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13341900000009

第9章 常见内科疾病首选药物方略(8)

【诊断标准】

1.临床方面慢性腹泻,黏液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患者仅有便秘或不出现血便,亦应加以重视。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口腔、眼、浆膜、皮肤、肝脾等肠道外的临床表现。

2.乙状结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所见

(1)受累结肠黏膜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往往累及其他结肠,为弥漫性分布。

(2)肠黏膜外观粗糙不平,呈现细颗粒状,组织脆弱易出血,或可覆盖有脓性分泌物,似一层薄苔附着。

(3)结肠袋往往变平或变钝,以至消失,有时可见到多个大小不等的假性息肉。结肠黏膜活检病理变化呈现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到黏膜糜烂、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改变。

3.钡剂灌肠所见

(1)结肠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或结肠呈管状外观。

(2)多发性溃疡或多发性假性息肉表现。

(3)结肠黏膜粗糙、紊乱或可见细颗粒样变化。

4.病理检查在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特异性感染性结肠炎与肉芽肿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的前提下,可参照以下标准予以诊断。

(1)根据临床方面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之(1)、(2)、(3)三项中之一项和(或)黏膜活检可以诊断为本病。

(2)根据临床方面和钡剂灌肠有(1)、(2)、(3)三项中之一者可以诊断为本病。

(3)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可以诊断为本病。

(4)临床方面有典型症状或有典型既往史,而此次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无典型变化者,应列为“疑诊”,予以追踪检查。

【治疗】

1.一般治疗

(1)急性期或病情严重时应卧床休息。

(2)避免精神紧张和忧虑。

(3)饮食以软食、易消化、富于营养与足够热量为原则。

(4)补液、输血。

(5)间断使用鸦片制剂和抗胆碱能药物。

(6)纠正电解质紊乱。

(7)禁食乳制品和面食。

2.药物选择

(1)首选药物

①复方苯乙哌啶: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片。

②山莨菪碱:口服,每日3次,每次10mg。

③普鲁本辛:口服,每日3次,每次15mg。

④柳氮磺吡啶(SASP):口服,发作期每日3~4次,每次1~1.6g。病情好转后每日3次,每次0.5~1g,疗程为1年以上。

(2)次选药物

①ACTH: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20~40U。

②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200~300mg。

③泼尼松:口服,每日3次,每次10~20mg;症状明显好转后,泼尼松20~30mg/d维持,逐渐减量。

④硫唑嘌呤:口服,每日1次或分次,每日1.5~2mg/kg。

⑤广谱抗生素:适用于出现并发症或病情严重时,活动期可应用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甲硝唑和庆大霉素可以单用,更主张适当配伍联用。

(3)局部治疗:病变仅累及直肠、乙状结肠者可用琥珀酰氢化可的松100mg,加云南白药或锡类散1g,庆大霉素16万U,小檗碱(黄连素)1g,生理盐水或0.5%普鲁卡因10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

(4)外科治疗:适用于肠穿孔、大量或反复严重出血、急性结肠扩张、肠腔狭窄并发肠梗阻、多发性息肉或有恶变者。

(5)中医药治疗

①补脾益肠丸:每日3次,每次6g。

②中医方剂一(参苓白术散加减)

组成党参16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6g,砂仁9g,陈皮6g,桔梗6g,白扁豆12g,山药30g,莲子肉12g,炒薏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剂。若大便夹黏液脓血,加黄连6g,藿香16g;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加黄芪30g,升麻6g,益气升清止泻。

③中医方剂二(痛泻要方加减)

组成白术12g,白芍16g,陈皮12g,防风9g,黄连9g,木香9g,炙甘草9g。水煎服,每日1剂。若见腹痛隐隐,倦怠乏力者,加党参16g,山药30g,炒白扁豆16g,若排便不畅,矢气频繁者加枳实9g,槟榔9g。

二十二、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hypertensivedisease )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而由已知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则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通常,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我国目前估测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在1.6亿人。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性别差异不明显,青年期男性较高,中年期女性较高;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增高。

许多大样本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群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即血压水平越高,心脑血管病发生率越高。而一系列大规模高血压药物治疗以事件为观察终点的临床试验,均表明有效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可使高血压患者脑卒中事件下降35%~40%;心肌梗死减少20%~25%;心力衰竭减少50%。然而目前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尽管只有很少的疾病像高血压那样被研究得如此透彻并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但对它的治疗效果却仍不尽人意。

【病因】

人体血压的调节及保持一定的血压水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认为有高级中枢神经和周围反射的整合作用,有体液和血管因素的影响。至今,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本病是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神经类型或内分泌特点的基础上加以多种因素如肥胖、食盐过多、少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及精神创伤等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本病多属于中医学“肝风”、“肝火”、“肝阳上亢”等范畴。

【临床表现】

1.缓进型高血压病多为中青年时隐匿起病,病程发展缓慢。早期仅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时易有血压升高,去除原因或休息后可恢复,称为波动性高血压。进一步发展,血压可趋向持续性升高或波动幅度变小。患者可出现头痛、头胀、头晕,颈部紧绷感,部分病人有失眠、乏力及工作能力下降等。

长期的高血压易并发心、脑、肾的损害。其并发的脑血管意外又分为缺血性脑梗死和脑出血。临床症状依据病变的种类、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很大差别。轻者仅出现一时的头痛、恶心、眩晕、一过性失明、失语、吞咽困难及肢体活动不灵等,重者出现昏迷、偏瘫等。多年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脏病比例高达90%左右,心电图、X 线、心脏超声可显示左心室增大或左心衰竭。临床主要表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肾血管因血压高度和病程长短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硬化,临床表现为轻、中度蛋白尿,尿浓缩功能减退,血尿素氮、肌酐常增高,最终可出现尿毒症。另外,严重高血压可促使形成主动脉夹层并破裂。

2.急进型高血压病临床症状基本类似缓进型高血压病,但更为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明显,肾功能恶化快。又称恶性高血压,一般患者常于数月或1~2年内出现严重的心、脑、肾损害,常死于尿毒症。

【诊断】

高血压病的诊断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确定血压是否高于正常;②除外症状性高血压;③高血压分期、分级;④重要脏器心、脑、肾功能估计;⑤有无合并可影响高血压病治疗及发展的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目前,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仍采用国际统一的WHO/ISH 分类方法。

1.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见下表。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120<80

正常血压<130<85

正常高值130~13985~89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90

2.危险分层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糖尿病、吸烟、高血脂、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等均为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我国新的指南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及靶器官受损情况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很高危险组。

低危组高血压水平1级,不伴有上述危险因素。

中危组高血压水平2级或1~2级伴有1~2个上述危险因素。

高危组高血压水平1~2级兼有3种或更多的危险因素。很高危组高血压水平3级同时有1种以上的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有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

危险分层越高的病人治疗应越积极。

【治疗】

高血压病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降压药物治疗。治疗高血压病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患者靶器官损害及其所致的死亡。治疗的目标血压新指南设定在140/90mmHg。对合并有靶器官损害和(或)糖尿病时,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尤其应重视降低收缩压。

1.非药物治疗即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减体重、戒烟、限酒、限盐、运动。实际上,对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给予非药物治疗。因为这将有助于控制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但是,非药物治疗不能作为延迟或放弃药物治疗的理由。

2.降压药物治疗近年来,降压药物的治疗发展迅速。临床常用的降压药有六大类: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α-受体阻滞药。前五种降压药均可作为降压治疗的初始用药和维持用药。α-受体阻滞药也可考虑应用(尤其在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因许多试验结果表明,降压治疗的得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于降压药物的。理想降压药物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降压作用稳定、持久,服用方便,最好每日只服用1次;可延缓或逆转靶器官的损害;对机体代谢无不良影响且价格便宜。高血压病人通常需要终生降压治疗,所用降压药物不宜频繁更换。

(1)首选药物

①利尿降压药

a.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口服,每日1次,每次12.5~25mg。

b.吲达帕胺:口服,每日1次,每次1.25~2.5mg。

以上药物痛风患者、低钾者禁用,糖尿病、高血钙及高血脂患者慎用。

②β-受体阻滞药

a.阿替洛尔:口服,每日1次,每次25~100mg。

b.美托洛尔:口服,每日1~2次,每次25~50mg。

c.比索洛尔:口服,每日1次,每次2.5~10mg。

注意:此类药物不宜用于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周围血管病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慎用。

③钙拮抗药

a.硝苯地平缓(控)释片:口服,30~60mg,每日1次。

b.氨氯地平:口服,2.5~10mg,每日1次。

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

a.卡托普利:口服,25~100mg/d,每日2次。b.依那普利:口服,2.5~40mg/d,每日1~2次。c.苯那普利:口服,10~30mg/d,每日1次。d.福辛普利:口服,10~40mg/d,每日1次。

注意:此类药妊娠、高血钾及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

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a.氯沙坦:口服,25~100mg/d,每日1次。b.缬沙坦:口服,80~160mg/d,每日1次。c.依贝沙坦:口服,150mg/d,每日1次。禁忌证同ACEI。

(2)次选药物

①利尿降压药

a.氨苯蝶啶:口服,50~100mg/d,每日1~2次。

b.阿米洛利:口服,5~10mg/d,每日1~2次。

以上两种药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正在服用ACEI和钾盐者慎用。痛风患者禁用。

c.螺内酯(安体舒通):口服,20~50mg/d,每日1~2次。

d.依普利酮:口服,50~100mg/d,每日1~2次。以上两种药高血钾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②钙拮抗药

a.地尔硫卓普通片:口服,90~180mg/d,每日3次,或缓释片90~180mg:口服,每日1次。

b.维拉帕米普通片:口服,120~240mg/d,每日3次,或缓释片120~240mg/d,每日1次。

有心脏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低下者慎用。

③β-受体阻滞药

普萘洛尔(心得安):口服,30~90mg/d,每日3次。

④α-受体阻滞药

a.多沙唑嗪:口服,1~10mg,每日1次。b.特拉唑嗪:口服,1~10mg/d,每日1~2次。c.哌唑嗪:口服,2~10mg/d,每日2~3次。注意:有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高血压病人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