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每天读点理财学(经典珍藏版)
13367000000006

第6章 经济:理财要知道些经济学常识(1)

理财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它还需要以经济学为指导和一些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做后盾。懂得、了解一些经济学常识,不但有助于我们赚取财富,而且对财富的积累、保护和管理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内在支撑力量,同时也会提高我们的内涵及修养。

重视经济学知识,掌握理财技巧

既然理财无小事,那么理财就更应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技巧的运用,这直接关系到理财的成败。

理财,从表面上看,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实际上却非常有学问,它是一门新兴的实用科学,它是以经济学为指导(追求极大化目标)、以会计学为基础(客观忠实记录)、以财务学为手段(计划与满足未来财务需求、维持资产负债平衡)的边缘科学。

对于理财,人们普遍寄予厚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人的理财理念与方法不同,其最终获得的“收成”也是参差不齐。因为在理财的道路上,有着太多的“十字路口”,倘若缺乏指导,随心所欲,势必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比如,面对眼花缭乱的投资渠道,一些人往往无所适从,最终随波逐流,跟在“大部队”后面“依样画葫芦”。画得好倒也罢了,倘若画得不好则将招致“赔率”颇高,悔之晚矣。

与“失败者”相异,生活中还有些人懂得理财乃是要对自己的家庭财产、个人特长、所处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随后再为自己设计一条适合的投资渠道,最终凭此取得良好的财富回报。正所谓,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技巧。既然理财无小事,那么理财就更应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技巧的运用,这直接关系到理财的成败。

在投资理财前,最重要的就是详细了解各方面有利和不利的信息,并进行综合的评估与分析,力争将风险降低到最低,这就需要知晓一些经济学的知识,从而掌握理财技巧。举个例子:若不知什么是封闭式基金,什么是折价率,就无法抓住2006年封闭式基金的难得机遇。而且,这种机会纵使再来10次,倘若一个人对基金知识一无所知,他也会一再错过。所以,巴菲特说得好:“最好的投资,是学习、读书,总结经验、教训,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学问,培养自己的眼光。”那些成功者之所以事半功倍,前提是他们重视对经济学知识的积累及专家的指导。因为,如果投资者没有一点经济学知识,那么即使理财机会就在眼前,也依然不会发现它。

理财的历程就是一种“人找钱”的人生体验,只要树立积极的投资理财理念,积累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掌握合理有效的理财技巧,每个人都可以打开理财的大门,体验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人生。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宏观经济,是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比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等。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计划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调节手段。在现代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合理运用计划与市场这两种配置资源的经济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计划与市场两者,市场处在更基础的位置,计划则是在市场作用下发挥宏观调节功能和微观指导功能。只有将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才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国家特别需要用宏观经济法律手段进行调控。

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价格等。

微观经济的运行,以价格和市场信号为诱导,通过竞争而自行调整与平衡;而宏观经济的运行,有许多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达到的领域,需要国家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出发,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两个不同层次。社会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因此,在两者之间,生产、流通、分配、交换的各个环节之间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现代市场经济虽然仍以单个微观经济主体为基本单位,但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交换日益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日益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特征。个人财富、家庭福利和企业利润的增加,已经不再单纯地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必然要依赖于整体经济状况,整个经济运行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总量、综合和全局性特征。

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

宏观调控,简称“宏调”,亦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计划经济的目标。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比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

国家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

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使其在中长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

一般来说,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有以下几种。

1.法律手段

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2.经济手段

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

3.行政手段

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比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相对贬值的意思。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指在短期内钱不值钱了,一定数额的钱不能再买那么多东西了。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吃饭时间将至,却发现电饭煲里的米饭不够一家人吃,这时,有的人就会在饭里多放些水继续煮,因为这样,同样多的米,却由于膨胀,可以煮出更多的饭,也就是说,实质上的东西还是一样,可看起来却变得更多了。经济中也能出现这样的膨胀,即通货膨胀。你要买的商品和以前的是一样的,可它却变得特别贵了,而相应的,你所拿的工资也多了起来,但实际上能买的东西却还是相同的,甚至更少。

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老太太在30年前存了1万元在她的小金库里,那时候万元户相当稀少,她希望以后能用这些钱给自己的子孙买个房子。但是她没想到,30年后1万元仍然还在账上,但是原本可以买一套房子的钱现在连2平方米都很难买到。是谁动了老太太的积蓄?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相对贬值的意思。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指在短期内钱不值钱了,一定数额的钱不能再买那么多东西了。通货膨胀可以分成好几类,而且不同的通货膨胀对人们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不相同。

1.爬行性通货膨胀

爬行性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使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最多不超过5%,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一种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如果每年的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是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为提高物价可以使厂商多得一点利润,以刺激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太大的动乱。这种温和的通货膨胀能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因此被称为“润滑油政策”。

2.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3.急剧性通货膨胀

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产生动荡,所以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4.极度性通货膨胀

极度性通货膨胀也称为“恶性通货膨胀”“超速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3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这时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

这种通货膨胀在经济发展史上是很少见的,通常发生于战争或社会大动乱之后。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以报纸为例,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3马克上升到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11月17日的7000万马克。

5.抑制性通货膨胀

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但是,一旦政府解除或放松价格管制措施,经济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所以这种通货膨胀是一种隐蔽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种,也比较复杂,比如物价指数提高、需求扩张、成本推动等。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一般是建立在通货膨胀成因综合分析基础之上。如果通货膨胀是由总需求扩张(拉上或过剩)引起的,就要减少财政支出、压缩基础建设规模,引导个人消费;如果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量密不可分,就要控制信贷和货币增长速度;如果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推动的,就要采取收入政策控制工资增长速度;如果通货膨胀是结构性因素造成的,就要调整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等),消除发展瓶颈等等。

泡沫经济

我们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是一种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比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等。虚拟资本有很大的经济泡沫,它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