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13386300000024

第24章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雕塑名作(5)

同时这座雕像整个动势结构也十分完美生动。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整座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

041众神与巨人之战

历史背景:

帕加马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死后出现的独立小国,位于现土耳其境内。曾经成为希腊化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其统治者都热爱艺术,所以帕加马创造了辉煌的雕塑艺术成就,出现了大量令世人无比赞叹的雕刻名作精品,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宙斯祭坛》。

作品介绍:

《众神与巨人之战》浮雕带是《宙斯祭坛》周围的浮雕,建于公元前180-公元前160年,由国王欧迈尼斯二世兴建,用以纪念对高卢人的胜利,也是为了建设其宏伟壮丽的城市。

祭坛的基座四周,装饰着高约2.3米,全长约120米的大理石装饰性浮雕,其规模和艺术价值都可与伟大的帕提农神庙浮雕相媲美。雕刻的内容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与巨人战斗的故事。其中保存较好的一幅表现的是雅典娜与一个巨人战斗的场面。雅典娜右手抓住巨人的头发,并派出一条蛇咬住巨人的胸膛,巨人那深陷的眼睛则露出痛苦和绝望的表情;巨人的母亲地神该亚正举起双手向众神哀告,以求饶恕她的儿子;与此同时,胜利女神飞过来,为雅典娜戴上胜利的花环。

这一组浮雕主次分明,情节生动,人体和人物表情被刻划十分准确传神,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效果,表现了当时艺术家们的高度的雕塑艺术技巧。

042拉奥孔群像

历史背景:

希腊化时期的第三个美术中心都在罗得岛上。该岛在希腊时代正好处在希腊与小亚细亚的居间地位,公元前3世纪初,它已成为一个重要港口与运输要地,艺术的繁荣自不言而喻了。富有的雇主常常招聘许多雕刻家来为他们未来的豪华建筑制作雕像。

作品介绍:

大理石群像《拉奥孔》是在罗得岛发现的。但由于罗得岛的雕塑风格与帕伽玛的风格十分相近,它们都偏重于表现战争与激烈的斗争,人物的肌肉都表现得十分紧张,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共同性,如在帕伽玛的宙斯祭坛浮雕上一样,一般以神话或现实中的战争为主。

拉奥孔,是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祭司。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军与特洛伊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但希腊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想出了一个木马计。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决定毁灭特洛伊城。雅典娜便派遣两条巨蛇,把拉奥孔父子三人缠死。这是一个神与人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预告灾难的来临是他的责任,但他违背了“天意”,因而遭到惩罚。雕像中,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了一条蛇,但同时臀部被咬住了;他左侧的长子似乎还没有受伤,但被惊呆了,正在奋力想把腿从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父亲右侧的次子已被蛇紧紧缠住,绝望地高高举起他的右臂。那是三个由于苦痛而扭曲的身体,所有的肌肉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甚至到了痉挛的地步,表达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的紧张,让人感觉到似乎痛苦流经了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紧张而惨烈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作品。

雕刻家在作品的构图上有着精心的安排,作品呈金字塔型,稳定而富于变化,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扭曲和美的协调,显示了当时的艺术家们非凡的构图想象力。作品中人物刻划非常逼真,表现了雕塑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通和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以及纯熟的艺术表现力和雕塑技巧。这是一组忠实地再现自然并善于进行美的加工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是古希腊最着名、最经典的雕塑杰作之一。

043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

历史背景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雕刻艺术的中心逐渐从希腊本土移到小亚细亚沿岸和邻近城市。雕刻家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希腊时期保存下来的雕塑作品不论圆雕或浮雕都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作品介绍: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又名《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阿芙洛蒂忒是希腊中爱与美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她掌管人类的爱情、婚姻、生育和一切动植物的繁殖、生长。由于这尊大理石雕像在希腊的爱琴海域米洛斯岛被发现,因此被人们称为《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远离人间的神:

这座雕刻表现了维纳斯匀称、妩媚的腰枝,丰腴起伏的乳房,柔软细腻而富有弹性的肌肤体现着健美的青春活力,也体现着古代希腊的人本主义精神,可是她那椭圆的脸庞、直鼻、窄额和丰满的下巴以及那含蓄、安详的面孔、微微扭转的动势的又是既来源于希腊女性又超越希腊女性,既模仿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理想古典美体现,难怪19世纪末法国着名的雕刻大师罗丹认为她是“奇迹中的奇迹”、“古典灵悟中的杰作,是理与情的结构,知与灵的合成”。虽然她的双臂已经残缺,但并不影响她的整体美感,无论人们从哪个方位欣赏,都能得到美的享受。

古代希腊的艺术具有人类童年时代特有的纯净和理想化、理念化的端庄和典雅,这就形成了希腊艺术所特有的审美境界。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称之为“单纯的崇高,肃穆的伟大”。几百年来,这种境界一直被西方古典艺术家视为最高境界。

古代罗马雕塑是对古希腊雕塑的直接继承和发展,罗马大帝国于公元前146年征服了希腊本土,公元前30年击败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自此,原来为希腊所统治的广大地区,包括希腊本土,全部归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罗马成为希腊之后的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心。

当时的罗马和希腊都是奴隶制国家,又都是半岛国家。罗马人信仰多神教,相信祖先的灵魂常降临家庭享受祭祀,并保佑家庭成员。有地位的贵族家庭中总设置房间保存祖先的遗容。这些遗容要么是从死者面部翻制的蜡模面具,或是根据面具制作的雕像。这种保存祖先遗像的风俗在古罗马相当盛行。

同时古罗马肖像雕塑在美学上追求真美,罗马肖像特别注重人物面部细节刻画的特点。罗马肖像的精神气质主要通过头部来表现。这种特征表现了古罗马人个人意志的创造和他们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三、古代罗马雕塑

044陶棺上的夫妇像

历史背景:

埃特鲁里亚艺术是意大利半岛中部和北部的埃特鲁斯坎人创造的,这个地区在公元前4世纪被罗马人征服,它的文化也为罗马人继承和发展。所以埃特鲁里亚艺术是古罗马艺术的宗师和组成部分。在埃特鲁里亚艺术创造中,雕塑最为突出,有石雕、陶雕和青铜;也有圆雕和浮雕。最早兴起的是石雕,始于公元前7世纪末,代表埃特鲁里亚艺术水平的则是陶塑和青铜雕刻。

作品介绍:

《陶棺上的夫妇像》是一件陶塑作品,塑像置于陶棺盖上,就像夫妇亲密地躺卧在沙发上那样,和颜悦色,似有情感交流,好像死亡是人类美好的归宿。这类墓葬雕像有一定的程式:取坐卧式姿态,橄榄形眼睛呈微笑状。它类似希腊古风时期的人像雕塑,但雕像效果是埃特鲁里亚式的。埃及人视死亡为灵魂出走,会去而复归。希腊人认为死亡是恶运附身而导致的毁灭。埃特鲁里亚人却把坟墓看成是灵与肉的共同归宿,因此他们往往将肉体火化后置入陶制的棺中并在墓室中安置墓主人的雕像。这些雕像有单人的,也有夫妻两人的。

045维埃伊的阿波罗

历史背景:

埃特鲁里亚人有一种特殊的制陶技术,将粘土熏烤成黑色和赤色后再进行塑像,塑后再进行烧制和磨光,使陶塑显出贵重的金属外表。

作品介绍:

《维埃伊的阿波罗》是一件赤陶着色雕塑,因出土于维埃伊的神庙遗址而得名。这件雕塑从题材看显然受希腊神话的影响,雕像脸部的微笑也很像希腊古风式的微笑,但从人物姿势和衣纹处理效果来看又与希腊不同:很薄的覆盖身体的衣纹轻松活泼,具有道地的埃特鲁里亚民族特色。

046母狼

历史背景:

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意大利半岛被埃特鲁斯坎人所统治,形成了历史上所称的埃特鲁尼亚文化。埃特鲁尼亚文化后来被其征服者罗马人所继承,成为罗马文化的基础。

作品介绍:

这座雕像取材于罗马建城的传说:着名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特洛伊王子逃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阿尔巴城,世代相传;后来,一个名叫努米托耳的国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儿子被杀,但他的女儿为战神所爱,生下一对双胞胎罗穆路和瑞穆斯,却被阿木留斯放入篮子中丢人台伯河;这对兄弟后来被一只母狼发现并收留抚养,不久,被牧人发现收养;他们长大以后,杀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创建了新的城市;后来罗穆路杀死了瑞穆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这尊雕像所刻画的就是曾经哺育了罗马创始人的母狼的形象。雕像形体结构严谨,是一尊高度写实的艺术作品,体现了外表凶残内心仁慈的性格主题。母狼四肢健壮,神态凶残,洋溢着野性的生命力。那颈部卷曲的毛,下垂的乳房和消瘦的腹部以及肋部都塑造得极为真实。母狼整体的神情是警觉而威严的,似乎正是罗马人坚毅冷峻的民族性格的象征。公元十六世纪时,有人又在狼的腹部下制作了两个婴儿的雕像,更完整得表达了罗马建城的传说。

对罗马人来说,《母狼》雕像具有纪念碑的意义,人们把它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而给以顶礼膜拜。现在,该雕像已成为了罗马市的象征。

047布鲁特斯胸像

历史背景:

古代罗马最初只是意大利半岛台伯河沿岸的一些村庄部落,约公元前754年建立了罗马城。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王政,进入共和时期,一直延续到公元前31年。这五百年中,罗马从一个小小的城邦,逐步发展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由于战火纷飞,罗马共和时期的美术发展缓慢,但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肖像雕塑作品中。

作品介绍:

布鲁特斯是罗马共和时期的第一行政长官。这尊胸像面部表情严肃而坚毅,深邃的眼神和紧闭的双唇表现出领导者的自信和智慧。头像的制作十分逼真,风格明晰、纯朴,成功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示出罗马政治上升时期人物的精神面貌,雕像加工的精细还反映了罗马人高超的金属铸造技艺。雕像的眼球是则用象牙和玻璃制作的,这是当时常用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使人物显得更为真实自然。

048阿古利巴像

历史背景:

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权力大都集中于贵族手中,他们要求艺术表现他们自己个人的权威,并为他们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所以当时罗马的大量雕塑作品都是为王公贵族们服务的。这一类雕像作品大多具有写实的面容和夸大的“威严”外表,形象处理上则着重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品介绍:

这尊《阿古利巴像》是罗马时期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阿古利巴(约公元前63-公元前12年)是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密友、女婿和参谋,出身于平民,是一个意志坚定、精力旺盛并且屡立战功的军人。在这尊雕像中,阿古利巴面容严峻威严,突出的眉弓和深陷的眼睛表现出政治家的坚定和深谋远虑;宽大的鼻梁、饱满的鼻子和充满肉感的嘴唇,又显示出他豪爽、放荡和傲慢的个性;他那厚实的下巴、宽阔的双耳以及脖颈上发达的肌肉,则充满了不可征服的粗犷和勇猛的力量。雕像以一种写实的手法刻画了这位身居高位的军人,面容丝毫没有被美化,充满了世俗感,甚至脸上那些不匀称肌肉的细微起伏变化,都被精确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件作品充分体现了罗马雕像的艺术特点,面容特征细腻逼真,性格特点生动自然,是现存古罗马雕塑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049捧着祖先头像的罗马人

历史背景:

据史载,罗马人的大部分宗教活动都与家族有关,如祀奉父辈及祖先。罗马人常在一家之主死后,用蜡从死者脸上翻制面模,制成蜡像保存在专门的祠堂里或祭台上。这种祖先崇拜风俗有着久远的历史,直到帝国时代仍然保持。由于蜡像难以久存,到公元前1世纪初渐渐出现了由蜡像复制的大理石雕像。这种以大理石为祖辈造像的风俗,与当时罗马人炫耀门第的企求有很大关系。罗马共和国时代末期,很多贵族试图通过其祖辈门第的炫耀来显示其高贵地位。

作品介绍:

《手持祖先像的贵族》这件雕塑作品表现的是罗马人葬仪中出现的情节。在葬仪上,送葬人要捧着祖先的遗像参加葬礼,因此肖像雕刻实际上成为这种独特葬仪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件雕塑作品通体使用写实手法,着重刻画头部,身体被繁复的衣褶覆盖,质感很强,与头部形成繁简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头部的个性特征。从雕像上,我们可以看到雕塑家仔细刻画了人物面部起伏的皱纹,强调人物严谨、悍直、坚强的气质。

050奥古斯都像

历史背景:

公元前6世纪末,古罗马的社会制度是奴隶主共和性质的政治制度,但到了罗马共和国的晚期,国内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已达到剑拔弩张的险境。这时爆发了震撼全罗马的着名的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公元前1世纪末,恺撒的养子屋大维开始实行独裁统治,罗马从此也就进入了帝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