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13360800000024

第24章 拔罐疗法

2.临床应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部;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亦可用于头部及肩部;掌根击法常用于头顶部。

拔罐法又名“火罐”“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火罐疗法,是中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民间使用很久了。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结核、风湿等内科疾病。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一、罐的种类

罐的种类,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1.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过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临用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南方产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使用陶土,做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称陶瓷火罐。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用。

3.玻璃火罐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形似笆斗,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们广泛地使用。

4.抽气罐用青、链霉素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须光洁,瓶口的橡皮塞须保留完整,便于抽气时应用。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于抽气。

二、拔罐方法和临床应用

(一)吸拔的方法

拔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

(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扣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1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此法适于侧面横拔,否则会因燃物下落而烧伤皮肤。

(2)闪火法:使用前,用镊子或止血钳挟住棉球,稍蘸95%乙醇,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乙醇棒一头,在火罐内壁中段绕一圈后,迅速退出,然后将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此法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节约棉球。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乙醇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4)贴棉法:扯取大约0.5cm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cm,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2.水罐法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法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

(二)运用

1.拔罐法的运用

(1)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2)留罐: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min。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3)推罐: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4)刺血(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皮肤针、滚刺筒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可以加强刺血法的效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2.拔罐的注意事项

(1)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min留到30min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瘀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min到6min比较合适。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严重瘀血减为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力;不留瘢痕;防止吸拔过度,造成水疱伤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较高。

(2)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示、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3)疗程: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1次。病情急的可每天1次。一般以10次为1个疗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继续几个疗程。

三、注意事项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瘢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空气漏入,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4.拔罐后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疱,小水疱可不必处理,任其自然吸收;如水疱较大或皮肤有破损,应先用消毒针刺破水疱,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然后涂以甲紫,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四、拔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拔罐法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作用。对于美容来讲,适用于有瘀血、阳虚、经络不通和美容密切相关的疾病,临床多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如月经不调、带下病、面瘫、荨麻疹,刺血拔罐适于疮疠和部分皮肤病如丹毒、神经性皮炎等。

2.禁忌证高热、抽搐、痉挛等;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瘦削或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常用自发性出血和损伤性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