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13375400000008

第8章 问题源自家庭

家庭是孩子温暖的港湾,父母是维系孩子情感最坚实的纽带。可是,当孩子被心理问题困扰、需要求助的时候,却很少有孩子选择和父母沟通。心理问题研究专家发现,能与父母做朋友的孩子,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较少;而超越孩子能力的目标设计,使孩子不堪重负的父母难以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孩子就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当心理危机来临的时候,难以沟通的父母成了孩子眼中的局外人。所以,心理问题研究专家们呼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应先从家庭入手。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核心,是父母的希望所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每一位父母面对的棘手问题,是一门值得探讨的学问。

父母与孩子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不同的冲突,也许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所致,可你们是否考虑到孩子,当冲突出现时,父母甚至还无动于衷,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保护的冲突。如今,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很多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生怕他们受到一点点的伤害。因此,孩子的很多事情,包括很多他们力所能及的,都由父母代劳了。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接踵而至,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度的保护,结果只能是带来孩子的无能。因为父母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的机会,他们的能力不能有效地得到锻炼,一离开家什么都不会,简直无法生存。父母对孩子该放手时就要放手,别替他们做太多的事情。父母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孩子的责任还得由他们自己去承担。

期望的冲突。孩子也许因几分之差而未能如愿以偿地考上理想的学府,可最后却选择了自杀,让人心痛不已。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未来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于是一心想让他们出人头地,由此而对他们产生过高的期望。殊不知,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最终带来的只能是孩子的无望。诚然,父母对孩子是应该有一定的期望,但这个期望应该有个度,要能够让他们承受得起。否则,在父母过高期望的重压之下,孩子的心态极有可能崩溃,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留点自主成长的空间,不要给他们提过高的期望。

评价的冲突。对于孩子取得的成绩,不管多么优异,父母大多都不会表扬,而是对他们说:“你还可以做得更好的。”我们经常能听到来自父母的这样的声音:“你怎么才考了80分,人家都考了100分”,“人家当大队长,你才当个小队长!”一项调查显示,有5467%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爸妈别老说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强,而父母在跟孩子交谈时,最爱说的三句话分别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父母对孩子的指责过多,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措。孩子不想在否定中成长,他们需要喝彩,需要激励。这就需要父母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给孩子以肯定和鼓舞,这样他们学习、做事才有积极性,才会一步步地成长起来。

爱的冲突。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最后换来的是孩子的无情。难道孩子天生就是无情的吗?不是。“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主要原因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存在着种种的溺爱问题,所以造成了孩子的过分自私,表现出无情的举动。父母要将“对孩子的施爱”转换成“在乎孩子的爱”,让孩子学会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交往的冲突。为了让孩子朝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父母习惯于一天到晚不停地对他们进行唠叨。父母过多地干涉孩子是不正确的,特别是对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着一定的逆反心理,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很容易引发冲突。其实,父母应当将对孩子喋喋不休的唠叨转换成积极的忠告,让孩子和自己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将自己的人生经验适时、简练地告诉给他们,这比什么都强。

(1)在家庭中分享控制权,促进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孩子要成为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备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强大内在发展动力和能力的人,的确有赖于父母的协助。父母应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更多自己的选择权。

(2)以一颗宽容博爱之心善待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学会宽容,懂得宽容,父母首先要对孩子宽容,这种宽容并不是所说的纵容,而是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关爱、尊重和情感支持。

(3)鼓励孩子的问题意识,拓宽孩子的思路。

(4)公平、公正地对待孩子,并用这种公正的意识去感染和引领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在培养孩子“公平、公正”等行为的过程中,父母要充分运用自然的奖励,让孩子的行为在自然后果中得到奖励,而不要过分依赖人为的奖励,否则会弱化孩子发展的内在动力。

(5)和孩子之间展开辩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辩论,冲击力强,语速快,双方思维敏捷,情绪高涨,其特有的挑战性实为家庭教育环境中不可多得的契机,会让孩子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学会自己挖掘事物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