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荒原生命的奇迹
13354500000011

第11章 沙漠肉食和杂食哺乳动物(2)

袋小鼠虽然样子像老鼠,但是习性和老鼠完全不同。作为食肉有袋类的成员,袋小鼠也不是吃素的,它们吃蠕虫、甲虫、蚱蜢,甚至吃老鼠。它的牙齿极为尖锐,从一边耳根长到另一边耳根,约有50枚,门齿小而尖,犬齿大而似刀,臼齿有尖锐的齿锋。它的爪子很宽,有5趾,配有爪垫,便于抓东西和爬行。能在倒悬的树干、石壁上爬行,通常在黄昏的黑夜中猎食。有些袋小鼠相当凶猛,可以捕捉到和自己体型相当的老鼠,不过因为体型太小,昕以主要的食物是昆虫。

雌袋小鼠怀孕1个月后即产仔,幼仔仅5毫米长,每胎4~6仔,在育儿袋中生活45天后,雌鼠会将幼仔驮在背上让它生长。

偷瓜精——大耳猬

大耳猬属于食虫目、蝈科动物,又叫刺猬、刺球子、刺鱼、毛刺、猬鼠、偷瓜精。这众多的别名,主要来自于它的奇特外形、行为特点和特殊的生活方式。总之,它是一种小巧玲珑、惹人注意的小型哺乳动物。

大耳猬有着一对显眼的大耳朵,整个身体肥短,体长约在17~22厘米左右,成体体重450~600克。在宽阔的头部前端长着一只尖尖的小嘴,一对敏锐的小眼睛很是逗人喜爱。它那一对又直又怪的大耳朵,长3.7~5厘米,长在头部靠后的两侧,与它的小嘴、小眼睛相比,显得很不匀称。

大耳猬的四肢和尾巴短小,爪子比较发达,有5对乳头,整个身体背部及两侧长着直而尖的硬棘刺。在靠近背脊附近最长的硬刺可达0.25厘米以上。大耳猬头部、体腹及四肢均被毛覆盖。整个身体呈淡沙黄灰白色,硬棘的颜色为淡褐与白色相间,但棘的基部褐色较深,刺尖呈白色;头部、腹部及尾为灰白,但随着地区的不同,大耳猬的体色差异变化很大。

大耳猬是一种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动物。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是其主要产区。凡是到过沙漠地带的人,一般都熟悉这种有趣的小动物。它栖居在土洞内,尤其农田、人工林带和庄园附近数量较多。它白天隐伏在窝里,黄昏开始活动,常出没在潮湿污秽的地方,有时甚至进入房屋中活动。

大耳猬的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及其幼虫,也盗食一些鸟卵、雏鸟和小鼠等,有时也吃些植物性食物。它也经常窜人入瓜田盗食瓜类。盗食时,首先咬断瓜梗,然后翻身滚向离藤的瓜,使其硬刺插入瓜内,最后将瓜背走,为此,当地农民把它叫作偷瓜精。

每年秋后天气转冷时,大耳猬就进入冬眠,在窝里不吃不动,蜷曲成球状,呈昏睡状态,到翌年春天,大地回暖时再苏醒过来。冬眠结束后,不久即进入配偶期,妊娠期一般为35天,每胎3~6只幼崽,有时多至8崽。刚出生的幼崽全身裸露无毛,呈肉红色,眼睛紧闭。雌兽在幼崽断乳后,可繁殖第二次。因此,大耳猬的生殖季节与冬眠期各持续半年。

大耳猬体小力弱,行动较迟缓,每当发现敌害的时候,先是逃避,当敌害逼近无法逃脱时,就赶紧把头和四肢以及尾蜷缩在柔软的怀里,棘刺全部竖立指向四面八方,成为一个解不开的“针球”。这样往往使许多狡猾的敌兽也束手无策。为此,大多数猎食的野兽都不愿意招惹大耳猬。但它遇到狡猾的狐狸时,大耳猬虽用上述方法做掩护,亦难逃脱性命,因为狐狸能把尖嘴钻入蜷曲着的腹面,然后把它抛入空中,当大耳猬落地时,已失去自控能力,随即成为狐狸的美味。

罕见的动物——荒漠猫

荒漠猫属于食肉目、猫科,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动物,人们对它是比较陌生的。

荒漠猫外形似家猫,但比家猫略大些,耳尖上有一簇毛,长约2厘米,荒漠猫从外表看上去像猞猁,但比猞猁小,尾比猞猁长。荒漠猫的头上部、身体以及四肢外侧呈灰黄色,具有不规则的黑灰或暗褐色背毛。在腰外侧一般有3~4条模糊的暗色横带,并有一条宽的褐灰色带贯于前肢内侧,头上色调虽大部似体背,但耳基部为锈褐色,耳背与体背同色;口鼻部褐灰色,脸颊部有两条模糊的灰褐色条纹,在两条纹之间为淡灰色,下唇及颌为白色,喉部沾些黄褐色;体腹为白色,尾端部分有3~4个黑环,黑环间由灰白色相隔,尾尖黑色,尾基也有三个模糊的暗色环,但暗环之间的色调与体背相同。据有关资料报道,本种动物随产地不同,体色亦有变化。头骨的最大特点是脑颅明显,呈圆球状,鼻骨特别短。

这是一种典型的荒漠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和西藏,但数量均极为稀少。常年栖息在荒漠草原及高山灌丛地带,利用其他动物遗弃的洞穴或岩洞为巢,昼伏夜出。一般在清晨和黄昏时活动频繁,白天躺卧在洞穴或岩凹中休息。体毛较厚,极耐寒冷。除在配偶、哺乳期外,大都独居生活。

小贴士

据了解,荒漠猫也是热衷于在夜间和晨昏的时候四处活动的动物,同时也热衷独居。也就是说雄猫雌猫之间只有在每年冬天1~3月的恋爱季节才会在一起待上一阵子。它们小小的恋爱结晶一般在2个月后出生,大概有2~4只,当然,带孩子的又是任劳任怨的猫妈妈们。

荒漠猫的视觉、听觉、嗅觉均十分敏锐,能攀登悬岩,遇到危险时,或迅速逃逸,或利用其毛色卧伏地面不动,行动敏捷而谨慎。

沙漠精灵——短尾猫

短尾猫也叫美洲山猫、赤猞猁,主要分布于加拿大南部、美国本土到墨西哥中部一直到北回归线的广大地区。栖息地不高于海拔3600米,在半沙漠戈壁、落叶阔叶林带、松柏林带、沼泽甚至人类的居住区都有分布。各个地区的短尾猫分布密度有所不同,在佛罗里达,每100平方千米有多达500只短尾猫,而在北方,比如明尼苏达,每100平方千米只有4~5只,这取决于各地食物的多少。

短尾猫和猞猁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两者外貌大体上相近,在过去短尾猫曾经被认为和猞猁、狞猫同种。短尾猫的体型较加拿大猞猁小一些,尾部也略有不同。加拿大猞猁尾端为黑色,而短尾猫为白色。短尾猫足部也不如猞猁宽大和多毛,耳朵比猞猁小。短尾猫虽然体型小于加拿大猞猁,但却比它更凶猛,更难被驯服。

大多数情况下,短尾猫体色一般为红灰色或棕色,白色种短尾猫已经被发现,黑色种短尾猫只见于佛罗里达地区。和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它们耳朵背面也有一块白色斑点。短尾猫尾巴很短,因此得名。不过随着地域分布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短尾猫毛色体型都略有差别,总的来说大陆北部的短尾猫,体型较大,颜色较浅,而南部的短尾猫毛色渐深,体型略小。

短尾猫吃兔子、啮齿动物等小型哺乳动物,也吃鸟类、鹿、蛋、鱼、蛙类、蜥蜴、蛇等它们能抓住的一切能动的东西。在食物缺乏的时候,短尾猫也捕捉家禽,数量随着野兔的多寡而波动,因为它们的食物来源更为广泛。

北方地区的短尾猫在每年的2~6月交配,南方地区的则一年四季都能交配。雌性的发情期一般5~10天,交配期持续44天,孕期8周左右,每胎产3~4只崽。初生的幼崽体重280~340克,9天后睁开眼睛。雌雄共同养育,5周后离巢,12周断奶,5个月以后可以开始帮助母亲一起打猎,9个月大就可以独立生存并离开原先的领地。雄性24个月、雌性12个月性成熟,野生的短尾猫寿命为13年,圈养的则可活到33岁。

短尾猫也是一种独居动物,雄性领地2~200平方千米,并包括多只雌性的领地,雌性一般1~60平方千米。雄性用尿液和粪便来标示出属于自己的每一寸领地。通常情况下,它们在夜晚比较活跃,属于夜行性动物。

短尾猫在自然条件中会受到体型更大的猫科动物的伤害,比如美洲虎、美洲狮和加拿大猞猁。另外,人类为了获得它的皮毛,疯狂对其进行猎杀,使得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短尾猫已被列人《国际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中,禁止对其任意捕杀和进行国际贸易。

酷爱清洁——塔里木兔

塔里木兔是兔形目,兔科动物,又叫莎车兔,是体型较小而毛色较浅的一种野兔。成年塔里木兔,每只体重1.5~2千克,体长40厘米左右。它和其他兔子一样,上唇开裂,还有一对视野不重叠的大眼,因而有兔子撞在树干或猎人腿上,以至出现“守株待兔”的故事。它耳朵很长,约10厘米左右;听觉较其他兔子发达;塔里木兔前腿短而后腿长,且强健有力,适于跳跃。夏季毛色背部沙褐,体侧沙黄,腹部全白。冬季毛色更浅,背部变为沙棕色,与冬季沙漠中的景色更加协调,十分有利于隐蔽。

塔里木兔是塔里木盆地荒漠中的典型栖居动物,主要在盆地绿洲和各种不同类型沙漠中活动,特别是在叶尔羌河、和田河和塔里木河沿岸胡杨林及红柳为主的沙丘地带,数量最多。它们多单只活动,有时也有数只的小群。

塔里木兔的食性很广,除许多种草类及灌木嫩树枝外,也盗食各种青苗及瓜类。它“酷爱”清洁,常常坐在地上,用两只前爪“洗脸”,修饰面颊和体毛。但是,却也有把嘴贴在肛门上吃自己粪便的坏习惯。其实,这是一种特别的粪便,含有56%助消化菌类及25%纯蛋白的被一层薄膜包着的软黄球。塔里木兔由于天敌众多,死亡率很高,为保持种群的繁衍,它们只能用很高的繁殖率来弥补。可以说,体型像它这样大的野生动物中,兔子的繁殖能力可算为最高。塔里木兔没有固定的配偶,在发情期,雄兔间也有激烈的争偶现象。雌兔一般每年产2~4胎,每胎2~5仔,兔奶的营养是家兔的5倍,因而仔兔长得很快,出生1周就会啃食嫩草,并且秋季就能交配繁殖,这也与当年气候条件和食物丰盛程度有关。所以,在生活条件好的地区,塔里木兔数量增长很快。

塔里木兔虽然很懦弱,但它也有一套自卫的本领:它有着极为强健有力的四肢,能迅速奔跑,一跳就是5米,以逃避敌害。每跑一段距离后能稍稍休息进行观察,判断“敌情”,以决定再跑的方向或是隐蔽。它长有大而长的耳朵。会前后转动180°,能听到四周很远的地方的细微声音,及早发现“敌情”。它善于隐蔽,加上它的保护色,能潜伏在灌木丛中一动不动,加之它的汗腺在足掌上,这时把足掌藏在身下,就不易被敌害发现。此外,它还会游泳,以渡过小河和溪流。在敌害追急时,它还会“潜水”,抓住一株植物,身体隐没于水中,只露出鼻尖呼吸,能隐蔽很久。

俗话说:“狡兔三窟”。一般在繁殖期,塔里木兔有较固定的繁殖洞穴,但在其他时候,并不止二三窟,有时随意在灌木丛,或浓密树林下的草丛中,挖一浅穴,以便过夜。在冬季降雪后,它们则有在回洞穴前兜圈子,隐蔽自己足印的习惯,可以使尾随的追捕者迷失踪迹。“兔子不吃窝边草”,此话倒不假,它们留下窝边草,有助于隐蔽巢穴。

塔里木兔在紧急时也会和鹰拼死搏斗:当它在空旷的草地上,发现有鹰俯冲下来时,便急忙抱起一块石头或土块,翻身躺在地上,使猛禽利爪不易抓住它,甚至还会用强有力的后腿猛蹬鹰的胸脯,致使鹰心脏受伤致死。若附近有树林或岩穴,它便迅速钻入其中隐藏起来。

大漠精灵——兔狲

生活在我国新疆荒漠地带的野生动物兔狲,也叫羊猞猁,又名玛瑙。它是食肉目猫科小型夜行性兽类,体型大小似家猫,体长60厘米左右,重2~3千克,拖着20多厘米长的粗尾,身体粗壮而短,强健的四肢奔跑甚速。耳短且宽圆,有长毛尖,生于头的两侧,与猫相比,耳距很大,好像耷拉在两旁。长棕灰色毛的头上有许多黑色斑点,而颈与体背及四肢则为褐棕黄色,上面均匀分布着10条左右不甚明显的黑色横纹,在尾巴上也有6~7条黑色横列细环,喉和前胸深栗褐色,腹面白色。它长有和猫一样能伸缩的利爪趾,善于攀登和奔跑。

兔狲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周围。喜欢在荒漠、半荒漠草原和砾质戈壁地带活动,胡杨林中、低山丘陵也可见到它。它一般单独栖居,住在岩石裂缝里、石块下面,或挤进红柳沙包下的兔子洞穴,或是借住在草原上的旱獭洞穴中。主要在夜晚出来觅食,以晨昏活动最为频繁,而在荒无人烟的沙漠深处,有时白天也出来活动。

小贴士

兔狲有几个特征和其他的猫科动物有所区分。它的脚短,臀部较肥重,且毛发也很长、很厚。这使得它看起来特别地矮胖且多毛。毛发会随着季节而改变,冬天时会较灰且较不花。它的耳朵位置较低,且有一副貌似猫头鹰的面容。

爱捉老鼠是猫的本性,兔狲也和猫一样,爱吃鼠类,尤其喜欢捕捉黄鼠、沙土鼠、跳鼠等,各种野禽也往往被当做它的点心。在草原上,它甚至能捕食和自身差不多大小,但要重一倍多的旱獭。当野外食物缺乏时,饥饿会迫使它大胆潜入居民点的房屋附近,捕捉家鼠充饥,有时甚至盗食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