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13345700000053

第53章 强弱相对

在事业群体中不搞个人崇拜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

老子的“四不主义”:“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一个有修养的人方正而不生硬,有个性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这是做学问和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吗?

在专制社会里,统治者独断专行,惟恐失去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失去了既得利益。人民失去了自主权,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得不到发挥,致使生活越来越贫穷,国家越来越混乱。于是老子就在心里构想了一种理想社会:圣人施行“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根据人民的心声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法律,不搞形式,不搞个人崇拜,官员们默默无闻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社会就会健康发展……

实践中如何把握和区分强弱,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福布斯富人排行榜》每年都有落榜的,也有上榜的。正因为事物可以转化,所以大家都有奔头,不能狗眼看人低。

不是任何弱小的都向强大的转化,在市场竞争中,尤其是价格竞争,小资本公司就难以战胜大资本公司。虽然世界上凡强大者都曾经过弱小阶段,但却绝非凡弱小者必能发展为强大,你不得不承认。

老子的“强弱观”,只有在作为或然判断时才有真实性;如果作为必然判断,就很荒谬了。问题就在于如何理解事物自身的强与弱,是辩证地相对地理解,还是先验地绝对化地理解?对强弱的认识不要肤浅和先验绝对化。把自己的错误理解强加在老子头上是不对的。老子也承认他不是全知全觉的人,“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

所以,对待一种事物,不能仅仅关注到它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因素,而是要观察到它的多方面因素。这样,就不会被事物现象蒙住,还有,人生受了挫折,也会战胜自己。

人们用塞翁失马的故事来认识祸与福的关系,其错误就在于将偶然性理解为必然性。“失败乃成功之母”,其实,不见得什么事非要经过失败才能成功;相反,如果失败以后不总结经验教训,再多的失败也不能换来成功。

老子的“强弱观”是建立在“孰知其极?其无正也”上,或者说强弱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基础上的相对强弱,而不是先验的绝对的强弱。

所以,老子基于这种相对强弱观推论而来的知雄守雌、坚守柔弱的结论和处世之道,其实也就是说要大家永葆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而不是要大家甘当一个绝对或真正的弱者。

按照老子的学说,物体的成长发展是由其自身的品德所决定的:“道生之而德畜之”,因而德不同,其养育的结果也就不同,而不可能是强弱千篇一律。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人以绝对强弱观来歪曲理解老子知雄守雌、坚守柔弱的处世处事之道,以致使之演变成为真正弱者的教条,信奉“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畏缩保守、固步自封、缺乏强者的开创精神、勃勃生机和阳刚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