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1334900000068

第68章 政治是一种大智慧·谏于无形

【引言】

进谏的方式可谓多矣,冒死进谏的人固然可敬,但也可怕,其可怕倒不在于有杀头的危险,主要在于会激怒皇上或是上级,结果把事情搞得更糟。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善于巧谏,谏于无形,则是一种更高级的方式。

【事典】

明代正德年间,秦王请求将陕西边界的一块地方封给他。朱宁、江彬等人收了秦王的贿赂,答应下来。皇上也催促大学士赶快草拟诏书。大学士杨廷和、蒋冕等人私下里商议,认为如果拟定了诏书,恐怕会留下后患,将来皇上会找他们的麻烦;不拟诏书,又会忤逆皇上的旨意,所以都以生病为由推辞了,只有梁储接受了草拟诏书的任务。

梁储在诏书中写道:“从前,太祖立下了遗命说:这片土地不能封给藩王。这不是由于吝啬,而是顾虑这片土地又大又肥沃,藩王如果得到了它,再多养一些门客和兵马,必定会因富庶而骄纵不法,如果再加上奸邪之人的诱导,难免做出一些不合礼法的事来,对国家不利。现在,秦王要求把这片土地赐封给他,朕顾念亲爱之情,将土地封给秦王。秦王得到这片土地后,一定不要收留聚集不法之人,不要多养门客兵马,不要听信狂妄者的引诱而去做不法之事,更不要惊扰边境,危害我大明的天下。如果这样,到那时,朕虽然想维护自己的亲人,也做不到了。秦王千万谨慎,不可掉以轻心。”

皇上看了这封诏书,十分惊骇地说:“如果这块土地这样重要,封给藩王会产生这样的危害,这样值得忧虑,还是不要给他好吧!”于是,这件事被搁置下来。

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政治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多次失去职位,虽然每次都是化险为夷,但对他的刺激还是很大的,他能够不计宿怨,往往得力于他的朋友和门客。

孟尝君曾被驱逐出齐国,后又被“平反昭雪”,再次返回齐国,他的政敌当然都十分害怕,担心孟尝君重返政坛后会对他们有所报复。孟尝君的好朋友、著名的辩士谭拾子到齐国的边境上去迎接孟尝君。

谭拾子直言不讳地对孟尝君说:“您对齐国的士大夫是不是有怨恨呢?”孟尝君不加掩饰地说:“是的。”谭拾子又问:“是否把他们都杀掉,您才满意呢?”孟尝君说:“是的。”谭拾子说:“事情总有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总有其发生的原因,您明白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请先生指教。”

“人总有一死,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人在有钱有势时,别人就愿意去接近他,如果贫穷低贱,别人就会离开他,这是事物的本来规律。就让我举个例子吧,早市上人满为患,而夜市上却冷冷清清,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喜欢早市、厌恶夜市,而是因为早市上有人们喜欢的东西,而夜市上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本来如此,您还是别往心里去吧!”

孟尝君听从了谭拾子的话,把他所怨恨的人全都从簿子上划掉,从此不再提起此事。

【评议】

义正辞严,利害分明,借草拟诏书的机会写谏书,实在是太妙了!可谓千古以来风味独绝。那些担心把这片土地给了藩王会留下后患而不敢写诏书的人,说到底还是本领不济。梁储具有如此之高的见识、如此之大的魄力,即使事情有再大的困难,他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之获得成功的。谭拾子以人们赶早市而避夜市来喻人们趋利避害,也是巧妙地说服了孟尝君,不仅保全了一些人,更成全了孟尝君的名声,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