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公主分别叫做玛丽娅、塔季娅娜、奥莉佳和安娜斯塔西娅,其中只有大公主玛丽娅还经常陪同沙皇去散步和锯木头。从前养尊处优的四位公主在失去自由后生活非常无聊,只得以刺绣、打牌来消磨时光,时间一长也慢慢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偶尔也会为自己洗衣服和烤面包。皇太子阿列克谢只有13岁,童年时患过血友病,身体一直弱不禁风。他很懒,也不爱读书,常以身体不舒服为借口躺在沙发上不动弹,性格也很像他那位神经质的母亲。
至于要如何处置沙皇一家,俄国的各派势力争执了很久,一时也没有定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准备先把沙皇一家送到摩尔曼斯克,再去丹麦,英国政府也决定派巡洋舰来接走沙皇。尼古拉二世表面上看起来神态自若,内心里却无时不在焦急地等待被遣送或是出走甚至是逃跑。但事与愿违,沙皇一家先是被转移到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软禁在前省长的豪华官邸里。九个多月后又迁往乌拉尔的叶卡捷琳堡,并被关押在与外界隔绝的单独居室里。待遇的变化让沙皇一家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他们积极准备着出逃。
1918年7月12日,乌拉尔苏维埃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为了在俄国彻底废除专制皇权统治,他们果断地决定就地枪决沙皇一家。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革命士兵和武装工人将沙皇一家七口人和四名亲信押进地下室,向他们宣读了乌拉尔工兵农苏维埃的决定,随后地下室就响起了一排枪声,经检验,十一个人当场全部死亡,尸体很快被火化,骨灰和遗物被抛进了一个泥潭中。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不久后在欧洲的各大报纸上都登出了这样的消息:俄国公主安娜斯塔西娅奇迹般地逃脱了布尔什维克的“魔掌”,已辗转到达了欧洲。这个消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并且报道得非常详细,使人不能不信。据报道称是一位看押士兵在皇恩感召下在处决前夜将安娜斯塔西娅偷偷放走,在西欧她见到了侨居丹麦的祖母、俄国皇太后玛丽娅·费奥多罗夫娜,皇太后承认了她的身份,报纸上还刊登了许多她本人及其与祖母合影的照片,到现在许多西方学者还是坚持这个观点。
但是苏维埃政权和苏联史学家在当时和后来都很坚决地否认有所谓俄国公主生还出逃的说法。叶卡捷琳堡的看守措施极为严密,看守人员绝对忠诚于苏维埃政权。安娜斯塔西娅是不可能逃走的。而自从沙皇一家被处决后,在西方各国自称俄国皇族后裔,招摇撞骗的人数不胜数,而在几十年中,在西方竟有30多位不同国籍的女人自称是安娜斯塔西娅,要求继承罗曼诺夫家族的遗产和爵位。
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女安娜斯塔西娅究竟是否生还于世?这或许是俄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未解之谜吧!
伊凡大帝的书库之谜
伊凡大帝是16世纪最具禀赋的俄罗斯大公。他3岁即位,17岁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位沙皇。他为后人留下许多的故事,而最吸引人但至今依然无法判定故事真实性的就是伊凡大帝的“书库”之谜。
人们对“书库”的关注,始于一个叫马克西姆·克里克的修士的传说。传说中说,伊凡大帝曾收藏了大量的书籍,其中有很多是非常宝贵的古代抄本,其数量之多,足足可以撑起一个大型图书馆。而马克西姆则是这些书籍的书目编纂者,也是少数有机会一览这些珍贵书籍的学者之一。那么,是否真的有这么一回事呢?这么珍贵的书籍又是哪里得来的呢?
在16世纪编撰的《里波利亚年代记》中对马克西姆编制书目一事有如下记载:“德国神父魏迈曾会见过伊凡大帝的藏书,它们占据了克里姆林宫地下室的两个房间......”可是在同时代的其他文献和记载中,都没有发现有关伊凡大帝“书库”的只语片言。这是为什么呢?对于如此有价值的事情没有任何记述,似乎说不过去。是藏书已经散失了?还是从来就不存在呢?执着于发现书库的人们无从知晓。书库之谜到底如何呢?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如果书库真的是子虚乌有,那么编造出这样一个故事有何实质意义呢?如果书库的确存在,它又藏在哪里呢?现代专家对书库的探究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伊凡大帝的藏书确实存在,但在克里姆林宫发生火灾的时候被烧毁了。也有人说,这些书最后都被转移到莫斯科大主教的图书馆封藏,但后来好像都失散了。
总之是众说纷纭,各持己说,争论不休,但这终归是猜测而已,没有足够的证据。学者们虽然对伊凡大帝的书库的找寻一直未能成功,但这并不能断言伊凡大帝的书库就不存在。他们深信,书库之谜总有一天会解开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浮出水面的。
尼鲁士是否战死疆场
居鲁士是古代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创立者。他曾率领波斯人反抗米底贵族的统治,推翻米底王国,并征服了西亚和中亚广大地区,为世界上第一个地垮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在位29年(约公元前558~前529年),但最后究竟是怎样死去的,却始终是个历史之谜。
据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居鲁士在占领巴比伦之后,转而向西北进军,以图降服中亚的游牧民族。希罗多德说,这是“蛮人”(非希腊人)所进行的“最激烈的一次战争”。波斯军队大部分战死,居鲁士本人也战死在疆场。战斗结束后马萨革泰女王托米丽斯为报子仇,用革囊盛满人血,然后在波斯阵亡者的尸体中间找到居鲁士的尸体,将其首级割下放在她那只盛血的革囊里。
根据巴比伦僧侣贝洛苏斯关于巴比伦的历史著作,居鲁士是在同斯基芬人达赫(意为“掠夺者”)部落作战中阵亡的。希腊作家克捷西的《波斯志》则认为,居鲁士最后的一次战斗是反对印度边境上的德比克人。克捷西说,德比克人的国王阿摩拉欧斯同印度人结盟,其军中有大象。印度人站在他们的一边。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印度人用矛刺中了居鲁士的肝脏。3天之后,居鲁士便因此致命的创伤而死于波斯军营中。
另一种说法则根本否认居鲁士是战死的。色诺芬在其所著《居鲁士的教育》中,就曾说居鲁士在首都自己的家里“和平地终其天年”。鉴于以上种种互相矛盾的说法,近代以来学者对希罗多德关于居鲁士的最后出征及死亡情况的描述,大多持程度不同的怀疑态度。
居鲁士究竟是战死疆场,抑或是“和平地终其天年”?如果说是战死的,那么又是同谁作战时阵亡的?看来,这仍是历史的悬案。
《彼得大帝遗嘱》是真是假
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是俄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沙皇之一。他生于1672年,10岁即位,17岁就已控制了朝政。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执政期间为俄罗斯帝国建立了无数的丰功伟绩。其中在德奥的回忆录中发现了彼得大帝的《彼得大帝统治欧洲的计划》,这份遗嘱有何秘密呢?
作为最受伊丽莎白女皇宠爱的男人,德奥在俄国的宫廷内部享有相当大的特权。他不仅可以随意进出皇宫,还可以任意翻阅历代沙皇的机密档案。据德奥在回忆录中记述:有一年夏天,他住在圣彼得堡郊区的沙皇别宫内,在堆积如山的档案文件中,意外地发现了《彼得大帝统治欧洲的计划》。据说,这份计划书是彼得临终时当作遗嘱而留下的。当时他欣喜若狂,如获至宝,马上一字不漏地抄录了一份。1757年,德奥将该抄录件呈献给法王路易十五。这样一份极具价值的文件落入路易十五的手中,在当时居然没有公诸于世,不知原因何在?德奥回忆录的出版,才使它为世人瞩目,可当事人却已去世,只留下一头雾水予后人。
一般认为,“遗嘱”是杜撰出来的。据史料记载,1724年冬,彼得大帝在巡视完芬兰湾后,得了急性肺炎,一病不起。第二年的1月7日下午,彼得大帝预感死神即将来临,想要留下遗嘱传位,可他仅仅提笔写了“将一切传位”这几个字,便昏迷过去。第二日凌晨8点,彼得大帝与世长辞。既然如此,他甚至都来不及指定新的皇位继承人,又怎么可能写下这么长的一份文件且有头有尾,有条不紊。在俄国的有关历史记载中,也从未提到过彼得大帝留有任何遗嘱。尤其是回忆录披露“计划”后,俄国的历史学家遍寻历代沙皇的档案,始终未能找到“计划”的原件。
另据记载,在德奥将《彼得大帝统治欧洲的计划》呈献给路易十五的40年后,一个流亡法国的波兰将军也曾向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政府提交一份文件,并称该文件是从俄国沙皇的档案中发现的。这份档案名为《俄罗斯扩张计划概要》,可内容与德奥呈献给路易十五的完全相同。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另有蹊跷?也许谜底又是永远无法揭开的。
真假公主之谜
世间万物有时真是真假难辩,有假冒这个的,有冒牌那个的。这里就有一个真假公主,她们的背后有何秘密呢?
在1920年2月,欧洲的一家媒体报导了一则消息:在欧洲梅克佳堡有一位自称巴巴拉的公爵夫人向政府要求继承俄国沙皇在英国银行的存款及皇后的珠宝,因为她就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幼女安娜塔西亚公主。这则消息使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当人们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在美国又有一位安娜·安德森夫人宣称自己才是安娜塔西雅公主。一时间,世界所有报纸的头条都在报导这些消息。因为人们都知道,沙皇一家在“二月革命”时全都被捕,“十月革命”后被集体枪决,怎么会在这么多年后又出现了活着的公主呢?而且一下就是两个。就算其中的一个是真正的公主,那么当年她是如何从枪口下逃脱的呢?
岁月如梭,当人们对安娜·安德森的名字差不多快遗忘的时候,在梵蒂冈修道院做了20年总管的修女帕斯库亚丽娜在临终前向人披露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在1928年西伯利亚的叶卡特琳堡落入红色卫队手中时,俄国皇室的成员并没有全部被击毙,仅仅是沙皇、皇后和王子阿列克谢被枪杀。四位女公爵全都死里逃生,并几次受到梵蒂冈教皇的秘密接见。这个秘密与安娜·安德森夫人当年所陈述的相距甚远,但使人们再次将视线落到安娜·安德森身上。而安娜·安德森并未对帕斯库亚丽娜修女的秘密做什么表示,她一直没有放弃过证明自己的身份,并为之奋斗了60年。
人们对此案也一直都有疑惑在心头:到底谁说的是真的呢?假如帕斯库亚丽娜修女说的是真的,安娜的姐姐们都还活在人世,为什么要保持缄默,不出来为她做证呢?如果安娜·安德森是一个冒牌货,又为何要为证明自己的身份而不懈地坚持了60年?安娜公主的身份之谜也许又会成为一个永世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