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1334900000062

第62章 政治是一种大智慧·古人的“攻心战”

【引言】

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主审官和嫌疑犯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战场上的敌对双方的关系,所不同的是,战场上主要使用的是武力,而法庭上主要是一场心理战和智谋战。当然,有些法官严刑逼供,已不在此处讨论的范围之内。

【事典】

《聊斋志异》中有一个判案的故事,说是有一桩案子判不清,判案人就把所有的嫌疑犯都集中起来,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他把那些嫌疑犯弄到一个小庙里,对他们说,你们都背靠墙站着,鬼神将在犯人的背上划上符号。过了一会,就命点上灯来查看犯人,果然有一个人的背上有黑色的手印。经过审问,那人就是罪犯。其实,根本不是什么鬼神作判,而是判官掌握了犯人的心理,知道他害怕鬼神在他的背上划上符号,就会忍不住地去涂抹,想消除掉那个符号,结果是自己把墙上的灰涂到自己的背上去了。

在现实当中,这样掌握犯人心理的例子是不少的,例如,前秦的苻融就是其中的典型。他是前秦皇帝苻坚之弟,聪慧超群而又体力雄健,可谓文武双全。他尤其善于断狱,因此被苻坚委以司隶校尉的重任,破过不少疑案。

宋朝的陈襄任浦城县令期间,有人丢了东西,负责捕盗的人捉了几个小偷,但他们都不承认偷盗,而且还相互通气,抱成一团,官府一时难以破案。

陈襄就设法要瓦解他们,说:“某座庙里的大钟能辨认小偷。只要是犯了案的人摸它,就有声,否则就没声。”然后他派差吏先带小偷们上路,他自己则率领同僚们立即赶到大钟所在的寺庙,祭祀一番,并暗地在大钟上涂了墨,再用布帘把钟四周遮住。小偷们到达之后,就命令他们轮流去摸钟,一会儿,叫他们把手伸出来看,只有一个的手上没染上墨。经过审问,查明他就是那个偷了东西的人。

在摸钟时,他怕钟真的会发出声来,所以不敢碰钟,这反而暴露了他的罪行。

胡汲仲在宁海做官时,有一群老太太聚在一座小佛庙里念经,其中一人发觉自己的一件衣服没了。正在这时,胡汲仲恰巧来到这里,那老太太就上前向他诉说了丢衣的事。胡汲仲当场找了一些麦粒放在老太太们的手心上,让她们双手合掌,仍然绕看佛像念经,胡汲仲则在旁边闭目端坐。他说:“我请神佛监督你们,偷衣服人绕行几圈之后,她手掌里的麦粒就该发芽了。”

不一会儿,胡汲仲就观察到,其中一个老太太几次打开手,偷看麦粒。他于是下令把她绑起来,经过审问,这人果然就是偷衣服的。

诱谳也是一种比较高妙的断案艺术。

包拯在民间被传成了青天大老爷,虽然有些理想化的色彩,但他办案也确实有些过人的地方。这里仅举一例。

他被任命为天长县知县不久,便遇到了一桩蹊跷而棘手的案子。一天,有人到县衙告状,说是他家耕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请包大人查明盗贼,予以严惩。按宋朝的法律,私自屠宰耕牛是违法的,可是牛没有舌头,也活不长,实际上也等于杀了人家的耕牛。但要查获这个偷割牛舌头的盗贼,却没有什么线索。

包拯沉思了一会,便对来告状的人说:“你先回家去,把牛杀了,然后把牛肉拿到集市上卖了。”那个人不敢私自杀牛,包拯就给了他一个文书,允许他杀掉那头牛,并告诉他不要声张。告状人回家之后,便按包拯的吩咐做了。

不久,便有人跑到县衙来,说是要揭发有人私自屠宰耕牛。包拯一听,便命人将前来揭发的人带上堂来。经过查问,包拯知道这人要揭发的,正是因牛舌头被割而前来告状的那个人,于是包拯厉声喝问来人:“你为什么把人家的牛割掉舌头,现在又跑来揭发人家私自屠宰耕牛呢?”

那人心中非常震惊,转念一想,也明白了这是个圈套,知道自己的计谋已经败露,便承认了先偷割牛舌头、再等他的邻居私自屠宰耕牛后再来告状、借此来陷害邻居的打算。

唐朝时的裴子云,为人机智,曾任卫州新乡县令,断案常有奇策,有些案例至今令人称道。

新乡县有个人叫王敬,被朝廷征徭役戍边。王敬临行前,将所养六头母牛寄养在舅舅李进家中,对他说:“烦您给予照养,徭役期满我还回来。”

王敬走了五年,他的六头母牛已经生出三十头小牛犊。王敬还乡以后,便找李进要牛。这时有两头老牛已经死亡,李进说:“我只能给你四头老牛了。这些小牛不是你的牛所生,不能给你。”

王敬感到很气愤,他想,舅舅养牛五年,的确辛苦。但他家一头牛也没有,这些牛犊就是自己牛所生,如今却全被舅舅占有了,便向县衙告状。裴子云仔细地听了案情经过,便说:“这好办,不过得委屈你一下。”

裴子云便把王敬送进狱中关起来,然后对衙役们发出命令,捉拿盗牛贼李进!李进正在家中,突然被衙役带进县衙,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裴子云对李进喝道:“大胆盗牛贼,你可知罪?”李进连声喊冤,说:“我是个本分之人,从来没有偷过别人东西。”裴子云说:“你还敢抵赖,你的同伙早已把你供出了。他说,他偷了别人三十头牛犊,就窝藏在你家。”说完,就吩咐道:“来人,带上盗牛之人与之对质。”

衙役们押来了一个人,这个人身穿囚服,手戴刑具,头被布衫包裹着,看不见面目。李进见状,扑通一声跪倒,说:“大人千万不要听信这个贼人的诬告。我有三十头牛犊不假,但不是这个贼人给我的,那是我外甥王敬的牛生的,您如果不信,请把我外甥王敬叫来作证!”

裴子云听了哈哈大笑,他叫人把盗牛贼头上的布衫取掉,对李进说:“这是不是你外甥?”李进抬头一看,这个“盗牛贼”正是外甥王敬。只得认罪,答应把牛如数退还。

裴子云说:“你的外甥也并不想将牛全数索回,你养牛也很辛苦,只是你不可太贪。这样,牛你可以留下几头,其余的还给王敬。”

于是,双方皆敬服。

明朝的王阳明不仅是一个大哲学家,还是一员著名的儒将,在判案时也显示出了他杰出的才能。当时,有个强盗头子王和尚被官府捉拿归案,他供出了同伙多应亨、多邦宰。这两人勇悍异常,但被捕后很快就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忽然,有一天,多应亨的母亲通过兵道,转下来一件请求为自己的儿子辩白开脱的文书,文中说明王和尚可以为证人。王阳明心想,这必定是王和尚接受了多应亨家暗中贿赂的钱财,才答应为他辩解,开脱罪名。

为了揭开这个谜,王阳明在后堂设了桌案,叫一个门客事先秘密地藏在桌帏里面。布置停当后,王阳明就传唤三个强盗来到桌案前,开始复审案子。按事先的安排,审讯中途,衙门里的一个差役前来报告,说迎宾馆有客,王阳明即起身离开后堂。不多时,他再回到室内。这时,门客就从桌子下面钻出来说:“刚才我听见王和尚对两个人说:‘你们要暂且忍受点刑罚,我慢慢地为你们开脱吧!’”三个强盗一见阴谋败露,吓得急忙伏地叩头,连称该死。

王世贞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在判案上也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智慧。有一次,王世贞手下的军官捉到了七个强盗,但其中一个又逃走了。当审问逃走的人是谁时,强盗头子乱供了一个姓名。恰巧,有人叫这个名字,不一会,手下士兵就把叫这个名字的人抓来了,这人却直呼冤枉。为了辨别此人是不是真的强盗,王世贞就让人把强盗头子押在堂下不远处站着,而让那被抓来的人跪在台阶上。这个人穿的鞋是丝织的鞋面,强盗头子曾多次从后面偷看他的脚。这时,王世贞暗地叫过一个差役,让他把被抓来的人蒙上头,押下去,然后由这差役模仿那个被抓的人的模样,并换上了那人的丝面鞋子,再押进堂来。强盗头子不知道已经换了一个人,所以当问他这人是否是那个逃走的同伙时,他就指认了这个穿丝面鞋子的人。王世贞听后大笑说:“你这是把我的差役当成了强盗!”说罢,立即下令放了那个被抓来的无辜者。

【评议】

当然,这些都是成功“攻心战”的例子,是邪不压正的例子,而古代的实际情况是冤案很多,毕竟像王阳明、王世贞这样的官员很少,而昏官、庸官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