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面部常用穴位
(1)百会
取穴:正坐,在头顶正中,前发际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处取穴。
主治:头痛,眩晕,昏厥,脱肛,子宫脱垂。
按摩方法:按、揉、推。
(2)印堂
取穴:仰靠或仰卧,两眉内侧端之间取穴。
主治:头痛,神经衰弱,眩晕,小儿惊风,鼻炎。
按摩方法:抹、按、揉、推。
(3)攒竹
取穴:仰靠或仰卧,两眉内侧端,当内眦角直上方取穴。
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近视,青光眼,结膜炎。
按摩方法:推、按、揉。
(4)承泣
取穴:正坐或仰卧,正视,于瞳孔直下方,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取穴。
主治:近视,远视,结膜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按摩方法:按、揉、推。
(5)四白
取穴:正坐或仰卧,承泣穴直下3分,当眶下孔凹陷处取穴。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近视,鼻炎。
按摩方法:按、揉、推。
(6)地仓
取穴:正坐或仰卧,承泣穴直下,在口角旁约一横指处取穴。
主治:面瘫,小儿流涎,三叉神经痛。
按摩方法:推、按、揉。
(7)睛明
取穴:仰卧闭目,眼内眦的上方0.1寸处取穴。
主治:各种眼病。
按摩方法:推、按。
(8)迎香
取穴:仰靠或仰卧,鼻翼外缘中点与鼻唇沟之间取穴。
主治:慢性鼻炎,鼻窦炎,面瘫,三叉神经痛,胆道蛔虫症。
按摩方法:捏、按、揉、推。
(9)水沟(人中)
取穴:正坐或仰卧,在鼻下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取穴。
主治:休克,中暑,呼吸衰竭,精神病,落枕。
按摩方法:掐。
(10)瞳子髎
取穴:正坐或仰卧,在眼外眦上0.5寸,眼眶骨外缘凹陷处取穴。
主治:近视,偏头痛,结膜炎。
按摩方法:按、揉。
(11)太阳
取穴:正坐或仰卧,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取穴。
主治:头痛,头晕,急性结膜炎,牙痛,面瘫,视神经萎缩。
按摩方法:按、揉、抹、推。
(12)听宫
取穴:正坐或侧卧,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之间,张口凹陷处取穴。
主治:耳聋,耳鸣,中耳炎。
按摩方法:按、揉。
(13)下关
取穴:侧头或正头,耳屏前约一横指,颧骨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处,闭嘴取穴。
主治:牙痛,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耳聋。
按摩方法:推、按、揉。
(14)翳风
取穴:正坐,耳垂后,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取穴。
主治:耳聋,耳鸣,中耳炎,腮腺炎,面瘫。
按摩方法:按、揉。
(15)颊车
取穴:正坐或仰卧,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咬紧牙齿时咬肌隆起高点处取穴。
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腮腺炎,面瘫。
按摩方法:推、按、揉。
2.项部常用穴位
(1)风池
取穴:正坐或俯卧,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取穴。
主治:感冒,头痛,失眠,眩晕,高血压,鼻炎,耳鸣,耳聋,脑部疾患等。
按摩方法:按、揉。
(2)哑门
取穴:正坐低头,项后正中,第一、二颈椎之间,后发际上5分凹陷处中取穴。
主治:癫痫,癔病,中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咽炎,聋哑,呕吐。
按摩方法:按、揉。
(3)天柱
取穴:正坐低头,哑门穴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取穴。
主治:后头痛,落枕,项肌痛,慢性咽炎,喉炎。
按摩方法:推、按、拿。
3.耳穴按摩法
(1)耳廓表面的解剖
为了便于更好地掌握耳针穴位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的解剖名称,如图1-3所示。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其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而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又称舟状窝。
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稍凹陷处。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穹。
(2)耳穴的分布规律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耳廓很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其分布情况如图1-4:
(3)如何选择耳针的针具
既名为耳针,当然针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医学上常用的有毫针、耳毫针、揿针、颗粒式皮内针、环疗皮内针、三棱针六种。但这些都不是此章所要介绍的。确切地说,我们所谓的耳针,应叫做耳穴压迫法。它是用手指、绿豆、人丹、油菜籽、高梁米、小麦粒、王不留行籽等物,对耳穴进行持续压迫刺激,以此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因其简单易学,操作简便,针具又随处可觅,因此特别适用于家庭应用。
(4)耳针的操作方法及适应症
①按摩法:当您在旅途中、野外或缺乏治疗设备时,对于一些急性病症,可应用按摩法进行应急处理,特别适用于胃痛、腿痛、肋间神经痛、关节扭伤、趾关节扭伤、骨折、打呃不止等症,其操作方法是在耳廓上找到穴位后,用指甲按摩穴位,直到疼痛缓解或消失。
②物压法:即用绿豆、王不留行籽、人丹、油菜籽等物压迫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其操作方法是:
根据病变部位找准穴位。
将绿豆等物置于0.6×0.6厘米见方胶布上,将绿豆对准选定的穴位固定,嘱病人每天按压绿豆2~3次,每次2~3分钟,5~7天后除掉,按压对侧耳穴。
参照全国针灸学会耳穴名称方案,对下列部分耳穴命名作了调正(括号内系原名):耳中(膈);上屏尖(屏尖);下屏尖(肾上腺);缘中(脑点);脑(皮质下);颞(太阳);屏间(内分泌);下脚端(交感)。
(5)耳针常用穴位
1)耳舟部穴位
①指
部位:在耳轮结节上方,耳舟的顶部。
主治:手指麻木疼痛等。
②腕
部位:在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主治:腕部扭伤、肿痛等。
③肘
部位:在腕与肩穴之间。
主治:肘痹等。
④肩关节
部位:在肩与屏轮切迹连线之间。
主治:肩关节炎。
⑤锁骨
部位:在屏轮切迹水平线的耳舟部。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肩周炎。
2)对耳轮上脚外上角穴位
①趾
部位:在对耳轮上脚的外上脚。
主治:足趾麻木、疼痛。
②踝
部位:在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脚。
主治:踝关节炎,踝扭伤等。
③膝
部位:在对耳轮上脚的起始部,与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处。
主治:膝关节炎。
3)对耳轮下脚部穴位
①臀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外1/2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②坐骨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内1/2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③下脚端(交感)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急惊风,哮喘,痛经等。
4)对耳轮部穴位
①腹
部位:在对耳轮上,与对耳轮下缘同水平处。
主治:胸肋痛,乳腺炎。
②胸
部位:在对耳轮上,与屏上切迹同水平处。
主治:胸肋痛,乳腺炎。
③颈
部位:在屏轮切迹偏耳舟侧处。
主治:落枕,颈部扭伤,单纯性甲状腺肿。
④脊椎
部位:对耳轮的耳腔缘。以直肠下段同水平与肩关节同水平为分界线将脊椎分为三段,自上而下,上1/3为腰骶椎,中1/3为胸椎,下1/3为颈椎。
主治:相应部位疾病。
5)三角窝部穴位
①子宫(精宫)
部位:在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痛经,盆腔炎,阳痿,遗精。
②神门
部位:在三角窝的外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主治:失眠,多梦,烦躁,炎症,哮喘,咳嗽,眩晕,麻疹。有镇静、镇痛作用。
6)耳屏部穴位
①外鼻
部位:在耳屏外侧面的中央。
主治:鼻疖,鼻炎。
②咽喉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的上1/2处。
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③内鼻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的下1/2处,咽喉下方。
主治:鼻炎,上颌窦炎,感冒。
④上屏尖
部位: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主治:炎症,疼痛性病症。
⑤下屏尖(肾小腺)
部位: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主治:低血压,昏厥,无脉症,咳嗽,哮喘,感冒,中暑,疟疾,乳腺炎。
⑥外耳
部位:在屏上切迹微前凹陷中。
主治:耳鸣,耳聋,眩晕。
7)对耳屏部穴位
①缘中(脑点)
部位:在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间的中点。
主治:遗尿,崩漏,急惊风。
②平喘(腮腺)
部位:在对耳屏的尖端。
主治:哮喘,咳嗽,痄腮,遗尿,急惊风。
③脑(皮质下)
部位: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主治:失眠,多梦,疼痛性病症,智能发育不全,哮喘,眩晕,耳鸣。
④睾丸(卵巢)
部位:在对耳屏的内侧前下方,是脑穴的一部分。
主治:生殖系统疾病,头痛。
⑤枕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主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昏厥,后头痛,失眠。
⑥额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主治:前头痛,头昏,失眠,眩晕。
⑦颞(太阳)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枕与额之间。
主治:偏头痛。
8)屏间切迹部穴位
①目1
部位:在屏间切迹前下方。
主治:青光眼,近视。
②目2
部位:在屏间切迹后下方。
主治:屈光不正,外眼炎症。
③屏间(内分泌)
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主治: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
9)耳轮脚周围部穴位
①口
部位: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
主治:面瘫,口腔炎。
②食道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内2/3处。
主治: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③贲门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外1/3处。
主治: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④胃
部位:在耳轮脚消失处。
主治:胃痛,呃逆,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失眠。
⑤十二指肠
部位:在耳轮脚上方外1/3处。
主治:胆道疾病,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
⑥小肠
部位: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
主治:消化不良,心悸。
⑦大肠
部位:在耳轮脚上方内1/3处。
主治:痢疾,腹泻,便秘。
⑧阑尾
部位:在小肠与大肠穴之间。
主治:阑尾炎,腹泻。
10)耳甲艇部穴位
①膀胱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上方。
主治:膀胱炎,尿闭,遗尿。
②输尿管
部位:在膀胱与肾穴之间。
主治: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绞痛。
③肾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上方。
主治:泌尿、生殖、妇科疾病,腰痛,耳鸣,失眠,眩晕,颈、腰椎肥大。
④胰(胆)
部位: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
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胆道疾病,偏头痛,疟疾。
⑤肝
部位: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
主治:肝气郁滞,眼病,疟疾,肋痛,月经不调,痛经。
11)耳甲腔部穴位
①脾
部位:在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主治:消化不良,腹胀,慢性腹泻,胃痛,口腔炎,崩漏,血液病。
②心
部位:在耳甲腔中心最凹处。
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
③肺
部位: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感冒。
④气管
部位:在口与心穴之间。
主治:咳嗽,哮喘。
⑤三焦:
部位:在屏间穴的上方。
主治:便秘,浮肿。
12)耳轮部穴位
①直肠下段
部位:在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主治:便秘,痢疾,脱肛,痔疮。
②尿道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缘相平的耳轮处。
主治:尿频,尿急。
③外生殖器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上缘相平的耳轮处。
主治:阳痿,外生殖器炎症,会阴部皮肤病。
④耳尖
部位: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
主治: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麦粒肿。
⑤肝
部位:耳轮结节处。
主治:肝气郁结,肝阳上亢。
⑥轮1~6
部位: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正中下缘分成五等分,共六点,自上下依次为轮1、轮2……轮6。
主治: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
13)耳轮脚部穴位
耳中(膈)
部位:在耳轮脚上。
主治:呃逆,黄疸,消化不良,皮肤搔痒。
14)耳垂部穴位
①升压点
部位:在屏间切迹下方。
主治:低血压,虚脱。
②牙痛点1
部位:在耳垂1区的外下角。
主治:牙痛。
③舌
部位:在耳垂2区中央。
主治:舌肿痛,舌强语塞。
④牙痛点2
部位:在耳垂4区中央。
主治:牙痛。
⑤上颌
部位:在耳垂3区正中处。
主治:上牙痛,上颌关节痛。
⑥下颌
部位:在耳垂3区上部横线之中点。
主治:下牙痛,下颌关节痛。
⑦眼
部位:在耳垂5区中央。
主治:急性结膜炎,眼炎,近视眼等眼病。
⑧面颊
部位:在耳垂5、6区交界线之周围。
主治: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痤疮等面部疾病。
⑨内耳
部位:在耳垂6区正中稍上方。
主治:耳鸣,听力减退,中耳炎,失眠,耳源性眩晕。
⑩扁桃体
部位:在耳垂8区正中处。
主治:喉蛾,扁桃体炎。
15)耳廓背面部穴位
①上耳根
部位:在耳根的最上缘。
主治:头痛,腹胀,哮喘。
②降压沟
部位:在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
主治:高血压。
③上耳背
部位:在耳背上方的软骨隆起处。
主治:皮肤病,头痛,坐骨神经痛,腰痛。
④中耳背
部位:在上耳背与下耳背之间最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