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每天读点理财学(经典珍藏版)
13367000000023

第23章 消费:只买对的,不选贵的(1)

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曾经说过:“赚钱,一个乞丐就可以做到;用钱,十个哲学家都难以做好。”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合理地消费,那么,他的消费只是挥霍。而会消费的人,会越花越富有。

做个成熟的消费者

成熟的消费者,不仅会精打细算,也会理智地面对消费;而不成熟的消费者,不仅购物无度,还会吃亏上当,步入许多消费误区。

生活中,每个人在消费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很容易解决,有的却难以处理;有的是商家带来的问题,有的则是消费者自身带来的问题。

成熟的消费者,不仅会精打细算,也会理智地面对消费;而不成熟的消费者,不仅购物无度,还会吃亏上当,步入许多消费误区。那么,应该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消费者呢?

1.量入为出

量入为出,就是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收入情况,合理安排消费内容。量入为出是理性消费的基本原则,违背了,就会造成理不清的消费债务链,就会削弱我们未来的消费能力。正如一本书中所写道的:“一个人如果每年收入20英镑,却花掉20英镑6便士,那将是一件最令人痛苦的事情。反之,如果他每年收入20英镑,却只花掉19英镑6便士,那是一件最令人高兴的事。”

“BBC中国网”曾有这样一则新闻。20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记者、主播艾德·米切尔由于负债累累,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米切尔走红的时候,主持过独立电视公司ITN晚上10点的新闻联播,还曾采访过英国及世界级别的政界要人。他拥有让人眼红的10万英镑的年薪,价值50万英镑的房子,每年两次的海外度假,妻子、儿女、……现代生活的享受应有尽有。但是,2001年艾德·米切尔被迫“下岗”。遭解雇后,噩梦开始了。失业前累积的几万英镑的信用债务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为了还清旧债不得不申请新的信用卡,几年内,欠下了25张信用卡及将近25万英镑的债务。艾德·米切尔不得不变卖了房子还债。最终沦落到在海滨城市布莱顿街头露宿。

艾德·米切尔的故事曝光后俨然引起一场“小地震”。他先后接受了许多大报、新闻节目的采访,希望以自己的经历给人一个警告:不要轻易借钱消费,要量入为出地消费,不然同样的遭遇可能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

我们可以将收入比作是河流,财富是水库,花出去的钱是流出去的水,一定要养成量入为出的良好习惯。因为最终决定财富的不是收入,而是支出。一个人不论多有钱,如果他无度地去消费,他都会变成穷光蛋。

2.适度地消费

适度消费,就是要依据经济实力,有计划、有节制地消费。有些人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却常常超出自身的经济实力,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消费,结果导致财政赤字高挂,遇到孩子升学、婚嫁、集资购房等大事、急事,拿不出一点积蓄,只能望而兴叹。

3.有计划地消费

计划消费,就是有计划、有轻重、有目的地消费。有的人在消费问题上从无系统的规划、宏观的决策,往往说买就买、想花就花、厚此薄彼、轻重颠倒。比如,有的人平时非常节省,过起节来却大手大脚,认为不消费等于没过节;有些家长把子女当小皇帝来供养,自己却省吃俭用;有的人光注重物质消费,对精神消费的支出却一毛不拔。这些都是没有计划地消费,应该避免。

4.培养成熟的消费心态

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消费者,就要具有健康的消费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养成成熟的消费习惯。一般来说,成熟的消费心态有以下几种。

⑴独立自主的消费心态

独立自主,就是不盲从,有自己的主见,与之相反的则是过分温顺。有的人在购买消费品时,往往表现出谦和、顺从的态度,一味遵从他人的意见和介绍,受广告和经商者的诱导,少挑剔,容易满足。他们虽然也注重售货员的态度和服务质量,但当受到售货员的冷遇或吃亏时,往往不能据理力争,而是忍气吞声。

⑵随机应变的消费心态

随机应变,就是根据需要和情况的变化而决定购买何种商品、进行何种消费。有些消费者习惯于购买、使用某种商品和消费方式,对多次消费的商品情有独钟,对别的商品和消费方式不感兴趣。这种消费心理在人的意识中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

⑶按需而定的消费心态

按需而定,就是一切消费都从自身需要出发,不粉饰、不摆阔。有的人把消费当做目的,为了消费而消费,而不是为了满足实际生活需要而消费,颠倒了消费的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他们打扮得时髦漂亮,吃得高档讲究,家里摆设要富丽堂皇,这些行为都是为了炫耀阔气,以赢得别人的羡慕。无论是对经济宽裕的人来说,还是对经济拮据的人来说,这种消费心态都是一种畸形的心理。在这种消费心理支配下的消费活动已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和价值。

⑷沉着冷静的消费心态

沉着冷静,就是面对众多的商品和广告介绍,保持一颗冷静的心,认真甄别,果断挑选。有的人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挑选。个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商品种类过多,容易使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是由于自身鉴赏能力和挑选能力较弱,不能鉴别各种商品之间细微的差异。这样的结果,往往造成消费者见异思迁。

合理消费,越花越富有

消费也是理财的一个重要方面,金钱的实际价值并不是其表面的金额,想理好财就要学会花钱。

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挣钱比花钱难。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花钱比挣钱难。消费也是理财的一个重要方面,金钱的实际价值并不是其表面的金额,想理好财就要学会花钱。那么,如何消费,才能让钱越花越富有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舍得”花钱

犹太人的花钱观念是:“只有舍得花钱才能挣到大钱,对该花的钱,决不计较多少。”为了迅速地成为富翁,犹太人的常规做法是投资金融行业和其他资金回收较快的行当,把78%的注意力和精力倾注到“钱生钱”上。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一粒麦子有三种命运:一是作为种子,播种后结出新的麦粒,创造出新的价值;二是磨成面,被人们消费掉,实现其自身价值:三是由于保管不善,发霉变质,丧失其价值。

2.不能糊涂地花钱

花钱时要知道自己的钱花在何处,不能稀里糊涂地将手中的钱花光。有这样一个事例,几乎所有的出版商都知道,出版社大部分的业绩和几乎所有的利润,都是从已经出版一两年的重版书而来。但是出版商却很少把有效的资源用来促销这些书,而是把推销重点都放在新书上。

一家出版社多年来一直无法让营销人员有效地促销重版书,因为他们不肯花钱促销这些书。出版社的一位经理问道:“我们能不能用老方法处理这些书?”当回答一致为否定时,他问:“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结果,他们成立了两个不同的部门,一个负责编辑出版和促销新书,另一个负责促销过去的旧书。两年内,这些旧书的销售量增长了3倍,出版社的利润也随之增长了一倍。

3.花钱要花得有艺术

消费的困难在于花钱要花得有艺术,有技巧,花在刀刃上,花在投资上。抛砖引玉地消费,花一元钱就能起到花十元钱的效果。

《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历史典故。陶朱公范蠡的次子因为杀人而被囚于楚国。陶朱公本想让小儿子去救,但长子却争着要去。陶朱公只好派遣长子去,还写了一封长信,让长子带去交给故人庄生,并叮嘱说:“你到楚国后,一切听从庄生的吩咐,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长子去后,开始还算顺利。可是到了关键时候,长子就因舍不得钱而功败垂成,结果“竟持其弟丧归”。

《孙子兵法》用间篇中也讲到过,因吝啬花钱而不重用间谍,以至于不能了解敌情,从而惨遭失败的将帅。人生如战场,会花钱则必胜,不会花钱则必败。

4.敢于花钱

有钱是好事,知道如何使用更是好上加好。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要舍得花钱,勇于花钱。

高邦服饰集团的成功得益于它多年前的华丽转身。1996年,受国际连锁模式的启发,高邦服饰的创始人朱爱武彻底改变了原有的产销结合的营销模式,卖掉机器、厂房,将最有效的资金投入设计、广告和营销领域,走向虚拟营销的道路。她说:“集中力量做产品开发和品牌管理,能把钱花在刀刃上,会让企业借助外力发展得更快。”用在刀刃上的钱,能够发挥杠杆的作用,撬动企业的金链条。正是这种明确的花钱观念,使高邦服饰一步步走向成功。

5.不能花光本钱

会花钱的人,越花越富有,而不会花钱的人,不花也贫穷。犹太人认为:可以将小麦借给佃户做种子,但做种子的小麦不可食用。

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很难。穷人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的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穷人又把羊卖了,买了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仍然艰难。最后,穷人把鸡也杀了,致富的理想彻底破灭。所以,一个人绝不能吃掉本钱,要让钱发挥种子的作用,以收获每年的金秋。

按需购物,理性消费

冲动消费、盲目消费和跟风消费都是理财的大忌,必须要时刻警惕,我们要学会按需购物,理性消费,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理性消费,是指保持头脑清醒,不和他人攀比,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购物方式。反之,如果盲目购物,就会造成理财投资的重大浪费,使自己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张欣一直是一个很会规划的人,平时总是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一旦到了超市或者遇到一些“商家挥泪大甩卖”的活动时,她总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消费冲动,从而买回一大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年关将近,为了让春节过得舒舒服服,张欣打算去商场、超市买一些年货回来。她怕自己遗忘,还专门将自己想要买的东西列了一个清单,可是,当她到了商场以后,却发现满眼都是打折促销,到处都是降价优惠。张欣到处看看,觉得这些降价商品似乎都是自己所需要的,即使是现在不需要,她也觉得以后会用上。于是,她不顾自己原先列好的那份购物清单,开始了乐此不疲的购物活动,再加上那些导购员花言巧语的介绍和铺天盖地的广告造势,张欣最终超额完成任务,换来大包小包的“战利品”。但是回到家,张欣看着这些“战利品”却后悔了,因为很多东西她根本就用不到。

消费其实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在商品日益丰盈的今天,我们的消费欲望总是在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刺激下无限升腾,但是我们的收入却不是总能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提高。因此,盲目而冲动的消费活动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还会让我们财政陷入危机,让正常的消费活动受到干扰和破坏。冲动消费、盲目消费和跟风消费都是理财的大忌,必须要时刻警惕,我们要学会按需购物,理性消费,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是要花钱的,衣食住行需要钱、婚丧嫁娶需要钱、买房购车需要钱、社交应酬需要钱……似乎我们一切活动都离不开金钱。但是,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应该学会花钱,把钱花到刀刃上。事实上,消费活动并不单单指花钱购物,更多的是要物超所值,让金钱为我们的生活增加幸福的砝码。那么,如何做一个理性消费者呢?怎样才能将金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呢?

1.在价格热战中保持冷静

商品的价格是引发消费者购买欲的首要因素。例如减价销售,商店里各种各样的减价信息在醒目的招牌上向消费者频频招手,令人眼花缭乱。不少店家仿佛终年都在清仓,“清仓大减价”的条幅更新换旧,一直飘摇;“搬迁大减价”被店家当做招徕顾客的手段以至一用就是几年。还有“换季大减价”“跳楼”等,有的是真减价,更多的却是“假戏”。所以,对一些商家的价格热战,心中要有杆秤,不要轻易掏腰包。

2.按压住攀比的心

许多人收入不高,仅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但在消费上却喜欢跟别人较劲,“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人家能花的我也能花,不管有没有必要总不能比人家矮一截”,但他们忽视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到最后往往是拮据度日。摆脱这种不良状态的主要方法是摆正自己的消费心态,对自己的当前现状,包括收入、支出状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旦攀比的念头冒出来时,要理性地把它强按下去,几次下来,就会轻松地克服攀比心理。

3.克服赌气消费的心理

我们在提倡理性消费的同时,要注意克服赌气消费的心理。人在心境不佳时,往往出现一些不明智甚至是怪异的举动,以此发泄心中的郁闷和不满,寻求心理的平衡,赌气消费就是其中的一种发泄方式,比如胡乱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将家里常用的东西打坏后再买等等。赌气消费,在很多人看来,是信手拈来、随处可用、最能见效的方式。殊不知,这是一种极其不理性的消费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花去许多冤枉钱。

揭开商家打折的面纱

面对打折气氛,别认为自己是在一个充满了“便宜”的世界里,商家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你打开自己的口袋。

商品打折已经成了一种“商业风气”,许多商家也把打折当成招揽顾客的重要手段之一。每一季商场都会有打折活动,尤其在年底,不论店庆还是圣诞促销,总是他们忙得不亦乐乎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