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1334700000048

第48章 战胜人性的弱点·人情与政治

【引言】

中国有没有法制?有,也没有。说有,是因为法网森严,法制严酷,更有礼大于法;说没有,是因为皇帝家天下,嘴比法大,人情大于法。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就知道中国的传统法制为什么会混乱了。

【事典】

王恢是西汉的一名将军,因为不带兵出击匈奴运送粮草的部队,被最高司法机关逮捕,按军法应当处死。当时,王恢给丞相田蚡送了一千两黄金,请求田蚡替自己说情。田蚡是太后的同母弟,也就是武帝的舅舅,但他不敢直接向皇帝为王恢说情,就求援于自己的姐姐。太后把田蚡的话转告武帝以后,武帝在这件事上倒还是个明白人,他并没有赦免王恢,还是把他杀了。

西汉和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比较多的时期。因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一般说来,外戚干政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西汉文帝刘恒时,有人上告说,周勃想谋反。汉文帝就令最高司法机关逮捕了周勃。法吏对周勃很不礼貌,很不尊重,甚至还想方设法地侮辱他。 在刘恒当皇帝前,吕后一族的外戚专权。当时任太尉的周勃与陈平等人设计消灭了吕太后家掌权的人,周勃的功劳是很大的,他因功被增加封地,赏赐金帛。他把自己所得的赏赐全部送给了汉文帝的舅舅薄昭,当周勃被逮捕以后,薄昭就对他的姐姐——即汉文帝的母亲说了周勃送金给自己的这件事,要求她替周勃说情。太后给汉文帝说了这件事以后,周勃便被释放了。

由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汉代的母后可以干预国家大事似乎是十分正常的事,因此,外戚薄昭、田蚡等人才能够招权纳贿。这些仅仅是史书上有记载的,至于史书没有记载的,肯定还有很多。

宋哲宗赵煦即位时,年龄还小,由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的叔叔高遵裕在带兵西征时违犯了军法,被罢官,宰相蔡确为了献媚讨好,请求太后恢复高遵裕的官职。高太后说:“高遵裕在灵武打仗时,违背法令,使上百万官兵死在疆场,神宗皇帝因此一病不起。他的罪过太大了,不杀头已是侥幸了。我哪里还能照顾私情,违背天下人的意愿呢?”高太后如此圣明,即使出现一百个薄昭、田蚡之类的外戚,也是没有用的。

宋神宗赵顼在位时,支持王安石变法。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天气出现了多年以来没有的干旱,危害了农业生产。赵顼十分很着急,他认为是变法惹恼了上天,便想把一些变法法令废除了。王安石的性格是很固执的,他很生气,与神宗进行争论。宋神宗说:“最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担心国家是否稳定,害怕继续推行新法将更加丧失人心,以至于向我哭诉,我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王安石说:“我知道,两宫所说的话都是外戚向经、曹修说给她们的,外戚的话是不能听的。” 这时,王安石极力推行新法,给人民带来了危害,向经和曹修能够向母后进献忠言,可以称得上是贤明的外戚,但他们的主意被王安石否定了。假如王安石遇上汉代的薄昭、田蚡那样的外戚,又会怎么样呢?

【评议】

外戚干政,在中国历史上本来就是最自然最普遍不过的事情,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的政治是“人情政治”,而外戚又正是因人情而连接起来的,所以,外戚干政特别符合中国的历史国情。至于人们认为外戚不得干政,道理也是再浅显不过的,那就是因为天下是男人的天下,外戚,总是通过女人联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