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丽的海南可爱的故乡
13367300000038

第38章 海南的人文名胜古迹(5)

关于“天涯海角”,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故事。从前,有一对青年人,自小青梅竹马,相亲相爱,长大后更是形影不离,立下了月下誓盟:若生时不能结为夫妻,死后也要变成石崖比肩并立。谁知双方家长积怨甚深,硬是棒打鸳鸯,为各自另找婚配。于是,他们携手私奔,他们逃呀逃,逃到了海滩上。面对身后紧追的家丁,面对浩瀚无垠波涛汹涌的南海,这对年轻恋人无路可逃,只好紧紧拥抱,双双投海。这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轰的一声,这对情人立时变成一对石崖,屹立于海岸。这是多么感人的爱情故事啊!正是天涯海角的独特魅力所在。

中共琼崖一大旧址

青少年朋友,你逛过海口市解放路吗?这曾经是是海南数一数二的繁华商业街,常年东水马龙,人声鼎沸,一片繁忙景象。每天,每天,成千上万的人在这条街上匆匆而过,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有一处在海南历史上极具重要意义的革命遗址——中共琼崖一大旧址。

1921年6月,中国共产党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委员会,这里成了海南党组织的诞生地,琼崖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重要策源地。

中共琼崖“一大”旧址,位于海口解放西路竹林街131号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839平方米,为二进三間,东西厢房的四合院式布局,是典型的海南民居结构。这里原是“邱氏祖宅”。

说到“邱氏祖宅”,话就长了。邱氏祖宅的第一任主人邱爵一,广东梅县人,他南下到海口后以经营盐田业而致富,位居当年海口富商之列。晚年因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逐步走向同情及支持革命的道路。邱氏祖宅第二任主人邱秉衡,毕业于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即“琼台书院”在民国时期的校名)。在上海大同大学读书期间,深受早期参加革命的妻弟叶文龙的影响,联合琼籍革命青年,成立旅沪青年联社,并组织出版月刊《琼崖旅沪青年》,远播北京、上海及南洋等地,支持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后承父业经商期间,他以商人的身份作掩护,资助、救护琼崖的革命斗争。1924年,在父亲的默许下,邱秉衡将邱氏祖宅提供给琼崖中共党组织作为革命活动联络点。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先后有三批共产党员和团员来琼进行革命活动,并于1926年2月在海口“关帝庙”成立了“中共琼崖特别支部”。

值得一提的是,邱氏祖宅靠近国民党琼崖警备司令部(今大同宾馆),最危险的地方恰恰成了最安全的地方,警备司令根本想不到共产党人就在他的眼皮底下活动。

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邱氏祖宅召开。标志着海南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琼崖革命事业从此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会上,诞生了琼崖革命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王文明任地委书记,罗汉、杨善集、罗文淹、冯平等为早期领导人。邱氏祖宅由此成了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成为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的诞生地,成为琼崖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策源地。中共琼崖一大的召开和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的建立,是琼崖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1994年11月,省政府将琼崖“一大”旧址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琼崖“一大”旧址已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正式对外开放。

红色娘子军雕像

海南自古英雄辈出,海南的女人也巾帼不让须眉。在海南琼海市南门的街心公园,有一座用花岗岩雕塑的红军女战士雕像。它就是闻名于世的红色娘子军雕像。每天,这里都吸引着不少前来参观的海内外游客。

这座雕像雕刻的是一位脚穿草鞋、肩背竹笠、风尘仆仆的红军女战士。雕像由花岗石雕刻而成,坐北向南,高3.7米,连底座总高6.8米。座基石板铺设,四周呈六角形,围以石栏杆,占地面积40平方米。雕像后面是园林花圃等。雕像底座正面有胡耀邦金字题词:“红色娘子军”。底座背面刻有如下文字:“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并有碑文介绍红色娘子军的英雄故事。

红色娘子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女战士连队。1931年5月1日创建于乐会县第四区革命根据地。她们在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宣传发动群众等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在伏击沙帽岭、火攻文市炮楼、拔除阳江据点及马鞍岭狙击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琼崖革命立下功勋。红色娘子军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旗帜,是海南人民的光荣。电影《红色娘子军》问世后数十年来,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早已传遍大江南北,感动着几代人,成为海南的一张亮丽名片。红色娘子军塑像于1985年8月1日落成揭幕。1990年,海南省人民政府确定红色娘子军雕像为重点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陵水苏维埃政府旧址

在海南岛东部陵水县,有一座被誉为“红色记忆”的标志性建筑,它就是有名的陵水苏维埃政府旧址。它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中山东路22号,占地面积1127平方米,现已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水苏维埃旧址原为琼山会馆,始建于民国十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不久,琼崖第一个红色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就在此诞生,在这里重新点燃了全岛革命斗争的火种。解放后,陵水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陵水苏维埃旧址是一幢精美的建筑,总体看来是一个祠堂式的多进式院落,分前、中、后三进建筑,每进建筑之间都有天井分隔。一进为单层,二、三进均为二层楼房,每进建筑之间有天井分隔。木照壁上的鎏金彩绘,门窗棂上的精致雕刻,白墙壁上的浮雕花饰等建筑装潢上都显现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同时还融入欧式抱厦、圆弧顶部、脊饰卷草造型、脊下彩塑双凤设计,券形拱门下四根方柱顶佩以狮饰,门面采用拱券式长柱廊等欧洲巴洛克风格和楼廊密柱式花栏杆非常明显突出,尽显当年琼山商人的奢华之气和建筑的气度不凡。

经历了80年风云变幻,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都没有遭到人为的破坏,这座建筑也成为了陵水的标志。

蔡家宅

青少年朋友们,你想了解家乡别具风格的民宅建筑吗?你想知道“海南侨乡第一宅”吗?请到侨乡琼海市蔡家宅来。

蔡家宅位于琼海市万泉河下游的博鳌镇留客村,坐东向西,平面呈规整的长方形,由四座砖混结构、合院式建筑组成,分别是蔡家森宅、蔡家炳宅、蔡家锦宅、蔡家宏宅。这是一座状如城堡,规模宏大,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精美独特,历经百年沧桑的豪宅。

它是由旅居印尼华商蔡氏四兄弟建于民国23年(1934年)。蔡家森及两个弟弟跟着“去蕃”的热潮,漂洋过海,创业发家后荣归故里,倾力营造这片光宗耀祖的大宅。他们将建筑装饰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融入了东南亚的艺术元素,同时兼具西方设计理念。古色古香的民族特色中,包涵着浓郁的南洋风格。屋宅的前檐雕刻着飞翘的龙头,门窗木雕是精致的传统技艺。立柱花栏又有西式的立体花盘和古罗马人像雕塑。屋顶既保留海南民居的飞檐翘脊,又有机地揉合西方的方、圆、孤形线的图案浮雕。院内前、后庭和上、下楼都有走廊楼梯相连,遇到下雨天,足不湿鞋可以走遍宅院内的每一个角落。紧密衔接的环廊具有挡风遮光蔽雨的功能,因此一年四季,大宅内清爽宜人,和煦如春。此外,蔡家宅是个固若金汤的安全建筑。大门外侧的楼梯间暗藏着射击孔,可有效地防止盗匪侵袭,屋内的人无后顾之忧。蔡家宅的厅堂和庭院内,嵌铺着彩色花纹地板砖,虽然历经70多年的岁月沧桑,依然光鲜如新,完全可与现代的瓷砖媲美,而这些精美耐磨的地板砖都是建屋的主人从南洋用船运回来的。

蔡家宅的是海南侨乡中西建筑相结合的优秀典范,也是中国近现代华人华侨创业的重要史迹之一。多少年来,它总是充满着神秘和传奇色彩。它见证着海南人下南洋的一段历史,折射着海南的南洋文化和建筑文化。它的古老,它的文化,它的风采,吸引着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2006年5月,蔡家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氏袓居

这是一座富有传奇色彩的海南文昌普通的传统农家宅院。它位于海南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坐落在一片果树环抱的山丘上,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幽静。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高祖、曾祖、祖父3代都居于此地。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于1861年在这间祖居里诞生。

宋氏家族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宋耀如一共养育了有三女三男:霭龄、庆龄、美龄、子文、子安、子良。6个儿女都到美国留学,都成为著名的历史人物。宋家更因为打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宋氏三姐妹”而闻名于世。为纪念宋庆龄及其家庭在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文昌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修复宋氏祖居,并在宋庆龄基金会和海内外友好人士的支持下相继兴建宋庆龄陈列馆、宋庆龄植物园,还在祖居北边竖起了高达3.2米的宋庆龄汉白玉雕像。修葺一新的宋庆龄祖居由2间正屋、2间横屋、2间门楼和院墙组成,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平方米。邓小平题写的“宋氏祖居”4字匾额挂在门楣上。室内陈列着宋庆龄的祖、父两代人使用过的物品,有种地用的犁和耙,有挑水用的担和桶,还有做饭用的锅和灶等。墙上还挂着宋庆龄高祖、曾祖和祖父的照片、家谱以及介绍一些历史情况的文章。陈列馆设在其中,馆内分别陈列着宋庆龄青少年时代、革命战争年代和从事世界和平事业以及国内外各界人士对她深切怀念的史料、照片、图表、绘画、仿制实物等。

参观宋氏祖居时人们总在感叹宋世家族的显赫。作为海南著名的人文景点,宋氏祖居每天都吸引着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

青少年朋友,“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是我们家乡热土上一座颇具特色的爱国纪念碑。它坐落在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中心占地三四亩的翠绿的三角公园。园里有2座凉亭,1个书报亭和1小段曲折走廊,满园竹木成荫,绿茵铺地,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公园虽小,但由于园里矗立着这座意义深刻的“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而游人不绝。

纪念碑造型奇特巧妙,寓意深邃耐寻,观赏者无不称赞其独特的设计。纪念碑用钢筋水泥浇铸而成,用中心红色、外圈灰白色圆形水磨石作底座,正中竖立六角形柱体,全高4米。主柱三侧附着了3个形状相同的曲折构件,代表着东北三省。整个碑形巧妙地构成了刚劲有力的“东北”两个大字,不管从哪个侧面看,主柱三面直铸的“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十个大字都显于眼目。每个人看到此碑,那铁蹄下腥风血雨的年代,那国破家亡的悲惨情景顿时浮现于脑海,浑身热血沸腾。纪念碑的主柱酷似一把锋利的剑直捅入那象征日本侵略者的圆形基座,以表现富有爱国传统的琼山人民声援东北三省同胞收复家园的决心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纪念碑是在我国一个非常艰难的历史时期建造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沟一段,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向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及沈阳城进攻。3个月后,东北沦陷。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奇耻大辱,激愤了全国人民,当时府城地区各界人士纷纷请求琼山县国民党政府建造一座纪念碑,记下国耻,策励国人抗日救国。国民党县政府接受了这一要求,并指派当时的琼山县建设局局长王尊荣负责设计,由群众自愿捐款,建造了这座设计构图上颇具特色的爱国纪念碑。

纪念碑设计者王尊荣先生是永兴镇人,是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他的这一杰作,为今日府城留下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它永远成为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千年古盐田

青少年朋友,你想了解海南古代是怎样制盐的吗?请到千年古盐田来。

千年古盐田位于海南洋浦半岛盐田村,是海南一处别有风情的旅游景点。这片古盐田有750亩,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传说是从福建莆田迁移而来的盐工所造。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由于这里的盐味鲜,并对多种疾病有疗效,清朝乾隆皇帝闻报后,御书“正德”赐给盐田人。

海南千年古盐田被誉为最早采用日晒法的制盐场,至今还有保留完好的民间原始制盐的古盐场。目前有1000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石盐槽密布海滩。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1200多年来的古老劳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