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13375400000016

第16章 辨别孩子的心理偏差

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打孩子多出于一时的冲动。事实上,这样做只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每一位父母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打孩子只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心理问题,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绝不会获得教育孩子的效果,这一点尚未引起父母们的广泛重视。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多种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

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父母的打,一见到父母就会感到很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们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们都只得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自卑、懦弱,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孩子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很孤独。

说谎。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的谎话往往有破绽,易被父母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父母的态度更加强硬。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固执。动不动就打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东,他偏要西,存心让父母生气。有的孩子越打越不认错,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父母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焦虑不安。有的父母的期望过高,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是细心找原因,而是简单地痛打一顿,使孩子整天提心吊胆,担心记不住外语单词,担心背不出算术口诀,担心不能使父母满意又要挨打,整日焦虑不安,结果离父母的要求反而会更远。

粗暴。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挨父母的打,到外面他们就打别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起了坏榜样作用。

怪僻。有的父母打了孩子以后,还硬要孩子认错,表明接受教育了。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依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抵触情绪很大。在被打之后,他们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怪僻。

喜怒无常。有的父母打过孩子以后觉得心痛后悔,即去抚摸孩子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孩子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也会变得喜怒无常。

心理偏差是造成孩子身心健康的毒药,那么做父母的应该怎样才能及早地发现孩子存在心理偏差,并进行及时的治疗呢?

多对孩子“望、闻、问、切”。父母在平时要善于对孩子进行“望闻问切”: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是否出现异常;平时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多进行“校访”,听听老师对孩子表现的评价。

多方沟通及时了解。父母应做到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学习成绩变化引起的行为变化;多与孩子的同学沟通,了解孩子处理同学关系时遇到的问题;多与孩子本人沟通,了解孩子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困惑。

从和孩子做朋友开始。从父母的角度来讲,要主动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走近孩子,把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讲给孩子听,对孩子各种行为的看法也是平等地探讨。这样,孩子就能把自身最真实的想法告诉父母。

关注孩子的生活细节。孩子的心理偏差往往会通过一些生活细节表现出来,如果发现孩子变得孤僻无语,一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与人交流,这时孩子可能出现心理偏差了。

(1)找到症结打开心结。父母要和孩子多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和孩子一起分析他们成长中的“困惑”,再结合侧面观察了解情况,综合分析判断,找到产生心理偏差的症结所在。对不同的心理偏差施以不同的纠正方法。

(2)赞美是消除自卑感的良药。对待自卑的孩子,要激发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培养他们的成就感;要多赞扬孩子,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做父母的要多和孩子交流,通过让孩子做家务活、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方式多鼓励、多赞美孩子。

(3)要注重培养孩子解决各种问题与应付突发事件能力。注重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情况,因为孩子出现心理偏差,有时是突发事件造成的,有时是一段时间有一些问题的逐渐积累造成的。因此,要注意及时解决一些小问题,防止小事变大事,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4)创造一个轻松的生活环境。治疗孩子心理偏差,关键应该考虑以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如带孩子到野外、动物园等他们爱去的地方,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并给予真诚帮助。

(5)勇于实践才能改变怯懦。一个孩子胆小怕事,就不敢做任何事情,哪怕是最简单的事。积极实践,勇于面对,就能调整其心理偏差。让他们积极地去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别人能做的,自己也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