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更年期智慧解读(女人篇)
13351300000021

第21章 更年期女性常见疾病的防治及保健(12)

2.葛根茶葛根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之功效,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功效。经常饮用葛根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疗效,其制作方法为将葛根洗净切成薄片,每天30g,加水煮沸后当茶饮用。

3.决明子茶中药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

经常饮用决明子茶有治疗高血压之特效。每天数次用15~20g决明子泡水代茶饮用,为治疗高血压、头晕目眩、视物不清之妙品。

4.桑寄生茶中草药桑寄生为补肾补血药剂。中医临床表明,用桑寄生煎汤代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桑寄生茶的制作方法是,取桑寄生干品15g,煎煮15分钟后饮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5.玉米须茶玉米须不仅具有很好的降血压之功效,而且也具有止泻、止血、利尿和养胃之疗效。泡茶饮用每天数次,每次25~30g。

在临床上应用玉米须治疗因肾炎引起的浮肿和高血压,其疗效尤为明显。

6.草决明茶草决明10g,菊花5g,天麻2g,代茶饮,每日1剂。

不仅可以有较好的稳定血压的作用,并且可使耳聪目明,大便通畅,精力充沛。

7.橘皮饮天麻10g,鲜橘皮20g,两药水煎,代茶饮。可燥湿化痰,平肝息风。天麻甘温,平肝息风。橘皮辛温,可健脾燥湿,化痰和中。

对痰浊内蕴之眩晕有效。

8.决明饮菊花10g,生山楂15g,草决明15g,冰糖适量,三药同煎,去渣取汁,调入冰糖,代茶饮。可清肝疏风,活血化瘀。菊花、草决明清肝明目而降压,山楂活血化瘀而降脂,草决明还能润肠通便。对阴虚阳亢之眩晕兼大便秘结有效。

食疗

1.山楂粥山楂30~40g,粳米100g,砂糖10g。先将山楂入沙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

2.玉米糕新玉米面450g,红糖200g,食用碱4g,熟猪油15g,发酵面50g。把发酵粉和玉米面掺适量清水和成团后发酵,发酵好之后加上述其他原料揉均匀,然后用湿布盖好,饧1个小时。再反复揉已饧好的面团,整块投入蒸锅铺平,用旺火蒸25分钟左右。出笼略凉后刀切为块或菱状即可随意食用。

3.菊花酒菊花、生地黄、枸杞根各1000g。共捣碎,取水10000ml煮至5000ml,用此汁再煮糯米饭2500g。大曲细碎,同拌令匀,入缸密封,候澄清,每天服3次,每服1盏。

4.双耳汤白木耳、黑木耳各10g,冰糖30g。以上同煮为汤,食木耳饮汤,1日3次。

5.紫菜降压五味汤紫菜1块,芹菜2棵,番茄1个,荸荠10个,洋葱半个。芹菜切段,番茄切片,荸荠切块,洋葱切丝。以上同煮为汤,调味食用。

6.车前子粥车前子20g,粳米100g。将车前子装入布袋,加水浓煎取汁,入粳米同煮成粥。

7.夏枯草煲猪肉夏枯草20g,猪瘦肉50g。将猪肉洗净切片与夏枯草一起,文火煲汤。每次饮汤约250ml,每日2次。

8.荷叶粥鲜荷叶一张,粳米100g,白糖适量。先将荷叶洗净煎汤,将汤与粳米同煮成粥,调入白糖。每日1次。

五、生活调养

预防更年期高血压

1.限制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高脂血症的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豆制品、瘦肉、公鸡肉、兔肉、海蜇和鱼类,尤其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以减少胆固醇在肠内的吸收。限制动物脂肪、蛋类、动物内脏等。因为脂肪有促进胆固醇吸收与合成的作用,故可使红细胞聚集、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血流速度减慢、心肌供氧减少,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及有发病倾向者,不应吃糖或适当地加以限制。

2.限制体重超重者要逐步减轻体重,但不宜过快,否则患者会感到不适。患者在减低体重时期应保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即每千克体重需要蛋白质1~1.5g。若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可引起体内脏器耗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因此应进食低脂肪、低糖、正常蛋白质的食物。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如缺乏饱腹感,应多吃蔬菜而不能吃糕点、糖果等。

3.加强体育锻炼每天从事一些户外活动,并持之以恒。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均有好处。体力活动及大运动量,消耗能量大,因而能降低血中脂质。运动能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尤其是脑力劳动者每天早晚可以跑步或散步,开始每天15~30分钟,在适应后再逐步地增加运动量。

4.避免过度紧张生活要有规律,以保持正常的高级神经活动;过度兴奋会使血中胆固醇增高,工作过度紧张,情绪波动都可引起高脂血症,也易引致动脉粥样硬化。

5.戒烟酒长期饮酒者其血液中低浓度脂蛋白高,易引起高脂血症,应戒酒。偶尔饮少量的酒关系不大,但吸烟已肯定成为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应当戒烟。

为什么你的血压老降不下来

有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几个月下来,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如下。

1.不按医嘱、未坚持服药有的患者经常忘记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不定时,随意增减药物及剂量。有的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于是不继续服药。如此用药停停服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对健康不利的。为了保证按医嘱服药,患者自己首先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2.未治好原发病有些患者患的是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增高的血压是这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如果未将原发疾病治好,单纯采取降压措施,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对于发病年龄较轻,特别是在30岁以下者,对于肾脏病史者,对突然血压增高而没有家族史者,要考虑到是否合并有继发性高血压,或本身就是一个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对于这种患者,应首先治疗原发病,一旦原发病好了,血压也自然恢复至正常范围。

3.忽视生活调理,未消除诱因引起血压增高的因素有许多。因此,欲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而必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诱因(如生活无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饮食中食盐量过高、吸烟、嗜酒、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缺少运动及肥胖等),否则,即使降压药物用得再多,往往也难以奏效。

4.用药不当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因其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其治疗原则也是不相同的。目前,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对待每一个人。时下,较普遍认可的原则是:按病情特点选药和联合用药。对于轻型高血压患者,在采用镇静药物;体育、物理疗法、针刺疗法等综合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选择副作用小的中草药或中西医复方制剂。另外,一种药物侧重的只是某一方面,如果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作用,可提高治疗疗效。考虑到某种药物的用量如果较大,其副作用也可能较大,所以多数专家建议使用由小剂量、多种降压药配伍制成的复方制剂。

你该如何自我管理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3.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4.自测血压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并学会自测血压。

5.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6.预防低血压当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时,应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7.要正确认识高血压这种疾病高血压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它并不可怕,如果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休养,照样能够长寿。随着医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心理矛盾和情绪不稳定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胸怀开阔、心情舒畅能起到良好的降压作用,它比服药更重要。高血压患者在安静、优美的环境中遥望远景15~30分钟或欣赏旋律轻松、柔和的音乐,都具有降压作用。平时要保持情绪稳定,无论喜怒哀乐,都要适当控制,不要受到大的精神刺激。生活要有规律,节制房事,保持良好睡眠。

第七节冠心病

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中枢,日夜不停地在跳动着。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计算机分析,我国正常成人一昼夜的心脏跳动次数平均为10万次以上,据上述计算,活到40岁的中年人,其心脏跳动次数已超过14亿次,这意味着中年人的心脏经过漫长岁月的跳动,开始衰老,尤其到了围更年期,动脉硬化的程度以不同速度逐渐加重。心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肥厚,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而口径变小,以致心脏易于发生心肌缺血等损害,即人们常说的冠心病(CHD)。

一、了解冠心病

解剖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肌血、氧的血管,它的解剖形态颇多变异。

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分别开口于升主动脉的左、右冠状动脉瓣窦,有时从主动脉发出另一支较小的副冠状动脉。

前降支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再绕过心尖切迹到达心脏后壁,在后室间沟下1/3处与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相吻合。前降支供血区域有主动脉和肺动脉总干根部、部分左心房壁、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大部分心室间隔(上部和前部)、心尖区和前乳头肌等。

回旋支从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后,沿左房室沟前方紧贴左心耳底部,向左向后行走,再经心脏左缘下行到达膈面。回旋支的供血区域有左心室侧壁和后壁、左心房,有时还供血到心室膈面、前乳头肌、后乳头肌、部分心室间隔、房室结、房室束和窦房结。

右冠状动脉自右冠状动脉瓣窦发出后贴近右心耳底部,沿右房室沟向外向下行。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包括右心房、窦房结、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圆锥、右心室前壁、右心室后壁、心室间隔下1/3和房室结。右冠状动脉占优势的患者还可供血到部分左心室和心尖部。左右冠状动脉在心肌膈面分布区域颇多变异,供血范围较大的冠状动脉分支发生狭窄病变时,心肌缺血损伤的区域就较广,病情更为严重。

冠状动脉的功能

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供。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来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是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他穿支构成弓状网络,然后再分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

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

由于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显然会受制于心肌收缩挤压的影响。

也就是说,心脏收缩时,血液不易通过,只有当其舒张时,心脏方能得到足够的血流,这就是冠状动脉供血的特点。人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每平方毫米约有2500根,相当于每个心肌细胞伴随一根毛细血管,有利于心肌细胞摄取氧和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冠状动脉之间,尚有丰富的吻合支或侧支。冠状动脉虽小,但血流量很大。占心排血量的5%,这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营养,维持它有力地、昼夜不停地跳动。冠状静脉伴随冠状动脉收集代谢后的静脉血,归流于冠状静脉窦,回到右心房。

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常导致心肌梗死。但若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作用。

什么是冠心病

平时我们说的冠心病多数是由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出现胸部不适,即心绞痛。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女性冠心病有哪些特点

女性因为有雌激素的贴心保护,冠心病发病往往较男性要来得晚一些。绝经前妇女,如无糖尿病、无严重的遗传性高脂血症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者较少发生冠心病。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多以为男性容易患心脏病,女性则距离妇科癌症更近一些,尤其是乳腺癌。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21个国家的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心血管疾病监测计划”研究,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女性死于心脏病的危险是乳腺癌的18倍,卒中的危险也比男性高出50%。就说2007年的“疫情”吧,世界卫生组织也作出了这样的预计:全球将有860万妇女死于心血管疾病,而男性只有790万,前者高出后者70多万。美国心脏协会的调查同样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