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13348700000024

第24章 佛心是力量(3)

佛心领悟

在向自己的目标进军时,要抵抗住纷繁世事的诱惑,抛弃那些会妨碍自己的因素,坚定信念不动摇。同时,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所为与目标相悖,便要立刻改正,这是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成就大事。

佛林百科

世界上的佛教之最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沙盘画:金刚时轮坛城,现保存于中国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艺术馆内。

世界上现存最高的立佛:布德如瓦家拉佛像,位于斯里兰卡的维拉瓦亚镇。

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高的木结构佛塔:释迦塔又名应县木塔、应州塔,位于中国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1056年。塔高六十七点三米,塔基直径三十二点七米。

历经风雨的人生才会有滋味

佛陀格言

没有经历风雨的人生,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什么意义。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偷生,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后来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壶温水。”

不一会儿,小和尚送来了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用温水沏了,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水泡茶?”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呢。”释圆说:“这可是名茶铁观音啊。”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壶沸水。”过了一会儿,小和尚提着一壶沸水进来。释圆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释圆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释圆就这样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茶水,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着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历经风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会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佛心领悟

想让一杯茶清香贻人,茶叶就必须要经得起沸水的反复冲泡,否则就不可能散发出茶香。人生也如茶,只有历经风雨的考验,才会变得有滋有味。

佛心慧语

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坛经·宣诏第九》

想象是一种力量

佛陀格言

心中有自信,才能战胜自己,才能打败对手。

大波是日本一位著名的摔跤手。他体格强壮,且精于摔跤之道。但他有一个弱点:在私下较量时,即使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对手;但在公开表演时,他却腼腆得连他的徒弟也打不败。

大波觉得他应该去求教一位禅师,当时著名的白隐禅师恰好在附近的一座小店中歇脚,于是他便前去叩见,说出了他的问题。

“你的名字叫大波,”禅师指示说,“那么,今晚就在这儿庙中过夜,想象你就是那种巨大的波涛,并不是一个怯场的摔跤手,而是那横扫一切、吞噬一切的狂涛巨浪。你只要如此去做,不久就会成为全国最伟大的摔跤手了。”

禅师休息去了。大波开始打坐,尝试将自己想象成为巨浪。起初,他杂念纷飞,想了许多别的事物;但不久之后,他对波浪愈来愈有感应了,夜愈深而波浪愈来愈大。波浪卷走了瓶中的花卉,甚至连佛堂中的佛像也被淹没了。黎明尚未来到,只见海潮腾涌,庙也不见了。

到了天明,禅师发现大波仍在打坐,微笑着拍了拍这位摔跤家的肩膀,“现在,什么也不能烦恼你了,”他说,“你可以横扫一切了。”

这天大波参加摔跤比赛,大胜而回。自此以后,全日本没有一个人可以把他打败。

佛心领悟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输给对手,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实力不如对方,而是因为我们缺乏自信。不妨想象一下自己――把自己想得很厉害,这样能激发出自己的自信,发挥出自身的潜能。

佛林百科

落发、染衣和受戒

俗人出家为僧,按佛门戒律规定,必须剃除须发,换上袈裟,这就叫落发染衣,以示从此脱离尘俗和烦恼业障。更衣之后,再通过隆重仪式,接受佛教戒律,就叫受戒。因为佛教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的区别,受戒的仪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僧人,在受戒时还要在头上“烧痂”,即在头顶上点燃几个塔形残香头,让其燃烧至熄灭,以示“愿以肉身作香,燃点敬佛”的诚心。烧痂后留下的疤点,俗称之为“戒疤”。由于各人发心的不同,疤的数量也不同。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十二点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现已废除此制。

做什么样的人由自己选择

佛陀格言

你的人生是你的,由你自己来决定。

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开示。

佛陀结金刚座,慈祥地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套上辔头,它能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一扬起鞭子,它一见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迟速缓急,前进后退,都能够揣度得恰到好处,不差毫厘。这是能够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马。

“第二种是好马,当主人的鞭子抽过来的时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马上警觉。但是等鞭子扫到了马尾的毛端时,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驰飞跃,也算得上是反应灵敏、矫健善走的好马。

“第三种是庸马,不管主人多少次扬起鞭子,它见到鞭影,不但毫无反应,甚至皮鞭如雨点般地抽打在皮毛上,它都无动于衷,反应迟钝。等到主人动了怒气,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躯上,它才能开始察觉,顺着主人的命令奔跑,这是后知后觉的庸马。

“第四种是驽马,主人扬鞭之时,它视若无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无知觉;直至主人盛怒之极,它才如梦方醒,放足狂奔,这是愚劣无知、冥顽不化的驽马。”

佛陀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下来,眼光柔和地扫视着众弟子,看到弟子们聚精会神的样子,心里非常满意,继续用庄严而平和的声音说:“弟子们!这四种马好比四种不同的众生。第一种人听闻世间是否有无常变异的现象,生命有陨落生灭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奋起精进,努力创造崭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必等到死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而丧身失命后悔莫及。

“第二种人看到世间的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无常侵逼,也能及时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驰骋。

“第三种人看到自己的亲族好友经历死亡的煎熬,肉身坏灭,看到颠沛困顿的人生,目睹骨肉离别的痛苦,才开始恐怖惊惧,善待生命。好比第三等庸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肤之痛,才能幡然省悟。

“而第四种人当自己病魔侵身,四大离散,如风前残烛的时候,才悔恨当初没有及时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驽马,受到彻骨彻髓的剧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为时过晚了。”

弟子们此时皆已悟道,闭目冥想,自醒自身,思索众生。

佛心领悟

做个积极主动的人,还是做个消极被动的人,全由我们自己来决定。前者是自己的主人,后者是别人的奴隶。

佛心慧语

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大烦恼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维摩经》

善听善想善做才会出人头地

佛陀格言

自己不去努力奋斗,有再多的金钱也会败坏掉。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年轻人,他拥有父亲留下来的大笔遗产,却不知如何管理。他生性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又交了一帮坏朋友,没有多久,就把父亲辛辛苦苦挣下的家产,挥霍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