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子经典
13379000000027

第27章 心理教育——让孩子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1)

1.对考了低分的孩子进行心理教育

1注意冷静。不要一看到孩子考了低分,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臭骂一顿,更不能皮鞭相加,吓得孩子再也不敢把低分试卷给家长看。

2注意听孩子辩解。有时“低分”不低。比如全班数学平均成绩是40分,而孩子考了60分,可能是班上的“尖子”。此外,孩子考低分还可能有其他某种生理原因,如考试时头晕、肚疼等等。

3要与孩子以前的考试成绩做比较。看孩子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如果孩子以前数学是30~40分,这次考50分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进步就要表扬,不要一看到不及格就责骂。

4看孩子是单项差还是全差。要看孩子其他科目的考分,不要只看一门课程考试差,就说孩子差,要把单项差与全差区别开来。如果孩子因一门差而感到自卑、气馁,家长还要在鼓励的同时,用其他科目的好成绩来调整孩子的情绪。

5看孩子是明差还是暗差。孩子的素质不可能在某一次或某几次考分上反映出来,如有的孩子的考试成绩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机械答题,这是明好暗差;而有的孩子反应灵活,答题具有创造性,有时虽然考分不高,却是明差暗好。

6看考试的内容。如果是单元测验或单项测验考了低分,有可能是孩子对某一部分或某一项内容没有很好把握,要提醒孩子注意;如果是期终考试或综合练习考分低,就要引起重视,寻找原因。

7看孩子是特差还是稍差。对于稍差一点的,家长不要夸大其辞,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积极性。对于特差的孩子,家长要与老师共同商量对策。

2.当心孩子患上抑郁症

孩童时期沮丧、消沉,这是一个无论对孩子本身和他们的父母都感觉痛苦和困惑的问题。在美国,年龄在12岁以下的孩子中有2%~4%、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中有4%~8%有可能会发生较严重的精神抑郁,越来越多的更小的孩子被诊断出有抑郁倾向。孩童抑郁症专家、精神病学家凯罗沃亭基斯推测,将有20%的18岁青年遭遇沮丧和消沉。研究人员还发现精神抑郁和心脏病、糖尿病之间存在着某些关系。

(1)抑郁症对孩子身心的影响

不同年龄段发生抑郁症对孩子的影响有所不同。

1婴儿期抑郁症:大多发生在6个月以后,主要与母子分离有关,患儿首先表现为不停地啼哭、易激惹、四处寻找父母、退缩、对环境没有兴趣、吃奶差、体重不增、睡眠减少。

2学龄前期儿童抑郁症:学龄前期儿童抑郁症可使患儿易激惹、社交行为退缩、不愿上幼儿园、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食欲下降、易生病,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

3学龄期儿童抑郁症:学龄期儿童抑郁症的患儿常性格孤僻、不合群、和同学关系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不好、自我评价低,可产生消极意念或自杀行为,部分儿童出现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

4青春期抑郁症:患儿除有心理低沉、思维迟滞、理解力和记忆力下降外,还可出现反社会行为,如吸烟、酗酒、吸毒、犯罪、自杀等。

(2)患抑郁症的怪异表现

那么,你怎么知道孩子感觉抑郁呢?当孩子感到压力时,他们可能出现以下7种怪异的表现:

1哭泣。通常孩子哭泣是由于饥饿或疲劳,但哭泣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孩子试着将所有见到的一切装进心里,试着理解这个世界,这对他来讲有点不堪重负。”发展心理学家阿利瑟·所特这样认为,他著有《流眼泪与发脾气》一书。“哭泣是一种自然愈合机制”,当孩子受到太强的刺激,不知如何放松时,他们就垮了下来,然后大声啼哭,这就是为什么在生日聚会上总会有很多哭成泪人的孩子。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眼泪仍然是他们在情绪激动时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不应该阻止孩子哭泣,也不要忽视他们的哭泣,应该充满爱意,心平气和地对待。如是婴儿啼哭,可抱着他们摇一摇,直到他们恢复平静。研究表明孩子被抱着的时间越长,他们哭泣的次数就越少。即使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抱着他们也可使其恢复平静。

2不安的睡眠。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把婴儿或咿呀学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开,他们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在想像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如果说你的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们。在睡觉前和你的孩子聊聊天,给他们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的睡眠不佳。

3疾病反复。如果你的孩子叫嚷肚子疼或头疼,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那么他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曾经有一对正在闹离婚的父母,他们孩子表现得非常焦虑,他不断地去校医务室检查,说自己头疼。作为父母,即使你怀疑孩子在装病,也应该带他去看医生。

4攻击性行为。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惟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或录像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

5过度忧虑。孩子看到新闻中灾难的报道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6说谎和欺骗。 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他们只是在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如果你发现孩子在说谎或欺骗你,请记住他们在按着父母的暗示行事。”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你要小心自己在树立坏榜样。最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看医学专家了。

7拒绝吃饭。很多专家提醒父母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或其他表示不满的肢体语言,父母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紊乱症。这时,“不要强迫你的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们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吃饭时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最好找治疗饮食紊乱的专家寻求帮助。

(3)怎样帮助孩子摆脱抑郁

认识到你的孩子生活中存在压力,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对每位父母来说都是必要的。当然,你不可能解决孩子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你可以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建议,帮他们成长为快乐的、有着良好适应能力的人。

1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告诉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3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因为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4生活不宜过分优裕。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他们就会玩得十分快活。

5让孩子爱好广泛。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快乐,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6引导孩子摆脱困境。即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但他们大多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那么可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随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7拥有自信十分重要。一个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开朗乐观,这就从反面证实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满自卑的孩子,父母务必多多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和亲友的肯定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8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3.心理教育要从孩子出生的

第一天抓起

周岁内小儿正在攀登人生的每个阶梯,不仅身高、体重增长迅速,神经系统也在迅速发展:

第一、小脑瓜重了.刚出生时,脑重仅有390克左右,到了9个月时,即可增加到660克左右,约增长一倍;

第二、保证小生命的大脑皮层细胞与外部世界形成联系的神经突触,无论在长度或数量上,都在不断增加;

第三、神经髓鞘逐步形成,它使小生命的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反应迅速、准确;

第四、大脑抑制能力有新的发展,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已具有初步的分辨能力,对经常照顾他的成人,可以有特定的“天真快活”感。

尽管周岁内小儿最娇嫩、软弱,但是,他们却孕育着巨大的生命潜力,生长速度是飞快的。在人生漫漫征途中,没有哪一个年龄能与周岁内的小儿发展速度相比拟。

小生命中各方面的迅速成长对他们心理的发展有很大意义。会爬、会坐、会站立、会转身,使他们扩大了视野,丰富了各种感觉;小手变得灵巧,语言有了初步发展,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交往,是发展正常的感情,促进身心健康的正确途径;大脑组织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合理抚育条件下成长的周岁内小儿,通常在心理发展上具有巨大的“潜能”,因此,年轻的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对稚嫩的周岁内小儿仅仅是照看,而忘记了教育的责任。有见识的父母,应当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在小生命的心田上“耕云播雨”,为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倾注心血。

4.“心罚”会摧毁孩子的自尊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见有一类人,他们头脑聪明也很能干,但却工作平平,甚至常出纰漏,究其原因,周围人的共同看法是,此人缺乏责任感。相反,另一类人并无过人之处,但做事却目标明确,坚毅果断,敢作敢当,事业有成,与其共事的人也很信任他,具有良好的信誉,分析原因也很简单,对人、对事、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可见,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家庭教育中,家长体罚孩子的现象(尤其在城市)是大大减少了。但还是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嘲讽,进行一种“心罚”。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灵有很大的伤害!

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比较脆弱。不管家长们训斥与嘲讽的出发点多善良,理由多么实在,但其教育效果,必然势得其反。

诚然,对孩子体罚不好,“心罚”则更是不该。“哀莫大过于心死”。家长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更多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受“心罚”的孩子自尊心被摧毁,自信心被打击、智慧被扼杀。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热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怎样去爱,如何去教育却大有讲究。任何情况下,家长都不应该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和方式去伤害孩子,不应该心罚或变相心罚孩子。如果那样做,则是家长的失职,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俗话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教成功的父母是深悟“良言”妙用的,他们善于观察与揣摩子女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当孩子受挫折时,不妨说几句话解围;当孩子沮丧时,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孩子疑惑时,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当孩子自卑时,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孩子痛苦时,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

这样,孩子蔫了的理想之花又会渐渐开放,已落的人生之帆又会慢慢扯起。须知“良言”是甜甜的,香香的,充满活力的;“良言”是清风,是春光,是青山绿水。但愿每位父母都养成使用并警用“良言”的习惯,讲究教育的艺术!莫再“心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