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13375400000003

第3章 父母能做些什么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孩子不好,父母未必要负全部的责任,因为可能还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错误引导。但是,父母至少应该负大部分的责任。孩子出生后,就像是一纸白纸,父母就仿佛一支墨笔描绘着孩子的将来。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是越大越不听话。是啊,这些父母不知,他们的孩子已进入青春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的确不那么听话,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开始筛选大人说的话,但由于孩子涉世不深,这种筛选过程难免失之偏颇。不少父母困惑,怎样才能使孩子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呢?

走进孩子的世界,前提是了解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变化。孩子上中学后,身高明显增加,性机能日趋成熟,男女生都会出现第二性特征。此时的父母应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珍惜自己的性特征。另外,孩子的大脑和神经逐渐发育,情绪易波动,感情十分脆弱,此时需要父母的配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

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进入初中后,开始有了成人感,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看待,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显著发展起来,但实际能力很弱,仍带一些片面性和表面性。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关系,萌发着性爱和恋爱的需求;人际关系逐渐频繁,渴望找到与自己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相投的朋友,但不善于把感情与理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父母的指导帮助,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思想,了解了孩子,才能走入孩子的世界。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如何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呢?

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平等待之。很多父母的“家长意识”很强,希望孩子服从他们的意愿。虽然他们尽量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但孩子仍然“不听话”,因为他们忽视了孩子心灵上的需求。孩子希望父母尊重他们的人格与意志,希望父母与他们交流思想。可有的父母说,我总是在与孩子进行交谈,可为什么不奏效呢?原来,这些家长忽视了交谈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语言方式。孩子从父母与他们商量的口气中体验到自己的人格价值所在,孩子就乐意向父母敞开心灵之扉,父母若强行他们必须这么样,他们会在当时听进去,过后就会一股脑地抛在脑后。

不要回避谈性知识。有很多父母对孩子触及到性问题时避而不答。其实,这种因封闭而造成的神秘感反而会引起孩子更强的好奇心,甚至有可能产生越轨的行为。针对孩子曾提出过的性知识问题,则应从人类进化的生理角度,从婚姻的基础、人生价值实现的角度去阐述。既淡化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帮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要熟悉孩子的爱好,要能谈出孩子熟悉并很想了解的话题,进而拓展开来,引导深化。平静下来后平视孩子,发现孩子身上却有很多你平常没注意的闪光点。当你换位思考时,发现孩子的心灵深处是孤独的。孩子没有说心里话的朋友,在父母面前要么点头,要么不吭声。是不是孩子也苦于不被父母理解呢?

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21世纪的人才标准之一就是要有协作精神。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数是“特保儿”,家庭的特殊地位滋长了孩子孤傲自私的性格,势必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前途。所以,父母一定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首先要教孩子学会做人,即做一个在利益冲突面前能先替他人着想的人。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是父母,这就要培养孩子遇事替父母着想的习惯,只有能替父母着想的人在外才可能替别人着想。其次,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空间。鼓励孩子与同学交往,团结互助,舍得让孩子“吃亏”。当然,也要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心理,学会说“不”。当落后的学生对孩子发出不正当邀请时,孩子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且有巧妙拒绝的能力。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要善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有些父母常当众羞辱孩子,这是万万做不得的。孩子一旦无廉耻之心,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父母的教育会更显得苍白无力,孩子也就会自暴自弃。要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要让孩子在父母的认可及赞赏的快乐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适当地布置孩子一点工作,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虽然有了压力,却会让孩子体验到被尊重、被重视、被认可的快乐,其心理语言是“我行,我能行”。信心增强了,责任感增强了,能力也会在干中提高。

综上所述,孩子进入青春期,不仅需要父母物质上给予帮助,更需要父母在精神方面给予鼓励,在心理上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这就要求父母掌握一点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倘若能在孩子的青春期为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将会对孩子的终身产生极大的影响。

(1)亲自给孩子讲解,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常认为从一个孩子的行为上能反映出父母素质来。父母给孩子讲解的时候,应该注意逻辑。父母有不确定的地方不应该忽略或含糊而过,而应该明确告诉孩子:“这个地方我也不懂,等查了书再告诉你好吗?”父母也可以干脆带孩子去图书馆,让孩子目睹自己是怎样从浩如烟海的书籍或数据库中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的。

(2)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和习惯,世界是很大的,这也可以教育孩子不要妄自尊大。

(3)告诉孩子目标是什么,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让孩子明确行动的目的,并且对可能采用的方式做一些暗示。但是在普通的事情上不要告诉孩子“你必须、你应该如何去做”。举个例子:把一个皮球放在十米之外,让孩子自己去取。至于孩子是直接走过去取,还是绕一个大圈子去取,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孩子会慢慢有能力判断用什么办法取球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4)教育孩子表达思想感情。要让孩子至少掌握一种表达方式。有的人认为表达情感的方式只有写作或谈话,实际上远非如此。表达情感不仅仅是指你传递给别人的信息,而更应该是在你心情堵塞或充盈情感时找到依托的事情将它释放出来。

(5)经常与孩子出去旅行。中国的父母周末多半用来打扫卫生或者呆在家里纯粹休息,而孩子则被关在房间里看书、写作业或者补习功课,事实上这样并不好。周末两天可以进行短途旅行,比如骑车去郊区拍照片、写生,或者纯粹的野餐,都对孩子有好处,并且能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经常出门的孩子会比常年局限于一个小地方的孩子视野更开阔,并且由于能在外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物,有助于孩子较早形成独立的见解,而且不大容易有偶像崇拜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