反击

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正当防卫的方式,在竞争社会,教孩子学会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当然,父母不能教孩子去欺负别人,但若别人欺负到自己头上来了,就应该反击。孩子将来面对的是一个竞争社会,如果事事都教孩子宽容退让,觉得这样才是善良,就容易使孩子形成软弱怯懦的个性,无法做到自强自立。所以,让孩子具有反击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让孩子学会反抗

有些父母可能会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就狠狠打他,别以为你好欺负。”有些父母甚至告诉孩子:“他打你一拳,你还他两拳,让他知道不能随便欺负人。”当然,这是出于正义感,认为不制止欺负人的人等于是纵容他们,但父母应该知道,这是在教孩子以暴抗暴,可能会使孩子成为一介武夫。这样,不仅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反而火上浇油。而且,孩子对强大对手一味反击,可能会带来更大伤害。应该告诉孩子学会反抗,不能一味地忍让,但不是打架才能让孩子保护自己。

正确引导孩子拒绝过度忍让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捕捉有关善良与忍让的不同情境。父母要用发现的眼睛,发掘的意识,捕捉一些稍纵即逝的瞬间,有意识地给孩子点明情境的特点,待孩子对不同情境的特点有感性认识后,更能够对比不同情境下的忍让行为所带来的可能结果,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逐渐地懂得善良,学会忍让。尤其是要学会有限度地忍让。

教孩子学会大声求援

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受欺负时,学会大声求援。孩子生性善良,当别人欺负他时,他只知道向后退,一直退到墙角。孩子越是忍让退缩,欺负他的人越是厉害。对于善良的孩子,父母应该告诉他,不用害怕,而要大声呼救。高声的喊叫,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使攻击自己的人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