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词艺术研究
13380400000006

第6章 词律的美学意蕴(4)

这首词的韵脚“楼”、“悠”、“洲”都是ou韵,皆平声。在词谱中,通常押平声韵的词有《渔歌子》、《忆江南》、《捣练子》、《浪淘沙》、《浣溪沙》、《采桑子》、《鹧鸪天》、《满庭芳》、《水调歌头》、《沁园春》等词牌。

2、押仄声韵,不管是韵脚或押韵的地方,整首词都必须押仄声韵。如李清照的小令《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的韵脚“路”、“处”、“渡”、“鹭”都是ou韵,皆为仄声韵。押仄声韵的词调有《如梦令》、《卜算子》、《木兰花》、《钗头凤》、《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鹊桥仙》、《念奴娇》、《水龙吟》、《摸鱼儿》、《贺新郎》等。

3、押入声韵,不管是韵脚或押韵的地方,整首词都押入声韵,就入声而言,实际上也属于可平可仄的押韵现象。如李白的《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宫阙。

这首词就是通押入声韵,其韵脚字“咽”、“月”“别”、“节”、“绝”、“阙”都是入声字,其韵为üe。通押入声韵的词通常有《忆秦娥》、《念奴娇》、《满江红》、《雨霖铃》等词调。

4、可平可仄韵,即一首词既可押平声韵,又可押仄声韵,包括一些入声韵。如林逋的《霜天晓角》: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梦绝金兽热,晓寒兰烬灭。更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此词的韵脚“洁”、“发”、“月”、“热”、“灭”、“雪”均为入声字,全是仄声;另如蒋捷的《霜天晓角》:

人影纱窗,是谁来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到:须插向、鬓边斜。

此词共上下两阕,其中韵脚“窗”、“花”、“家”、“佳”、“些”、“斜”均为平声字,全押平声。

在词中,既能押平声韵,又能押仄声韵的词通常有《霜天晓角》、《忆秦娥》、《满江红》、《声声慢》、《南浦》等。

(二)中间换韵

中间换韵的词可分为两类:

1、上阕用仄韵,下阕用平韵,或者上阕用平韵,下阕用仄韵,互不交错,例如黄庭坚的《清平乐》就是上阕仄,下阕平: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一阕词中,前半可用仄声韵,后半用平声韵,或前半用平声韵,后半用仄声韵。互不交错。如秦观的《减字木兰花》就是前两句仄声,后两句平声,下阕也是如此。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其中“恨”、“问”是仄声韵,“肠”、“香”是平声韵,下阕相同。

(三)交错转换押韵

在一阕之内平声韵、仄声韵交错转换来押韵,如温庭筠的《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其中“泪”、“思”是仄声韵;“残”、“寒”转换为平声韵;“树”、“雨”、“苦”三换仄声韵;“声”、“明”四换平声韵。这种押韵的词有《更漏子》、《调笑令》、《乌夜啼》、《女冠子》、《菩萨蛮》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词押韵的现象。具体来说,一首词中押什么韵、怎么押,都必须依据词谱的规定去做。填词时,必须严格按词谱行事,不可更改。

另外,我们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了解到,词与诗的押韵是不同的,具体区别是:

1、近体诗的韵脚在偶句上,词的韵脚不固定,有偶句用韵的,也有奇句用韵的,而且用韵的疏密也各有不同,具体由词谱来定。

2、近体诗是平韵,词可平韵,也可仄韵,还可不是平仄韵。

3、近体诗一韵到底,词可一韵到底,也可换韵。

4、近体诗只能用同一个平声韵,而词却可在同一个韵部内,平平通押、平仄通押、仄仄通押。但都必须按照词谱押韵,不可随意为之。

5、词韵分布较诗韵宽:诗韵通常用的平水韵共有107韵;词韵通常用的《词林正韵》共有19韵。

四、词的分类

(一)如果按字数分:

1、小令:58字以内;

2、中调:99字至90字;

3、长调:91字以上。

(二)如果按段(乐段)数分:

1、单调:不分段。如《如梦令》。

2、双调:分两段。两段相同的,如《采桑子》;两段有别的,如《清平乐》。

3、三叠:分三段,如《兰陵王》。

4、四叠:分四段,如《莺啼序》。

(三)如果按节奏分:

1、令:令曲,即小令。每片四拍。

2、引:引而长之。每片六拍。

3、近:近拍。每片六拍。

4、慢:慢曲子。每片八拍。

从以上综述可以得知,词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由民间到文坛的大量实践充实规范,基本形成了唐诗后又一经典性诗体。从唐五代的正式登上文坛,到宋代全面兴盛起来。成为摆在世人面前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它就像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华无限地站到了世人眼前,它的多姿远远超过了唐诗的风韵,因为唐诗从形式上来说,平仄格式,五言加七言,一共才八种,而词一首一样,一调一面,就有上千种面孔出现,这是唐诗无法比符的。词的面孔之新,形式之灵活多变也是有史以来最独特的一种。经过几代文人的努力,它由粗俗到细腻靓丽,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坛风景,成为了一种中国诗史上独特的美学风范,让后人至今研究不辍,追寻不尽。

单从表面上看,词这种诗体艺术显得小巧别致,好像没有格律诗的规范严整,但是,由上文的分析梳理,我们可知,小巧玲珑的体制仅是表象的,如果我们深入探讨的话,会发现词的内蕴的厚重,闪闪发光的光辉,实在让人惊诧于它的艺术妙境。词除了继承唐诗的优良成分之外,还有独到的开拓和发展,被世人认识和广泛接受,就说明了它生命力之顽强的艺术特征。词能征服人们的手段就是它的艺术性。实际上,词的规范严整有的比唐诗还要过之,这是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它的原因之一。

五、词谱举例

为了便于接受和认识,我们在词谱中不用符号,而用字符。词谱中加圈的字为可平可仄,加点的字为韵脚。

(一)平韵格

《渔歌子》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平仄平平仄仄平,

桃花流水鳜鱼肥。平平平仄仄平平。

青箬笠,平仄仄,

绿蓑衣,仄平平,

斜风细雨不须归。平平仄仄仄平平。

《诉衷情》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平平仄仄仄平平,

匹马戍梁州。仄仄仄平平。

关河梦断何处?平平仄仄平仄,

尘暗旧貂裘。平仄仄平平。

胡未灭,平仄仄,

鬓先秋,仄平平,

泪空流。仄平平。

此生谁料,仄平平仄,

心在天山,仄仄平平,

身老沧州。仄仄平平。

(二)仄韵格

《如梦令》秦观如梦令

遥夜夜沉沉如水平仄平平平仄,

风紧驿亭深闭。仄仄仄平平仄。

梦破鼠窥灯,平仄仄平平,

霜送晓寒侵被。平仄仄平平仄。

无寐,无寐,平仄,平仄,(叠句)

门外马嘶人起。平仄仄平平仄。

《忆秦娥》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平平仄,

秦娥梦断秦楼月。平平仄仄平平仄。

秦楼月,平平仄,(叠上句末三字)

年年柳色,平平仄仄,

灞陵伤别。仄平平仄。(以上为上片)

乐游原上清秋节,仄平平仄平平仄,(以下为下片)

咸阳古道音尘绝。平平仄仄平平仄。

音尘绝,平平仄,(叠上句末三字)

西风残照,平平平仄,

汉家陵阙。仄平平仄。

《踏莎行》晏殊踏莎行

小径红稀,仄仄平平,

芳郊绿遍,平平仄仄,

高台树色阴阴见。平平仄仄平平仄。

春风不解禁杨花,平平仄仄仄平平,

濛濛乱扑行人面。平平仄仄平平仄。

翠叶藏莺,仄仄平平,

珠帘隔燕,平平仄仄,

炉香静逐游丝转。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场愁梦酒醒时,仄平平仄仄平平,

斜阳却照深深院。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平仄韵格

《清平乐·晚春》黄庭坚/清平乐

春归何处?平平平仄,

寂寞无行路。仄仄平平仄。

若有人知春去处,仄仄平平平仄仄,

唤取归来同住。仄仄平平平仄。(以上为上片)

春无踪迹谁知?平平平仄平平,(换平韵)

除非问取黄鹂。仄平仄仄平平。

百啭无人能解,仄仄平平平仄,

因风飞过蔷薇。平平平仄平平。(以上为下片)

《定风波》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何妨吟啸且徐行。仄平仄仄仄平平。

竹杖芒鞋轻胜马,仄仄仄平平仄仄,(换仄韵)

谁怕?平仄。

一蓑烟雨任平生。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韵)

料峭春风吹酒醒,仄仄仄平平仄仄。(三换仄韵)

微冷,平仄,(叶三仄)

山头斜照却相迎。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韵)

回首向来萧瑟处,仄平平仄仄,(四换仄韵)

归去,平仄,(叶四仄)

也无风雨也无晴。平平平仄仄平平。(叶平韵)

《虞美人》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平平平仄平平仄,

往事知多少!平仄平平仄。

小楼昨夜又东风,仄平仄仄仄平平,(换平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以上为上片)

雕栏玉砌应犹在,平平仄仄平平仄,(押仄韵)

只是朱颜改。仄仄平平仄。

问君能有几多愁?仄平平仄仄平平,(换平韵)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通过以上几种词谱的阅读学习,可以看出有几个问题我们需要关注:

1、同词异体现象:一个词调常用很多别体,有的甚至达到几十种之多。因为词谱中,只将出现最早或写作最多的一种称为“正体”,其余的称为“又一体”,或“别体”。如《钦定词谱》列826调,2306体。这些别体有的相差不大,有时多一二字,有时少一二字,或将单调改为双调,有的悬殊很大,如《定风波》正体62字,四种又一体分别为:63字、99字、100字、103字。

2、同调异名现象:一个词调除本名外,还有别名。如《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梦江口》、《谢秋娘》、《春去也》等;《相见欢》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西楼子》、《月上瓜州》等。

3、异调同名现象:有些不同的词调却有相同的调名。如《相见欢》和《锦堂春》这两个不同的词调别名都为《乌夜啼》;《浪淘沙》与《谢池春》别名都为《卖花声》。

4、注明宫调现象:如姜夔《齐天乐》注明[黄钟宫]。

以上几点,我们在阅读词谱中都应该加以关注,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