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13345700000087

第87章 尊与卑

用智慧的方法去保养天性的宁静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庄子

庄子认为,本性自然,无需任何修缮保养。然而人类被自己的欲望所吞噬,被外在的世界所蒙蔽,所以本性被湮没,造成痛苦与烦恼。这个时候,人类才想起了要修缮自己从而回归自己的天然本性了。

但是,世俗的学问与天然的学问完全是两回事,用世俗的学问去穷尽天理自然,回归本初,彻底觉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世俗的学问越钻越钻不出头绪,而且人也越变越固执,所以必须变换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智慧的方法。

用智慧的方法去保养天性的宁静,用天性的宁静去开启智慧的方法,叫做相得益彰。合乎了自然,而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无所不在其中。人之生活无不自然而然,顺其本性,则天性不待修缮而自然完美。若是强行礼乐教化,那么天下就不会安宁了,人类的本性也就丧失了。

古人的生活不求聪明,一切都无知无识,顺其自然,所以阴阳平和,鬼神不扰,四时顺序,万物自得,群生不夭。越往后发展,文明越发达,人类的精神境界却是每况愈下,背离道德,违逆规律,更加回复不到本来的天性中去了。

从这个角度说,是人在背离大道,而大道自然也不会在人世间兴起。那些拥有大道德性的人只好隐居在山林之中了,即使是生活在人世间,那也无法不被隐埋啊。这种情形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天命时机如此,任何人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合乎天命自然,那么真正有道之士便随机而出;不合乎天命自然,那么真正有道之士便隐退而自养,只有保存自身,才能保存火种。

圣哲之人不会随波逐流,但却还得保存自身,那就做到端正自己也就行了。所谓的“得志”,无非是说心灵的平衡,只要能够保持自己心灵的平衡,也就足够了。心灵的平衡或者意志的满足,不在于富贵荣华得多少大小,而在于如何能够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

认识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见乐知悲,见安思危。华轩高冠之时,想着时机反复之后,便不会放肆自己的心灵了。知道那世俗所追求的外在事物都不是真实并且能够拥有的,只不过是暂时寄托而已,然后就不会执着贪婪了。

贪婪外物并且得到了,虽然会快乐,但那是暂时的。一旦加以执着,心灵就会被外物所奴役,丧己失性,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如何能够称为一个真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