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将被淘汰
13379700000023

第23章 目光篇(2)

另外一位小田,在毕业时是很受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他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省委组织部工作,每天出入巍峨的党委大门时,心里也委实兴奋。小田与小农是同一个宿舍的好友,两人都是有政治抱负的,只是一个从基层做起,一个则直接进入了“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中人才济济,硕士云集,博士不少,本科生中大部分拥有名校背景,在这里,实力相当的时候,学历和学校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相较之下,小田的省级院校本科出身,显得寒酸不少。小田做事也是很踏实的,人很能干,但长期以来只是能干一些琐碎的行政事务。7年来,他的行政职务也晋升了,按部就班地从科员到副科,现在还在为什么时候才能升为正科而苦恼。

毕业时夕,他和小农彻夜长谈,他劝小农考虑清楚是不是真的要下乡受罪,还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到时灰头土脸、一身土相的,再要回到这个城市就难了。而现在看到小农在大展宏图,他反倒羡慕起来了。同学聚会的时候他还感叹过,要向领导要求到基层挂职锻炼两年。但是,一想到即将结婚的女友,想到好不容易买到手、装修得漂漂亮亮的经济适用房,他又立即觉得难以舍弃。

小田最后总结说: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时,最好是在了无牵挂的时候下定决心。尤其是打算从政的人,眼光要放得长远一些,要进行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甚至一生的规划,断不要以眼前的风光为目标。

请问,小农和小田的故事,你更欣赏哪一个?

初入职场者法则

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一定要注意有“梯阶”意义工作的价值。所谓“梯阶”意义,指的是具有累积效果。在职业选择中找同类的公司,在个人工作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一定要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岗位上锻炼自己,坚持做完。走上升型的工作“梯阶”,累积经验六、七年之后,随着自己专业能力不断向纵深方向拓展,你会上升得很高,甚至会有了自己的事业,个人职业的成功也会水到渠成。

初入职场,大学生必须走好“三步曲”。对于这些刚迈出大学校园,走向社会,开始新的职业生涯的广大毕业生来说,如何尽快走好适应角色、进入角色和选择角色的人生三步曲,做好自我心理调适,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他们职场取胜的关键所在。第一,克服落差感,尽快适应角色;第二,克服工作压力,尽快进入角色;第三,克服盲目感,尽快完成角色选择。

熟悉工作、熟悉环境、熟悉行业之后,有必要对目前的工作进行审视。当前流行的说法是“先就业后择业”,这一说法不无道理。客观分析自己对工作的适应情况,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正确估价,对以后的事业进行规划。在对主客观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既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能激发兴趣爱好、有助于实现人生理想抱负、又能胜任的职业。不轻易跳槽,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攀比,承认个人能力的大小,承认个体差异。如果毕业生目光短浅、眼高手低,稍不如意就一走了之,受损失的不仅是用人单位,更是毕业生本人。须知,频繁跳槽也就意味着不断被“试用”,不断做“新人”,领着微薄的试用期工资,一次次地适应新环境,一次次地从小事做起,这种反复既浪费青春,又让人痛苦。折腾得多了,信心也磨薄了,更加找不着北了。与其如此,不如定下心来,在一家发展不错、环境又较为公平公正的公司慢慢修练,在工作中一步步地学习,做得久了经验就足了,经验足了表现好了就会有提升的机会,提升后发展空间就会更大。再说,提升了你再想跳槽,换个公司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职位。有任主管经历的人跳槽,要求得到主管职位,是被认为理所当然的。而一个普通职员跳槽,仍旧任普通职员,也会被认为是人之常情。谁会把一个没有经验的人直接放到主管的位置上?

职场新人还需要跨越四道门槛。第一道门槛:从前的你;跨越这道门槛,关键在于尽快适应角色。第二道门槛:环境壁垒;根据现实环境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对自己从事的具体行业有所了解,学会微笑面对一切;第三道门槛:目光短浅;第四道门槛:想要放弃;调整自己的职业心态,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发展难题,并学会坚持。

为什么说目光短浅?职场新人初入社会,往往对职场状况、职业走势并没有全局的把握,不知道怎样衡量,也不知道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度才能意味着自己的职业很有前景。而有些新人判断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薪水的高低。要知道,工作带给人的不只是薪水那么简单。职场新人可以衡量一下自己的专业资质与职业要求的契合度,从而预期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状况。

如何抓住机会,求得高薪?北京宏威职业顾问认为:第一,了解市场行情;第二,了解行业状况;第三,了解地域情况;第四,了解企业经营;第五,了解待求职位;第六,了解老板心情;第七,了解自己能力。

针对第五点,高薪捷径在哪儿?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有人总结出求职的公式:职业=职位+领域。求职中必须同时界定公式两边的内容,否则你的求职目标就可能过于宽泛,难以找到工作,还谈什么高薪?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探索,使发展方向更清晰一些、职业定位更准一些,你就会离高薪更近一步。衡量一个职位的适合与否,有五个重要指标:薪酬、公司背景、人岗匹配、发展空间、被人信任。薪酬当然是衡量一份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职场上的任何行动都不能目光短浅;如果仅仅为了薪水,不考虑其他指标,更不考虑未来发展,没有自己的规划和目标,哪个公司给的薪水高一点就跳到哪个公司,那职业瓶颈不久将随之而来。每个职场人都需要运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还有清醒和理性,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高薪捷径。

职场新人若要长远考虑前途,第一,“卧薪尝胆”:假如暂时不能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状态,尝试“卧薪尝胆”怎么样?蛰伏自己的潜力,暗自增加竞争力,蓄势待发,总会有“一鸣惊人”的一天。第二,目标明确:给自己定一个五年计划、十年规划。每季度做什么事情,每个月做什么事情,甚至每天做什么事情,都有计划、有目标比较好。不要每天浑浑噩噩,或者怨天尤人,否则几年后你会发现,由于一直没有目标,几乎什么都没有做成。第三,观察入微:多了解社会,多实践,多思考某些社会现象的利害关系,认真分析身边发生的某些事情,再比照自己,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法则,这对于自身经验的积累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第四,自由心态:不要认为自己没有受到重用,就心灰意冷。在外工作,关键是自由、愉快,能学到知识。每走一步都要分析,不要因某一小点利益的得失而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心态。

下目光短浅的人即将滞销

目光短浅,行而不远

想必大家都知道鼠目寸光、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管窥蠡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等中国远古的寓言、典故及其道理。它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目光短浅,视野狭窄,缺乏见识,没有眼力。这样的人只看到眼前利益,只考虑个人小节,不做长远打算,不从大局着想,主动堵塞了自己的出路,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在求学深造、日常生活中,都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因为他熟悉,因为他习惯,因为他守旧,因为他衰落。

某网友感叹,人其实就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动物。在观看了一场日本人大肆捕杀鲸的电视节目后,他感叹道,因为人类对自己生存的地球,对大自然,对海陆空,对周边环境,对种种资源和能源,对所有动物和植物,老是采取一种巧取豪夺、不断搜刮的恶劣态度,他们盲目自大、嗜杀成性、极端自私,而缺乏长远规划,不懂得维护、更新、改善,不懂得天人合一、友好相处、良性发展,则无论他们自以为具备了多么高超的智慧,但是这种目光短浅的作为,最终逃脱不了自取灭亡的必然结果。

《西游记》里称职师傅唐僧的目光,就比好吃贪色、懒做耍奸、没有耐心、老闹分手的猪八戒远大得多。所以,唐僧抱负远大,目标明确,有组织设计能力,注重行为规范和对工作高标准的优点,使他担任了取经团队的主管。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类似唐僧这样的主管,这个所谓的团队就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会有什么远大的前程。麻雀的见识就比大雁短浅得多。所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当提出“苟富贵,勿相忘”的意见时,见周围的麻木、苟且、平庸之人都不理解他,只得叹息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有很多人,头脑足够聪明,也足够厚黑,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最终难于成就事业。其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搞坏了自己的名声。因为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不喜欢和阴险毒辣的人交往。所以在做局的时候,不能只追求一时的胜算而坏了自己的名声,这是目光短浅的行为。

战神吴起正是因为名声不好,遭到了很多次失败。吴起与孙子齐名,他的武功战略是不用多说的;特别是,他不仅精通军事,还是颇有治国才能的全才。他无论流落到哪个国家,只要被委以重任,那个国家就不可思议地强盛起来。但就是这样一个才智卓绝的吴起,一生却受尽挫折,遭遇了无数失败,最后的下场也非常凄惨。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事实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急功近利弄得自己“声名狼藉”,使他屡屡得不到君主的信任。

目光短浅的人永远也干不成大事情,只有目光远大者方可成大器。有句话说得好:“你能看多远,你便能走多远。”或者像中央电视台广告中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一个人起码首先是要能想(看)到、敢想(看)到。你要是连想(看)都想(看)不到,或者说连想(看)都不敢想(看),更哪里谈得上做到呢?国家人事部吴德贵研究员说,一个组织的成长,需要规划;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设计。对将来有生涯设计的人,未必肯定成功;没有生涯设计的人,一定很难成功。也就是说,目光远大、见识过人,这不是工作、成长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

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爆炸、节奏飞速、竞争激烈的时代,“过一天算一天”,“哪里黑哪里住”,只看见鼻尖下边一小块地方的人,又哪里“吃得香”?至于入世后,就更“不吃香”了。他忘了一点,他习惯和熟悉的产业是否有前景?他不去考虑。我们今天必须一只眼睛盯着熟悉的产业,另一只眼睛盯着多变的时代。因为社会变化太快了,如果我们方向发生了偏差,再努力都是白费。

失衡心理竞争的加剧,的确导致如今的职场新人必须付出比前辈们更多的心血;而这种状况也就可能导致有些人在步入职业岗位后心态失衡,一味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急功近利:因为竞争压力大,所以当有些人在工作几年后,并不见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有所起色时,就会为了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而表现得锋芒毕露、急功近利甚至唯利是图。目光短浅:有些人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薪资和待遇,只看现状,频繁跳槽,这可能会暂时得到一些利益和满足,但从长远发展看并非明智的选择。如果仅仅为了得到当前的“饭碗”而没有自己的前途观,忽视了对自我价值的尊重,那么必然会出现困惑。

年轻人总是只看重一些眼前利益,看到电脑热就去从事电脑工作,看到英语热就去从事英语工作,一再凭个人一时的兴趣、冲动而决定取舍,这样在以后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都可能浮浮沉沉,无所成就。凡是累积个人价值的工作就是好工作。现在的大学生一进入职场首先考虑到的是薪酬、地位、待遇、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等问题,很少从长远角度去考虑;这样做的后果是工作内容的跳跃性、随意性较大,工作经验缺乏可继承性,更谈不上专业能力的提升。如果总是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间摇摆,只会造成职业生涯的断裂和停滞。

一个在知名企业华为工作了两年的网友谈其感受时说,至少有四种人是不适合在华为的:急于求成浮躁的、嫉世厌俗愤青的、目光短浅只看眼前的、好逸恶劳图享受的。说白了,公司就是需要“简单”的人,这个简单不是说好欺负、懦弱,而是踏踏实实肯干的。该友参与了几次华为的招聘活动,就是要找出这样的人。

职场出局的19个真相是什么?其中一个是,不要娶你老板的女儿做太太。靠联姻来谋取事业成功,是一种目光短浅的想法。即使你付出巨大的努力,即使你的确是栋梁之材,别人也会以为这仅仅是你娶了老板女儿的关系,也不会服你,会经常在背后嘲笑你。如果你的老板没有一个天仙般的女儿的话,你这又是何苦呢?一个优秀的男人,无论娶了谁家的女儿,他早晚都会成功的。

职场必须杜绝的25大恶习是什么?其中一条是,不要只是一味侍候或按照别人的吩咐做事,觉得自己没有负上责任,因此出了错也不用受到谴责。这样的心态只能让人觉得你目光短浅,并永远不将你列入升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