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产科医师处方手册
13349000000011

第11章 妇科肿瘤(3)

2.辅助检查

(1)B超:卵巢恶性肿瘤多为实性或囊实性,有助于明确肿物有无分隔或乳头,有无腹水,有无肝实质转移。

(2)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涂片找到肿瘤细胞有助于明确分期。

(3)CT:明确肿瘤的性质、有无肝肾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4)造影及内镜检查:胃肠造影、钡灌肠及胃镜、结肠镜检查,有助于了解消化道受累情况及排除原发于胃肠道的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造影有助于淋巴结转移的估计。

(5)腹腔镜:可直视肿物大体外观及观察盆腹腔腹膜有无转移,有助于临床分期。

(6)实验室检查:CA125:上皮性癌,尤其是浆液性上皮性癌CA125常升高。CEA: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及恶性BREnnER瘤中常升高。AFP:内胚窦瘤患者血清AFP水平升高,较具有特异性。在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多胚瘤及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等也可出现AFP的增高。HCG:绒毛膜癌、胚胎癌、多胚瘤及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等,血清HCG水平可以很高。无性细胞瘤,会出现低水平的HCG升高。LDH:在无性细胞瘤可以升高。雌、孕、雄激素:卵巢性索-间质细胞肿瘤多具有内分泌功能(卵巢纤维瘤除外),其中部分睾丸母细胞瘤分泌雄激素。另外,部分恶性BREnnER瘤分泌雌激素。

【鉴别诊断】

1.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肿块多不活动,而且肿物边界不清宫骶韧带处常有散在的触痛结节,易误诊为卵巢上皮癌。

2.盆腔炎性包块 炎性包块多有盆腔感染史,病程长,局部压痛和触痛明显,抗炎治疗有效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3.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表现为腹部不规则且不活动的肿物,边界不清,而且伴有腹水,因此不易与上皮癌相鉴别。但前者有结核史,必要时开腹探查。

4.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 为原发于腹膜的多灶性恶性肿瘤,有时累及卵巢表面。需开腹探查及组织病理学诊断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恶性卵巢肿瘤的治疗,原则上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即使对已经有腹腔内脏器广泛转移者,也不应放弃手术的机会。手术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减小肿瘤负荷,并明确手术分期。在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术后应尽早给予适当方案的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在卵巢癌中应用较少。近年来兴起的免疫治疗对卵巢癌无特效,但是针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化疗间期应用对肿瘤的治疗是有好处的。

(1)手术治疗:对于年轻妇女,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施行切除患侧附件,保留对侧卵巢和子宫的手术。①临床Ⅰa期;②细胞分化好;③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④术中探查或剖视对侧卵巢未发现肿瘤;⑤术后有条件随访者。对于分期超过Ⅰa期的大多数的卵巢恶性肿瘤,施行手术的基本步骤包括:腹腔细胞学检查,盆腹腔全面探查分期,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探查、或活检、或切除,阑尾切除(尤其是黏液性肿瘤)。对于盆腹腔内广泛转移的患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还是应尽量施行标准的细胞减灭术。在综合考虑病灶去除、保持器官完整及患者一般状况的基础上,尽量使残余病灶≤2Cm。二次开腹探查手术应用于:①第一次手术取活检或肿瘤未能全部切除,经过化疗后,肿瘤缩小,估计可手术切除者,可施行二次开腹手术,目的是切除残余肿瘤或子宫。②单侧附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度高者。③术后化疗1年以上,临床检查完全正常,为评价化疗是否继续,可行二次探查术,必须行多点活检,以确定其是否为病理阴性。

(2)放射治疗:无性细胞瘤对放疗最敏感,颗粒细胞瘤中度敏感,因此放疗可用于这两种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

(3)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B超及肿瘤标志物的监测。

治疗后第一年内,每月一次,决定是否需要继续化疗。第2年每1~3个月一次。第3年后每半年一次。以后每年一次。

2.药物治疗原则 主要为化疗药物应用原则。

(1)条件

①恶性肿瘤,并且具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②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8G。

③肝、肾功能正常。

④心电图、胸片正常。

(2)给药途径:静脉全身化疗、腹腔化疗。

(3)化疗方式

①术前化疗:恶性卵巢肿瘤诊断明确或基本明确,临床估计手术困难者,可以先行术前1~2个疗程化疗;有腹水者可抽取腹水后,行腹腔灌注给药。

②术后化疗:术后根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选择用药方案,除Ⅰ期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可施行单一化疗外,多采用联合化疗6~12个疗程,以后根据随访、二探情况及全身状况再决定。③晚期广泛转移患者,伴有严重合并症,不能承受手术。

处方

【注意事项】

1.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有无合并症及其轻重,能否耐受大范围较长时间的手术。手术是否能达到满意,是否需要进行肠切除、脾切除等。若术前估计手术困难,是否先行新辅助化疗。

2.是否需要术后化疗,选择术后化疗的时机,术后早期进行化疗,对疾病控制有利,但是不利于患者恢复,甚至有生命危险。

输卵管癌

【概述】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女性生殖器最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0.3%~1.0%。主要有原发性输卵管腺癌,其次为肉瘤、中胚叶混合瘤、绒癌和鳞癌。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阴道排液、腹痛及腹部肿物称为输卵管癌的三联征,其中阴道排液及腹部肿物称为二联征。阴道排液及出血:典型表现为伴随腹部绞痛的血性水样物流出。腹痛:由于输卵管的蠕动,腹痛呈典型的绞痛特征。腹部肿物:部分患者可在下腹触及肿物。

(2)体征:妇科检查时,可在子宫的一侧或后方触及囊性或囊实性肿物,呈腊肠形,活动受限或固定不动。

2.辅助检查

(1)细胞学检查及诊断性刮宫:可以帮助除外宫颈及宫体的恶性肿瘤。

(2)B超:有助于了解肿瘤为囊性、实性或混合性,但与卵巢癌难以鉴别。

(3)CT及MRI:有助于了解腹腔内脏器或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

(4)实验室检查:原发性输卵管癌或复发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可以作为诊断及监测病情的指标。

【鉴别诊断】

主要与卵巢癌相鉴别,依靠症状及组织病理学诊断。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分期及治疗原则与上皮性卵巢癌相似。治疗首选标准的细胞减灭术,辅之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2.药物治疗原则 主要为化疗药物应用。

3.手术治疗 见卵巢癌。

处方

【注意事项】

1.临床表现卵巢癌类似需要注意在手术中鉴别。

2.输卵管癌的治疗原则和方案与卵巢癌类似,临床效果好于卵巢癌。

(齐政)

滋养细胞肿瘤

【概述】

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根据组织学可将其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又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妇科肿瘤委员会2000年建议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分类可不以组织学为依据,将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合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并根据病变范围再进一步分为两类,若病变局限于子宫,称为无转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若病变出现在子宫以外部位,称为转移性滋养细胞肿瘤。由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在临床表现、发病过程及处理上与其他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存在明显不同,故单列一类。

一、葡萄胎

【概述】

葡萄胎由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而形成,也称水泡状胎块。葡萄胎可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两类,其中大多数为完全性葡萄胎。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较早时间出现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严重的妊娠呕吐,较早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征象,尤其在孕28周前出现子痫前期及出现甲亢征象。

(2)体征:子宫大于停经月份、变软,子宫孕5个月大小时尚不能触及胎体、不能听到胎心、无胎动,应怀疑葡萄胎可能。出现双侧卵巢囊肿,支持诊断。如在阴道排出物中见到葡萄样水泡组织,诊断基本成立。

2.辅助检查

(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常用的HCG测定方法是放射免疫测定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葡萄胎血清中HCG滴度通常高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值,血β-HCG多在100KU/L以上,甚至超过1000KU/L,而且在停经8~10周以后,随着子宫增大仍继续持续上升。但也有少数葡萄胎,尤其是部分性葡萄胎因绒毛退行性变,HCG升高不明显。

近年发现,HCG分子在体内经各种代谢途径生成各种HCG相关分子,包括糖基化HCG、缺刻HCG、游离α亚单位、游离缺刻β亚单位和β核心片段等。在正常妊娠时血液中的主要分子为完整HCG,尿中为β核心片段,而葡萄胎及滋养细胞肿瘤则产生更多的HCG相关分子,因此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若同时测定血和尿中完整HCG及其相关分子,有助于葡萄胎及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超声检查:B型超声检查是诊断葡萄胎的另一重要辅助检查方法,最好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完全性葡萄胎的典型超声影像学表现为子宫明显大于相应孕周,无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等,常可测到两侧或一侧卵巢囊肿。部分性葡萄胎宫腔内可见由水泡状胎块所引起的超声图像改变及胎儿或羊膜腔,胎儿常合并畸形。

(3)组织学诊断:组织学诊断是葡萄胎最重要和最终的诊断方法,葡萄胎每次刮宫的刮出物必须送组织学检查。完全性葡萄胎组织学特征为滋养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绒毛间质水肿,间质血管消失或极稀少。部分性葡萄胎时,在水肿间质可见血管及红细胞,这是胎儿存在的重要证据。

(4)染色体核型的检查:有助于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的鉴别诊断。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部分性葡萄胎为三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