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13375400000006

第6章 孩子有逆反心理怎么办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脾气越来越犟,总是不听话,跟你对着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就是由于对孩子过分呵护而产生的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并不是一种异常的现象,它是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价值观不一致而产生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两个逆反时期,一是在孩子3~4岁的时候,由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他们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有时候会与父母的观点产生冲突;第二个逆反时期是在青春期前后,逆反心理如不正确引导和对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危害很大,不但不利于其身心健康,久之会导致病态;还会不利于其改善和协调人际的关系,容易把自己孤立起来;也不利于其成长进步,重者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让孩子做这,他们偏做那。你让孩子这样做,他们偏那样做。有时还和你顶嘴、闹别扭。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逆反心理的反映。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

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挫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越是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情,他们也就越感兴趣。采取“封锁”的教育,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尊重孩子的人格,避免讽刺、殴打等做法,否则会伤害孩子自尊心,从而使孩子产生对抗情绪。父母缺乏心理学知识、遇事“婆婆嘴”,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高高在上,摆父母架子,遇事唠叨,孩子做错一件事,就说一切都做不好,全面否定,算旧账、揭老底等,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当孩子满足不了自己的愿望时,就大发雷霆,甚至打骂孩子,这也是引发孩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在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逆反心理有三种情形:

1自我价值保护逆反。人的自我价值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意义的心理根基。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接受自己无价值地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受到影响和损害时,自然会进行自我价值的保护,在态度或行为上抗拒外界的劝导和说教。

2超限逆反。超限逆反是指机体在过度接受某种刺激之后所做出的逃避反应。这也是人们出于自然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因为我们任何人接受某种刺激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家庭教育中,常常是父母的苦口婆心引发了孩子强烈的超限逆反。有一些父母经常盲目地对孩子进行许多大而空的说教,这对孩子已经太熟悉了,即使你的话真的有道理,你一开口他就会感到反感,儿童、青少年均要求家长尊重他们独立的意识。

3禁果逆反。禁果逆反心理指的是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众所周知,这种心理反应又被称作“潘多拉效应”。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沉重的期望和担心经常会促使父母使用“禁止”武器,诱惑他们作解禁的努力。这种不顾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和情感需要的简单粗暴的做法常常会适得其反,因为孩子不是没有情感和知识的机器,绝不可能只靠简单的命令就使孩子按照父母的指令不断地“生产”出优秀的学习成绩,也更不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

(1)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接受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2)寻求他人的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

(3)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时常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有效的沟通。

(4)不断试验。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教育方式,孩子小时,一般只听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好的方法。

(5)开放自我。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试着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6)将心比心。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7)实践体验。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8)分析说明。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地消失。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工作。要做好沟通,父母必须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应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不要作无谓的批语和推测;用关心的语气和孩子谈话,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以问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进行思考,要引导而非教导;父母威严地做出要求时,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