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养生贵在养心:常给情绪排排毒
13386000000018

第18章 管理负面情绪,维护心理健康(2)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报复总是挫折的结果。当一个人受辱、遭贬、被拒绝、被排斥后,心生怨恨甚至仇恨,报复的冲动就萌生了,但从产生报复的念头到采取行动,常常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许多时候行动或放弃就在一念之间。一般情况下,由于道德、法律、良心的约束及“自我”的管理,攻击报复行为是在社会许可范围内进行。如工作受挫发泄到配偶身上,或与老板暗中作梗等,或者是转换到工作、学习、娱乐中,如果这些渠道释放受阻,或者是多次遇到挫折,攻击本能蓄积,蓄积之后又未能得到及时疏泄就会置道德、法律、良心于不顾,冲破防线如决堤之水一泻千里,表现为恶劣的危害他人和社会安全的报复。

从心理学上说,人皆有攻击性,但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表达出来的攻击报复性相差甚远。人群中具有强烈报复心者具有如下特点:其一,低自尊与自尊稳定性差。从小受溺爱,易受伤,遇挫就自卑,喜推卸责任,怨天尤人。其二,思想偏执,常主观武断,思维走极端。其三,不善表达情感,不喜与人交往,寡言少语,情感淡漠,不善与人沟通。其四,喜用被动攻击防御方式对待挫折,与人发生摩擦时,不知用恰当方式化解,好赌气。其五,幼年生活不顺,常受虐受欺,成人后仇视强者,研究表明,幼年经历对个体性格中敌意成分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满怀强烈报复心理的人,往往经受不住挫折的打击,这种人脾气多暴躁又容易兴奋,有了过失之后又意志消沉,觉得自己失去了应有的尊严,从而内心发生病变,形成多疑的性格,最后导致打击报复他人以泄心头之恨的情感状态。

报复心理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体根源。一方面出于高希望与低承受的矛盾。有的人一旦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不但不从提高思想认识或提高生产力水平上去找原因,反而发泄到对社会制度的不满情绪上。另一方面是个人的价值观念出现病变,如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或强烈渴望独立自主。一旦其个人利益受损,就容易形成报复心理。此外,思想不健康,意志薄弱或者人际关系紧张,都会导致报复心理的产生。

报复情绪是十分有害的,不仅损害个人身心健康,破坏集体团结,而且当报复情绪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时,常常会使人失去理智,做出违法犯忌的行为。怀有报复情绪的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调节、控制和化解。

1.学会宽容

我们生活在集体的大家庭里,相互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的小摩擦。这时,我们应当学会以宽容为先,化干戈为玉帛者是机智坦荡的人,化仇恨为友情的人是胸怀博大的人。化解一时的怨恨,最终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否则,就会把事情扩大,激化矛盾。

2.理智当先

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没有利害冲突,当受到挫折时,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境遇中,想象一下自己会怎样。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就能克制住自己的一时冲动,也能够给自己一点时间理解一下对方的苦衷,正确看待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从而消除报复情绪。

3.处事豁达

有报复心理的人,一般心胸狭窄,易受情绪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让豁达代替计较,包容一切批评和误解,从而根除报复心理,赢来更美好的人生。

克制冲动情绪

冲动是自我情绪的一部分,是一个人情绪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量,虽然现代医学并不能给出关于冲动的公认定义,但作为一种典型的情绪,冲动就像每个人的影子,是我们情感中挥之不去的、时而会猛烈爆发的那个自我。

首先,不能否认冲动在每个人的情绪构成中有其积极性的一面。虽说“冲动是魔鬼”,但冲动这个魔鬼,正是激情的一种反应,从某方面来说,激情又是人类进步的一种动力,因此,冲动的问题根本不在于应不应该冲动,而是该如何把握冲动。但如何把握自己的冲动,或者说尽量使它表现出其天使的一面而不是魔鬼的那一面,让澎湃的激情引领自己的灵感而不是让瞬间的冲动毁了自己的前程,则是真正严肃的课题,事关命运以及你能否成为自己命运主人的大问题。

冲动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能有机会让自己热血沸腾不是件坏事,更不要说年轻的时候也确实需要一些值得留下印象的回忆,但谁都知道,热血不等于冲动,一个有血性的人是值得尊重的,但一个时常冲动的人就跟一个说不清什么时候会响的爆竹一样是让人提心吊胆的,其实克服冲动并不是很难,不妨试试看下面一些小建议,至少能帮你疏导缓解冲动情绪,防止因冲动而酿成大祸。

1.给冲动一点时间

控制冲动的首要法宝是给自己多点时间,简单地说,就是在我们感觉到自己要爆发的时候,能有勇气对自己说“等等在发火也不迟”,然后像发射火箭一样给自己倒数。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恢复理智。理智的丧失多是因为冲动的一闪念,稍微冷却一下,就会明白自己到底该怎么做了。这也就是所谓的“缓兵之计”,这可以使我们在冲动的边缘悬崖勒马,从而缓和僵持的局面。

2.转换注意力

另一种控制情绪的有效办法是在第一时间换个环境,其目的显然是转移注意力,这确实有可能使即将失控的情绪得到平息,但这个在实施中有一定难度。本来是退一步就海阔天空的,但真的很少人能退这一步,所以可以给自己定个相对小一点的标准——就向左走一步或向右走一步。这个在场面上看,既不会有失尊严,还可以让冲动的人能更好的看清眼前的状况,没准就能帮自己调整一下情绪。这时,可以随便跟自己说说话,或试着自己跟自己描述一下眼前的情境和自己的感觉,然后告诉自己“我现在心跳很快、脸很红,甚至有些呼吸急促,我已经走到冲动的边缘了”,不要小看这短短的描述,因为它很可能就会起到分散注意力的作用,从而力挽狂澜。

3.寻求解决办法

在冷静下来后,我们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在遇到冲突、矛盾和不顺心的事时,不能一味地逃避,还必须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明确冲突的主要原因,找到双方分歧的关键所在。

其次,列出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

再次,找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式。

最后,运用最佳的解决方式,并采取行动。

4.加强耐性训练

平时可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耐性。可以结合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选择几项需要静心、细心和耐心的事情做,如练字、绘画、制作精细的手工艺品等,不仅陶冶性情,还可丰富业余生活,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忍耐性。

舒缓压抑情绪

压抑是最基本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人遭遇打击和挫折的时候,个体就会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动、矛盾、情感等排斥到意识之外,压抑到潜意识之中,推迟满足需要的时间。与此同时,心理承受能力好的,就会选择主动忘记自己的不幸与痛苦,以便轻松地迎接再次的考验,从而避免焦虑、紧张和冲突,解除心理压力。而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就会对推迟满足感耿耿于怀,于是很容易导致持续低沉的压抑情绪。如果压抑迟迟不能消退,就会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并导致人的行为发生变化,变得不容易相处,古怪、抑郁和消极。因此,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好的人,暂时的压抑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而对于那些承受能力差的人,持久的压抑就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生。

压抑情绪源于外部环境,也有个体自身的原因。从外部环境来讲,如果个体与环境不协调,有过多的挫折感,就可能产生压抑情绪。

1.行为规范的影响

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们从小到大,总要遵守这样那样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约束和调节行为的一种准则。合理的行为规范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但是如果行为规范过多,过于繁杂、苛刻和严厉,甚至不近人情;或者被规范者的接受能力非常差,无法达到,就容易让人产生十分严重的压抑感。

2.工作学习所带来的压力

学生要学习,成年人需要工作,但是如果工作学习压力太大,让人负荷过重,常常感到吃不消,自己的能力也无法达到,就会让人十分痛苦和压抑,并失去积极性。

3.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我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增强自信心,让我们得到社交中的安全感。而不良的人际关系会让我们处处遭到冷遇,感觉自己不被他人接受和喜欢,从而大大降低自信心,感到孤独、自卑和压抑,严重者产生自闭倾向。

4.个人心理素质的影响

有的人个人心理素质较差,遇到一点小事情就容易丧失自信,自我否定,无法面对,感到痛苦和压抑。一些生来长相不好或是有一定先天、后天生理缺陷的人,常常会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十分的不满,产生这样那样的欲望。然而当理想和自己的现实相差千里时,就开始烦躁不堪,从而产生压抑情绪。

长期受到压抑情绪影响的人往往导致身体以及心理的不健康,从而产生各种疾病,因此,压抑情绪需要及时得到缓解,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运动转移法

感到压抑时,不妨去跑跑步,或做一些消耗体力又能转移自己思想的体育运动上,比如,踢足球、打篮球这种团体活动。因为当人在活动中与陌生人合作和接触时,可以产生新的交流,从而转移了之前的压抑情绪。当我们因为活动而累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时,说不定压抑情绪已经随着汗水排出体外了。但是,在运动时,要结合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不要因为宣泄压抑而把自己搞得体力透支,否则容易加重压抑。

2.眼泪宣泄法

由于生活、学习、工作、情感等因素感到十分压抑时,不妨大哭一场。哭,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哭能够释放积聚的情绪,哭是一种调整机体平衡的方式。经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哭过之后,对心跳过速、血压偏高这些情况,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减轻。因为当人在生气、压抑时,眼泪中就会含有一些导致血压升高、消化不良、心率加剧的生物化学物质。哭可以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当然也会随之缓解压抑情绪。

从长期角度来讲,要想避免或化解压抑情绪,需要从自身着手。

1.树立自信心

正确评估和看待自己,勇敢面对自己的缺陷和短处,发现自己的优点,建立起能克服困难和面临压力的自信心。

2.提高心理素质

勤能补拙,靠勤奋和努力来提高自身修养,并且在提升修养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3.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

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做到不给自己建立压力;适当建立奋斗目标,目标不要过于远大,以免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和压力。还要做到不与他人攀比,只要求自己与自己比,可以拿现在的自己与以前的自己比,这样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提高和进步而不是落后和退步。

挣脱逆反情绪

逆反情绪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这就是人们逆反情绪的表现。

逆反情绪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但一般逆反心理多反应于青春期,即所谓的“叛逆期”。作用于青春期的逆反情绪带有很多青春期特质,一般处于正常的心理发育阶段,随着青春期的消逝,这种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消失。但如果逆反心理强烈地表现于成年人之中,如对正面宣传做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正面榜样无端怀疑,或完全否定;对不良倾向的莫名认同;对思想教育、社会规范等采取抑制、对抗等消极做法,则都属于不正常的心理表现。

过分的逆反情绪常常导致是非颠倒、黑白不分,长期处于逆反状态,不利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逆反心理的产生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1.强烈的好奇心

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做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揣度、推测,以至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或小作尝试。

2.企图标新立异

青春期少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们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其实,这是一种缺乏知识积累、处世经验的幼稚做法。

3.特异生活经历

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这是对客观世界认知的不全面造成的,这样的人往往只从自身角度出发,而常忽视多角度看问题,因此常陷于偏激的逆反状态。

逆反情绪本身就是幼稚、愚昧、狭隘的表现。逆反情绪如果长期积聚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必定会给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需要从以下两点摆脱逆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