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13344500000096

第96章 解放军对湘西土匪的围剿(9)

一是描写了溪州之战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影响。研究土家族族源,必然涉及崛起于湘西割据称雄、历代世袭土官的彭士愁的族属问题。关于溪州(在今永顺县)土官彭士愁的族属,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彭士愁是彭瑊之子,是五代时期从江西省吉安府迁来的。另一种说法是国家民委主编的《土家族简史》的权威观点。该书用历史资料和土家语言论证彭士愁是溪州土著人。《宋史》早就记载:“北江蛮酋最大者曰彭氏,世有溪州”。著名专家谭其骧也曾撰文论证彭士愁为“蛮族血统”。五代后梁开平年间,彭士愁任溪州刺史,统辖二十个羁縻州。五代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彭士愁亲率土家士兵一万多人攻打楚属辰州和澧州。楚王马希范派遣左静江指挥使刘勍、决胜指挥使廖匡齐率兵五千反击,彭士愁军退回溪州。同年11月,彭士愁退守保山寨,廖匡齐率兵沿梯攻打。土家将士箭石俱下,击退楚军,廖匡齐战死。次年春天,刘勍用火箭攻破山寨,彭士愁看见士兵死亡惨重,夺险向锦州(在今永顺县境)撤退,并且派遣次子彭师杲带领覃行方等人携带锦州、溪州和奖州牌印请降。经过谈判,结束溪州之战。双方缔结盟约,在溪州会溪坪用五千斤铜铸立铜柱,由楚天策府学士李弘皋撰写《复溪州铜柱记》,仍授彭士愁为溪州刺史。这就是保存至今的“溪州铜柱铭文”。195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因建凤滩电站,遂将溪州铜柱迁至永顺县王村。

二是叙述了大湘西土司机构的设置过程。学术界认为:大湘西土司制度滥觞于唐宋,完善于元明。元朝统治者总结唐宋时期推行羁縻政策的经验,创立了蒙、夷分治之法,官有土官、流官之分,始有土司之名。从元代起,封建王朝始在土家地区建立土司制度。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土司制度的形成使封建王朝对土家地区的控制加强,由唐宋时期松驰的羁縻政策变为能够实施有效的控制。元明统治者对愿意归附的土家、酋长委以宣慰使、宣抚使和安抚使等土司官职,并且准其世代承袭。但是,土司王的承袭、升降以及机构置废都必须听命于朝廷。《大湘西土司》叙述了永顺宣慰司、保靖宣慰司、桑植宣慰司、柿溪宣抚司和茅冈长官司的设置经过及其首任土司王。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彭万潜始称永顺安抚司。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彭天宝奉命升为永顺宣慰司。元末,彭世雄始称保靖安抚司。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彭万里奉诏升为保靖宣慰司,隶属湖广都指挥使司。《大湘西土司》还简介了桑植宣慰司向仲山和茅冈(在今永定区境内)长官司覃添佑的战功。

三是讲述了元末明初土家覃垕起义的经过及其传奇故事。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土家首领覃垕联络夏克武等土民万余人,响应徐寿辉红巾军的号召,加入元末农民起义队伍,赶走了茅冈宣慰都元帅府土官吴邀。元朝派任文达率兵分两路围攻茅冈寨。覃垕在七年寨隘口设兵;用木、擂石重创元军。又在神档坪、印花桥再败元军,乘胜攻占慈利州。据《明太祖实录》载:元代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置慈利宣抚司,秩正三品,以其土官覃垕、夏克武为宣抚使”。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继续实行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政策。覃垕王带领土家人民揭开明初农民起义序幕后,明太祖于洪武三年(1370年)命令湖广平章杨璟率军四万抵达慈利,首战覃垕寨,再战于桥头肖家峪。覃垕王率兵退至永顺县羊峰山,双方对峙多时。起义军被围后,覃垕王遣人诈降,杨璟命令部将黄永谦与之谈判,被覃垕王扣押。朱洪武又令参议戴德率兵助战,与杨璟合兵力攻,覃垕王才率士兵退回茅冈寨。次年,明太祖诏命江夏侯周德兴统兵十万再次征讨,并且调添平所(在今石门县)千户覃添顺为先锋,攻打索溪峪百丈峡。覃添顺妻子易淑贞一边让褡裢中的婴儿吃奶,一边用剑杀死士兵田大等人。覃垕王见势不妙,速令其余士兵退出百丈峡。周德兴合兵攻克龙伏关、黑枞关和温塘关,直逼七年寨,久攻不下。后来,周德兴悬赏:“哪个捉到覃垕,就封他为谷用元帅”。覃垕女婿朱思济做官心切,入寨劝说:“慈利有个龙岩寨,千军万马打不开。岳父何不留人守此,亲自前往龙岩寨,以为犄角之势”。覃垕听信女婿之言,带领护卫何英、姚祖去守龙岩寨。朱思济买通何、姚二人,在灭亲垭把覃垕捉住,送到关门岩囚笼峪关进站笼,解往京城,在当年阴历六月六日被凌迟处死。因此,慈利县土家人至今流传民谣:“要想打开龙岩寨,除非河鹰(何英)鹞子(姚祖)来”。土家族覃垕王起义留下的名胜古迹遍布茅岩河风景区,成为我市西线旅游的人文旅游资源。

四是歌颂了土家人明代抗倭的赫赫战功。日本人自古以来觊觎中国。多数人知道中国抗日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很少人知晓早在明代,土家祖先就曾打败日本鬼子的祖宗。《大湘西土司》在《征剿倭患建奇功》一章中讴歌了我国民族英雄抗倭的辉煌战绩。明代嘉靖年间,日本海盗多次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诏令张经总督东南各省军务,征调湖广士兵前往抗倭。永顺宣慰司彭翼南、保靖宣慰司彭荩臣、桑植宣慰司向仕禄、茅冈长官司覃尧之和九溪卫麻寮所(在今慈利县)千户唐仁各率士兵数千,积极应征,抗倭戍边。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永顺和保靖士兵与倭寇初战松江胜墩,斩首300余级,首战告捷;再战常熟三丈浦,俘斩280多人。五月,保靖士兵败倭寇于石塘湾,倭寇向平望逃窜。总兵俞大猷率领士兵拦路截击,倭寇受创,奔至王江泾。保靖士兵乘胜追击,斩倭寇1900多人,被《明史》誉为“东南战功第一”。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宁波舟山倭寇负隅顽抗,俞大猷指挥桑植土司和麻寮所等士兵焚烧倭营,倭寇多被杀死,取得了舟山大捷。

五是阐述了土司“改土归流”的历程及其作用。《大湘西土司》最后用大量篇幅详细地描述了“改土归流”的前因后果。清朝初期,清王朝对少数民族继续采取“以夷制夷”政策。各地土司只要归顺,即准袭职。土司久居其地,拥兵争斗,影响安定。桑植土司与永顺、茅冈各土司互相仇杀,民不堪命。在土司统治下,剥削残酷,劳役繁重,束缚生产力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桎梏。所以,总督鄂尔泰向朝廷建议实施“改土归流”政策,大湘西土司在全国“改土归流”大潮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先后改土。清政府密令彝陵镇总兵官整饬营伍,又调衡州副将周一德署九溪协事,澧州、永定两营兵马听其节制。永顺土司、茅冈土司和麻寮所土官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被迫改土。保靖土司、桑植土司迟疑不决。雍正四年,土经历唐宗圣等人请求改土归流。朝廷颁旨缴出印篆,桑植末代土司王向国栋被安置到河南省。雍正七年(1729年),以桑植土司和安福所地置桑植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茅冈末代土司王覃纯一纳土,以其地及永定卫置永定县。“改土归流”改革了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促进了大湘西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

(原载《张家界日报》)

历史的、民族的、人文的大湘西

覃代伦

由湘西作家李康学撰文、摄影家罗兆勇摄影、出版人覃代伦配图的“大湘西三部曲”,历时3年,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全面、真实、本色地解读了历史的大湘西,民族的大湘西,人文的大湘西。黄永玉先生曾说:“这是几本湘西的书。”

历史的大湘西

神秘诡异的土司王朝,中国历史中的异数,在大湘西涓涓流淌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一枝独秀。《大湘西土司》,被誉为大湘西版的《尘埃落定》,以章回演义的文体,配以54幅精美图片,全方位解读了大湘西长达千年的古代土司史。全书以历史史实为经,从唐末五代时期老蛮头土司王吴著冲传令招驸马着笔,声色并茂地描述了溪州之战竖铜柱(五代)、福石宠迁居老司城(元代)、覃后王起义惊明廷(明初)、彭翼南征倭建奇功(明嘉靖年间)、向国栋负屈河南(清雍正年间)……清廷改土归流,大湘西千年历史中著名的永顺土司、保靖土司、桑植土司和大庸茅岗土司,中国历史中的历类王朝,从此灰飞烟灭了。

神奇而古老的土司王朝虽然灭亡了,但历史仍在继续。《大湘西演义》以洋洋30万言、88幅精美图片,另类解读了大湘西英雄与豪强争雄、文人骚客辈出的近代史。该书从清咸丰二年“田兴恕刺臂入篁军,左宗棠刀下救乡党”落笔,历经田应诏湘西独立,熊希龄北京拜相,隆子雍革屯起义,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止于1952年“湘西不倒翁”陈渠珍病逝长沙,百年大湘西近代史,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多达33个,正是他们与大湘西上千万山民,共同演绎了大湘西那段血雨腥风、变幻莫测的沉甸甸的近代史。

走进大湘西现代史,你会发现:大湘西三大强人与国民政府共同演绎了那段血色历史。《大湘西匪殇》以洋洋洒洒32万言、56幅图片,从“鼠王出世”落笔,历经郎舅反目、绿林征战、迎娶压寨夫人、招安受骗、鹤峰脱险、八面山上,到柯溪毙命,最终走上穷途末路。大湘西第一大强人鼠王瞿伯阶、第二大强人彭叫驴子彭春荣、第三大强人古丈魔王张平与国民党38军军长傅忠芳、国民党86军军长朱鼎卿、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以及国民政府大员薛岳、何键、宋希濂等两大势力在大湘西山水密林间的角力,成就了大湘西血迹斑斑的现代史。

但是,真正改写大湘西现代史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正是47军的闪电进击,才真正结束了大湘西的百年匪患。从此,大湘西的天,才是蓝蓝的天!

民族的大湘西

如果说,历史的大湘西让你感觉沉重,那么,民族的大湘西,就会让你感觉神奇。

大湘西,首先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大湘西。在《大湘西土司》中,我们看到,清王朝推行的改土归流的国策,让大批汉族军民迁移大湘西屯垦戍边、繁育子孙,与原住民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杂居混居,各民族共存共荣的社会环境日渐形成。在改土归流的历史进程中,开明如彭翼南的土司王们附庸风雅,兴汉学,筑边墙,与中央政府委任的流官们吟诗作赋,诗酒风流,使原住的彭、田、向、覃、龙、石、麻、隆八大家族接受汉文明洗礼的同时,形成了民族文化的互动或联姻。

正因为民族文化的互动或联姻,大湘西曾经诡异的些许民俗逐渐成为历史的灰尘早已消失:翻看《大湘西土司》,我们可以读到“唐宗圣首次叛主,向国柱宫中被刺”,好色的桑植土司王向国柱用“初夜权”折磨美好的爱情与婚姻;为了“灵魂归乡,入土为安”,保靖土司王彭虎臣征广西岑猛,千里“赶尸”回故乡。翻开《大湘西匪殇》,我们从鼠王瞿伯阶迎娶压寨夫人田幺妹和古丈魔王张平抢婚压寨夫人杨炳莲,可见古老民族“抢婚”的遗俗。翻开《大湘西演义》,我们可以读到土家人祭神的梯玛神歌与祀祖的打绕棺、“点亮”,这些民俗尽管有些许迷信的色彩,但这是大湘西的历史民俗,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我们不能纂改历史,我们只能还一份历史的真实,还一份历史的神奇。

翻开《大湘西演义》,我们还可以佐证劳动创造了美。土家人修吊脚楼,必唱上梁歌;土家人在山坡上劳动,必打薅草锣鼓;正月十五,土家人在摆手堂跳摆手舞,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土家人在坪塔上跳茅古斯,也为演绎劳动之美,生育之福……人文的大湘西事实是,大湘西,真正是人杰地灵的宝地。除了举世闻名的张家界,惊险奇绝的猛洞河,美轮美奂的凤凰城,《大湘西土司》中举世闻名的溪州铜柱,虽是汉楚战争的盟约,却有土司王彭士愁人文王国的理念。永顺土司王彭明辅礼待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敢与汉人一流才子诗词唱和,后世传为佳话。文人土司王彭翼南建翼南书院,一方面重视教育后学,兴汉学,另一方面吟诗作画倡汉化,被称为文治武功兼具的大湘西的“李后主”……《大湘西演义》中,民国总理熊希龄卸任后不当寓公,却创办香山慈幼院,开创中国幼教之先河;“湘西王”陈渠珍发现小文书沈从文写得一笔好小楷,便赠数十光洋资助他到北京求学,才使凤凰县一个小麻雀最终变成一只金凤凰;贺龙厚葬大姐贺英,彰显革命家和军事家的人文关怀……《大湘西匪殇》中,那些提着脑袋讨生活的绿林好汉们和压寨夫人们,也并不是只知一味的打打杀杀,抢抢夺夺,成千夫所指。湘西第一大强人瞿伯阶冲冠一怒为红颜,攻龙山县城抢回美妻田幺妹;第二大强人彭叫驴子缴枪救母,杀石堤西区长救发妻,其妻周纯莲守坟哭夫……这些真实的历史史实,凸显了他们很男人的一面,很人性的一面,以及双重的人格。历史长河中的他们,是大湘西曾经的代表,他们的言与行,是大湘西天人合一历史形态中深情、靓丽、饱满且性情的一笔又一笔,图说着最本色的、最人文的大湘西。

(原载《中国民族》杂志)

大湘西历史文明的众生相

——兼评民族出版社版《大湘西写真集》丛书

覃代伦

唉!都错过了

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

故事一串串

像挂在树梢尖上的

冬天凋零的干果

已经痛苦得提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