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活筋壮骨保健法
13355200000002

第2章 筋是自身的保护神(1)

与宗教教旨中虚无缥缈的“神”有所不同,与民俗文化中身外求神截然相反,本书中所指的“保护神”,是指每个人身上共有的筋而言的。据医书《形色外诊简摩》中所写“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这是笔者首次发现医书对神下的定义,无比震惊之余,曾引起笔者深切的思考:

在以往的岁月里,在世界上各种文化背景中,人们习惯于身外求神佛,心外求法;其实,神佛就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这就是上述说所说的“筋”。

以古至今,人们热衷于已知的人体部件,人们言必称五脏六腑,经络气血,唯独把“筋”给冷落到一边,几近忘却的程度。纵观世上流行的各种健身法门,很少提到筋。只有达摩传授过《易筋经》,除此之外,就很少提及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还是这句“神在体为筋”,一语道破天机,唤醒多少梦中人。

当知神在体为筋,何必身外去求神,若想健康无病恙,敬养自身保护神。

实际上,筋的功能和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五脏六腑、经络气血。人类应该重新认识筋。这是因为:

1.全身分布最广的是筋。传统医学最初所说的“筋”是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后来逐渐演变为韧带和肌腱的俗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筋。《易·系辞》说: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

2.身体产热最多的是筋。我们的身体本来是具有生热机能的,文献显示:人在一动不动时,身体也能产生热量。

骨骼肌约22%热量

肝脏约20%热量

脑约18%热量

心脏约11%热量

肾脏约7%热量

皮肤约5%热量

其他约17%热量

(注:骨骼肌即是筋)

3.最容易受伤的是筋。在现实生活中,人身上最容易受伤的是筋。

凡因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的人体筋的伤害,统称为“筋伤”现代医学称为组织损伤。

筋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患,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交通运输、体育活动、军事训练及战场上皆可发生,外来暴力、强力扭转、牵拉压迫、跌扑闪挫或慢性劳损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均可导致筋伤。

中医对筋伤的分类相当精细,在古代文献中有筋断、筋转、筋歪、筋翻、筋柔、筋强、筋粗、筋结、筋缩、筋痿等具体描述。

依据本书的观点,筋受伤就是伤神。

4.人体诸痛皆为筋痛。

从中医筋学得知,人身诸痛皆为筋痛,如足跟痛、背痛、骨痛,心下有积块、肘部拍急、呕逆、恶寒发热、胁痛、肩不能抬举、脖项不能左右转动,足下转筋疼,不能前俯,不能后仰,口张开不能闭合,口角突然歪斜,舌卷,眼闭合,眼无法张开,乳部、项部疼痛,耳鸣、腋窝痛、筋痿项肿、膝关节僵直、阴囊肿大,前阴功能障碍,阳痿、痛经、阴器缩入等,无一不与筋相关。

5.功能最神奇的是筋。

筋的主要功能是联属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筋者,皆属于节。”《灵枢·经脉》说:“筋为刚”。言筋应坚韧刚强,才能发挥其束骨而利关节的功能。《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中对于筋的功能论述更为详细透彻,书中指出: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比如肩不能左右摇动,身体不能前俯后仰,面部神经麻痹及口角歪斜,双目的睁开与闭合,拳头的张开与收扰,阴器的勃起与复原,舌体的蠕动与伸缩,双足的行走与站立等无一不与筋的功能相关。

6.筋是幸福感的基础。男女性器,乃全身诸筋之聚。男怕伤肝,女怕伤肾,是因为肝肾之筋皆聚结于性器之故。女人的阴缩症即是筋痿。女人阴盛则容易患阴缩之症。有阴缩症者,往往没有性快感。

男人阴茎大而不坚者,筋不至也;筋,筋气,指气血流注于阴部筋脉,筋气又作骨气。《玄女经》云“抚弄玉筋者,血气来至;持弄男乳者,肉气来至”。用白话文解释即是:双脚上曲,色缠男股,表示筋气已经充实;轻舒柔夷,抚弄阳具,表示血气已经充实。

人到暮年,一个可怕的现象是男性的性体萎缩,甚则呈现出一个黑洞,其实这是明显的筋缩所致。对女性而言,痛经,子宫肌瘤等妇科病,无一不于筋相关。人老筋先老,筋衰性事无,这是每个人都会迟早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健筋防老,如何终生保持性能力?这是本书所要回答的课题。

7.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是筋。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人们一谈起保健的事,人们总是习惯的言必称经络脏腑等等。唯独不谈如何健筋。如上所述,筋对人体的功能及作用,切切不可小看。为了引起人们对筋的重视,作者才撰写这本《活筋壮骨保健法》一书。

8.筋主衰老先健筋。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黄帝内经》有云,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人老腿先老,是腿老筋先衰之故。

孙耀祖在《中医科技》书中指出:“人体在胎腹中,它脏未具,肝先首具,它脏未形,肝先首形。”

足厥阴肝经气绝则筋缩,引卵与舌。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故脉弗营则筋缩急,筋缩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

筋和骨是一对阴阳关系,骨硬筋软,才是正常。筋硬一般是老年人容易得的,老百姓有句话:“筋长一寸,延寿10年。”可见筋对人的重要性。筋发硬是人衰老的一个重要特征,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走路时迈的步子很多,就是走不远,还有腰腿疼痛,如果用很巧的手法将筋调得柔软,富有弹性了,不但能缓解老年人的痛苦,还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十二经筋

足太阳膀胱经的筋,起于足的小拇趾,上行并结聚于足的外踝,再斜行向上结聚于膝部;循行于足跗下,沿足外踝的外侧,结聚于足跟,又沿足跟上行而结聚于膝腘内。它另行的一条筋,结聚于腿肚的外侧,上行进入腘窝的内侧缘,与前一支筋并行,上结于臀部,再上行经过脊柱两旁,至头项;由此分出的支筋,另行入内并结聚于舌根。其直行的支筋,由项上行而结聚于枕骨,再至头顶,然后下至眉上,结聚于鼻的两旁。由鼻分出的支筋,像网络一样围绕而上至眼胞,然后向下结聚于颧骨处;又一支筋,由腋后外侧,上行而结聚于肩髃穴处;另一条支筋,由腋窝,向上出于缺盆处结聚于耳后完骨部;还有一条支筋,由缺盆部另出,斜行向上出于颧骨部。由本经筋所引起的病证表现为:足小拇趾及足跟疼痛,膝腘部挛急,脊背反张,项筋发紧,肩不能抬举,腋部牵扯缺盆部辗转疼痛,肩部不能左右摇动。

足少阳胆经的筋,起于足的无名趾端,上行而结聚于外踝,并沿着胫骨外侧,向上结聚于膝部外缘;其支筋,另起于外辅骨,上行至髀部时,分为两支,其行在前面的,结聚于伏兔之上,行在后面的,结聚于尻部;它的直行筋,上行至肋下空软处,再至腋部的前缘,挟胸旁乳部而结聚于缺盆;又一直行筋,向上出于腋部,经过缺盆,行于足太阳经筋的前面,沿着耳后,上抵额面,在头顶上相交,再下行到颔部,然后又向上结聚于颧部;另一条支筋,结于眼外角,为眼的外维。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表现为:足的无名趾抽筋牵引至膝的外侧,膝关节僵直,膝窝里的筋拘紧,并牵引到前后的髀部和尻部,又向上牵及肋下空软处和软肋部疼痛,再向上牵引缺盆部、胸旁乳部、颈部等处,使所有连结的筋都感到拘急。如果从左侧向右侧维络的筋拘急时,右眼就无法睁开,这是因为本筋上行而过头的右面与跷脉并行的原因,另外左侧的筋与右侧的筋相连结,如左侧的筋受伤,右脚就不能活动。以上现象称为维筋相交。

足阳明胃经的筋,起于足的中趾,结聚于足背,沿足背的外侧斜行,上行至辅骨,结聚于膝的外侧,再直上而结聚于髀枢,然后沿胁部,联属于脊柱;其直行的一条筋,向上沿胫骨而结聚于膝部;由此又分出的支筋,在外辅骨相结聚,并与足少阳经的筋相合;其直行的筋,上沿伏兔而结于髀,在阴器相会合,再向上散布于腹部,至缺盆部结聚,然后上沿颈部,挟口而行,至颧部会合后,又向下结聚于鼻部,上与足太阳经的筋相合,足太阳经的筋是上眼胞的纲维,足阳明经的筋是下眼胞的纲维;它的支筋由颊部结聚于耳前。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表现在:足的中趾及胫部抽筋、足部颤动及强硬不适、伏免部转筋、髀前部肿、阴囊肿大、腹筋拘急,并向上牵引缺盆及颊部,使口角突然歪斜。因受寒引起筋拘急的,就会令眼闭合;因受热而导致筋驰缓的,就会使眼无法张开。颊筋受寒,就会牵引颊部,使口张开不能闭合;颊筋受热,就会使筋驰缓舒张、无力收缩,以致口角歪斜。

足太阴脾经的筋,起于足的大拇趾内侧的尖端,上行而结聚于内踝;其直行的一条支筋,向上结聚于膝内辅骨,再沿大腿内缘,于髀部交结后聚会于阴器,又上行至腹部,在脐部相结聚,然后沿着腹里,结聚于胁肋,并散布于胸中;其内部的支筋,附着于脊柱。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表现为:足的大拇趾疼痛牵引至内踝痛,或抽筋痛、膝内辅骨痛、大腿内侧及脾部作痛,阴器有扭转痛感,并向上牵引脐部和两胁作痛,甚至引起胸的两旁和脊内痛。

足少阴肾经的筋,起于足小拇趾的下方,与足太阴脾经的筋合并后,沿内踝骨的下方斜行,结聚于足跟,又与足太阳膀胱经的筋相合而上行,结聚于内辅骨下,并在此与足太阴经的筋合并,再沿着大腿的内侧上行,结聚于阴器,然后沿脊内,夹脊柱骨上行至项,结聚于枕骨,与足太阳膀胱经的筋相合。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表现为:足下转筋,以致本经筋所到之处都疼痛、抽筋。病在足少阴经筋的,以痫症、拘挛、痉症为主要症状;病在背侧的不能前俯;病在胸腹侧的不能后仰。所以患阳病则项背拘急,腰向后反折而身体不能前俯;阴病则腹部拘急,身体就不能后仰。

足厥阴肝经的筋,起于足的大拇趾上,上行而结聚于内踝之前,再上行沿胫骨结于膝内辅骨的前方,然后沿大腿内侧,结聚于阴器,与其它经筋相联络。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表现为:足的大拇趾疼痛牵引内踝前疼痛、内辅骨痛、大腿内侧痛并且抽筋、前阴功能障碍。如伤于房室,就会导致阳痿;伤于襄邪则阴器缩入;伤于热则阴器挺长不收。

手太阳小肠经的筋,起于手的小拇指的上端,结聚于手碗,再沿前臂内侧上行,结聚于肘内高骨的后方,如用手指弹拔此处的筋,小指就会有酸麻的感觉,再上行入内结聚于腋下;它的支筋,向后沿腋窝后缘,上行绕过肩胛,经过颈部,出于足太阳经筋之前,结聚于耳后完骨处;由此处分出的支筋,进入耳中;其直行的筋,于耳上出,下行结于颔部,又上行联属于眼外角。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表现为:手的小拇指疼痛牵引肘内侧高骨后缘疼痛、沿臂的内侧至腋下及腋下后侧都疼痛、肩胛周围及颈部疼痛,并引起耳中鸣痛,牵引颔部使眼睛无法睁开,要过许久才能看东西;若颈筋拘急过甚,就导致筋痿、颈肿等症。

手阳明大肠经的筋,起于手的食指之端,结于腕部,沿臂上行并结于肘部的外侧,再经过臑部而结于肩髃;它的支筋,绕过肩胛,挟脊柱两侧而行;其直行的筋,由肩髃上至颈部;出于手太阳小肠经筋的前方,再至左额角,络于头部,然后下行到右额。另一条支筋,上行于颊部,结聚于颧骨部。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表现为:本筋经所经过的部位,出现疼痛、抽筋、肩不能抬、脖颈不能左右转动。

手少阳三焦经的筋,起于手的无名指端,结聚于手腕,沿臂上行并结聚于肘部,再向上绕臑的外侧,行至肩部,然后至颈部与手太阳小肠经的筋相合。它的支筋,由曲颊部深入,系于舌根;另一条支筋,上行于曲牙,沿耳前,联属于眼外角,再向上经过额部,结聚于额角。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表现为:经筋所过之处,出现疼痛、抽筋、舌卷等症。

手太阴肺经的筋,起于手的大拇指之端,沿指上行,结聚于鱼际部之后,经过寸口的外侧,沿臂内结聚于肘中,再上行于臑部内侧,进入腋下,出于缺盆,又结聚于肩髃前方,然后上行结于缺盆,再下行结聚于胸里,分散而贯穿贲门下部,与手厥阴经的筋相合后,下行直抵季胁。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表现为:循行经过的部位,出现抽筋、疼痛,严重的则发展为息贲之症(息贲:五脏积病之一,因肺气积于胁下,喘息上贲而得名。症状为:恶寒发热、右胁痛、背痛、呕逆等——译注)、两胁拘急、吐血。

手厥阴心包络经的筋,起于手的中指之端,与手太阴肺经的筋并行,结聚于肘的内侧,再上行沿臂的内侧结聚于腋下,然后下行分散,前后夹胁肋;它的支筋,进入腋下,散布于胸中,结聚于贲门。本经筋所发生的病症表现为:其循行经过的部位,出现抽筋和胸部作痛,成为息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