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13341900000023

第23章 常见外科疾病首选药物方略(4)

【治疗】

1.首选药物

(1)布洛芬(芬必得):口服,每日2次,每次1粒。

(2)扶他林软膏:外用,取适量涂局部轻轻揉搓,每日3~4次。

(3)奇正消痛贴膏:外用,每贴敷24h。

注意:使用扶他林软膏30min 后再贴敷奇正膏,并且要卧床休息。必要时也可理疗、按摩或针灸,但在受伤24h 后进行最好。奇正膏孕妇慎用,对胶布过敏者禁用。

2.次选药物

(1)布桂嗪(强痛定):口服,每日3次,每次30~60mg。

(2)酸痛康喷剂:外用,每日3次,每次3~5喷,然后按摩5min,至局部发热为好。

(3)精制狗皮膏:外用,每贴敷24h。

注意:酸痛康喷剂孕妇慎用,对胶布过敏者精制狗皮膏禁用。

3.中医药治疗

(1)跌打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1丸。

(2)健步虎潜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1丸。

(3)中医方剂一(舒筋通络汤)

组成艾叶20g,秦艽20g,桑枝15g,赤芍15g,防风9g,透骨草15g。加水2000ml,煎煮30min,待药液温度稍降后,用毛巾浸透药液敷于患处,每日2次,每次30min,1剂用2d。

(4)中医方剂二(活血消风汤加味)

组成苏木、红花、当归、赤芍各15g,陈皮、威灵仙、续断、防风、川牛膝、乳香、没药、白芷各9g。用法同方剂一。

十五、慢性腰腿痛

有资料显示,超过80%的人一生中有腰腿痛的病史,而这些腰腿痛多发生在30岁以后,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也亦逐渐增加。许多腰腿痛的发作是自限性的,也就是说即使不治疗也能自然缓解,但有些人会转为慢性,而慢性腰腿痛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影响非常大。因此,一旦出现腰腿痛不能大意,要积极防治。

【病因】

腰腿痛的病因主要是腰椎的退行性改变,退变是一个长期磨损和撕裂的过程,又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造成的。当人们每天使用腰部的时候,椎间盘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力量,久之就会造成椎间盘纤维环的破损、骨刺形成及局部炎症等,最终使神经根受压,引起腰腿痛。另外,所谓的腰椎滑脱学说,也可以造成慢性腰腿痛。还有一些情况也可导致并加重腰椎的退变引起慢性腰腿痛,如长期的重体力劳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体位以及间接或直接的腰部损伤等。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症状是腰腿痛,通常是从下腰部开始,可放射到臀部和大腿,但一般很少放射至膝关节以下。部分病人由于神经根受压,引起所谓的坐骨神经痛,此时弯腰、走路、咳嗽、打喷嚏都会使疼痛加重。

【诊断】

除根据上述症状外,常用的检查方法是腰椎X 线片,有无腰椎骨性结构的改变、骨质增生、侧弯、椎体的滑脱、脊柱的稳定性、骨折、感染、肿瘤等。必要时也可做腰椎CT 和磁共振,以及肌电图等,都有利于诊断。

【治疗】

1.首选药物

(1)布洛芬(芬必得):口服,每日2次,每次1粒。

(2)吲哚美辛(消炎痛):口服,每日3次,每次25mg。

(3)扶他林软膏:外用,每日2~3次,每次适量。

2.次选药物

(1)0.5%普鲁卡因:5~10ml,加强的松龙1ml,痛点局部注射。

(2)奇正消炎痛贴膏:外用,每贴敷24h,5贴为1个疗程。

3.中医药治疗

(1)散风活络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2g。

(2)壮骨关节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6g。

(3)天龙酸痛康喷剂:每日2~3次,每次3~5喷,然后按摩5~10min,至患处发热。

(4)中医方剂一(消痹一号)

组成当归50g,红花30g,乳香20g,没药20g,牛膝15g,醋30ml。将上述药物浸入醋内4h,再加水2000ml,加热煎煮20min,过滤去渣,待药液降至50℃时,用毛巾蘸洗液揉擦患处,并在痛域热敷,每次30min,每日1~2次。

(5)中医方剂二(消痹二号)

组成独活12g,桑寄生30g,秦艽9g,防风9g,杜仲15g,牛膝15g,细辛6g,当归9g,川芎9g,桂心9g,白芍30g,生地黄15g,人参9g,茯苓12g。水煎服,每日1剂。

十六、坐骨神经痛

【病因】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最粗的神经,来自第4腰椎、第5腰椎和第1骶椎、第2骶椎神经根,支配下肢大部分肌肉的运动和感觉。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继发于腰椎间盘突出;其他可能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坐骨神经炎、脊椎与椎管病变(外伤、腰椎结核、癌肿转移、椎管内肿瘤、椎管狭窄)、盆腔疾病(骨盆骨折、盆腔肿瘤)、肌肉和筋膜的病变,以及带状疱疹、肥胖、扁平足和外伤,另外,还有坐骨神经本身的损伤(股骨骨折、臀部注射位置不当、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的特征是疼痛。疼痛从臀部或大腿后面向下放射到小腿部和足部。坐骨神经炎以腿痛为主,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常伴随着背痛。疼痛于咳嗽、打喷嚏及排便用力时加重。疼痛呈钝痛、烧灼或针刺样痛,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患者常有特殊的疼痛姿势,即卧时向健侧卧,患侧膝部微屈,坐时健侧臀部着力,站时身体向健侧倾斜。

【诊断】

根据以上所述疼痛的特点、部位、放射方向和特殊的疼痛姿势,以及必要的检查,即直腿抬高致下肢后方牵扯痛,背屈足背疼痛加剧,直立时患腿呈屈曲状,脊柱常侧突,身体弯向健侧,基本上可初步诊断。确诊还要做一些相关的辅助检查,如X 线片、CT 或磁共振,以明确病因。

【治疗】

1.首选药物

(1)布洛芬(芬必得):口服,每日2次,每次1粒。

(2)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μg,每日1次,肌内注射。

2.次选药物

(1)撒烈痛:口服,每日3次,每次1片。

(2)弥可保:口服,每日3次,每次1片。

3.中医药治疗

(1)壮骨关节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6g。

(2)奇正消痛贴膏,外用,每日1贴,5贴为1个疗程。

(3)中医方剂一(养血祛风消痹汤加味)

组成当归、桂枝、羌活、独活、白芍、五加皮、续断各12g,牛膝15g,鸡血藤、秦艽、狗脊各30g,防风9g。水煎服,每日1剂。

(4)中医方剂二(归红通络汤)

组成当归100g,红花100g。加水2000ml,煎煮20min,过滤去渣,待洗液降温至50℃时,取毛巾蘸洗液,从腰臀至下肢足部揉擦患处,最后用洗液热敷环跳穴。每次洗敷30min,早晚各1次。

十七、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年男性。主要是指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

【病因】

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先天静脉壁软弱,静脉扩张以致静脉瓣膜闭锁不全,这样可致血液倒流、淤积;其次是由于职业因素,如车工、教师、搬运工、售货员、交通警察、外科医师、举重运动员等长时间站立工作,使下肢静脉壁的血柱变直,并延长其高度,下肢静脉内的压力也显著增大,常此以久,引起下肢静脉的扩张和伸长。另外,盆腔内肿物、妊娠等都可压迫髂外静脉,也能继发下肢静脉曲张。

【临床表现】

起初可无明显症状,有些患者会感到下肢沉重、酸胀,走路易疲劳,但休息后可缓解。如果不引起重视,患肢小腿浅静脉逐渐隆起、扩张,有时可蜷曲成团状或囊状,尤以站立时明显,腿抬高后消失。病程长者,小腿下端、踝部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瘙痒及湿疹样改变。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红肿硬块、压痛等血栓性静脉炎的表现。另外,曲张的静脉易损伤发生出血,或感染形成溃疡。

【诊断】

本病的诊断比较容易,常根据症状和体征即可诊断。必要时可做静脉测压、静脉造影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

【治疗】

1.首选药物

(1)地奥司明:口服,每日2次,每次0.5g。

(2)维脑路通:口服,每日3次,每次200~400mg。

2.次选药物硬化剂注射疗法,病人平卧,选用细针穿刺静脉,穿刺点上下各用手指压迫,使该静脉处于空虚状态,一处注射0.5ml,维持手指压迫1min,局部用纱布卷压迫,自足踝至注射处近侧穿弹力袜或缠绕弹力绷带后,立即开始活动,大腿部维持压迫1周,小腿部压迫约6周。此方法适用于局部的病变,或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即处理残留的静脉曲张。

3.中医药治疗

(1)活血祛风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9g。

(2)通经活血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9g。

(3)中医方剂一(补气活血通络汤)

组成生黄芪30g,红花15g,鸡血藤20g,牛膝9g,木瓜9g,赤芍、白芍各9g,当归20g,苏木20g,党参25g。加水至3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先熏后洗,每日2次。

(4)中医方剂二(消风散寒通络饮)

组成苏木30g,制草乌、制川乌、川椒、秦艽、芒硝、威灵仙各15g,荆芥、防风、红花、松节各9g。加水3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先熏后洗,每日2次。

(5)中医方剂三(解毒化瘀祛腐散)

组成红升丹30g,轻粉40g,银珠30g,樟丹9g,乳香50g,没药50g,血竭20g,松香60g,冰片9g。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疮面消毒后外涂,隔日换药1次(适用于慢性下肢溃疡)。

(6)10%黄柏溶液:湿敷,每日3次(继发感染者)。

十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obliterans,TAO)是一种以周围血管炎症和闭塞为特点,且同时累及动静脉的联合性疾病。主要发生于中小动静脉,血管壁呈节段性、非化脓性病变,并伴有腔内血栓形成和管腔闭塞,引起肢体缺血,严重时出现肢体溃烂、坏死。本病以北方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

引发本病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吸烟、寒冷、潮湿、外伤、感染、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遗传、血管神经调节障碍、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及精神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的刺激作用,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障碍,致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内分泌活动异常,使血管持续处于痉挛状态。长期的营养障碍,血管内膜增厚,进而血栓形成,血管闭塞。

【临床表现】

1.疼痛为最突出的症状,早期行走后患肢疼痛加剧,休息时缓解或减轻,形成典型的间歇性跛行,晚期缺血的患肢持续剧烈疼痛,夜间为重,即所谓的静息痛。

2.感觉异常为末梢缺血的早期表现,肢端出现麻木、针刺、烧灼感。

3.皮温肢体发凉、怕冷、皮温降低、皮肤干燥、汗毛脱落。

4.皮肤色泽改变皮肤苍白或潮红。

5.游走性浅静脉炎患肢浅静脉呈红色条索,可反复发生,伴有疼痛和触痛。

6.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7.肢端溃疡或干性坏疽。

【诊断】

1.依据上述的临床表现。

2.青壮年男性,有长期吸烟史。

3.肢体抬高试验阳性。患者平卧,患肢抬高1分钟,肢端出现苍白,起坐后下肢自然下垂,肢端皮肤转红达15秒以上。

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血管径或血流,显示被阻塞动脉的狭窄程度。

5.血管造影可明确阻塞的部位、范围和侧支循环情况。

【治疗】

1.首选药物

(1)阿司匹林:口服,每日1次,每次100mg。

(2)烟酸:口服,每日3次,每次50~100mg。

(3)金纳多:口服,每日3次,每次80mg。

2.次选药物

(1)双嘧达莫(潘生丁):口服,每日3次,每次25~50mg。

(2)己酮可可碱:口服,每日3次,每次200~600mg。

(3)抗栓丸:口服,每日4次,每次100~200mg。

3.中医药治疗

(1)活血化瘀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2丸。

(2)中医方剂一(温阳通络汤加味)

组成附子9g,肉桂9g,党参15g,生黄芪15g,归尾15g,苏木15g,元参25g,鸡血藤30g,细辛3g,牛膝15g,仙灵脾9g。加水3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放置温热时浸洗患处,每日2次(外用,适用于局部缺血期)。

(3)中医方剂二(活血化瘀复元汤)

组成当归20g,赤芍15g,红花9g,元参25g,石斛20g,连翘25g,金银花25g,牛膝9g,桂枝9g,丹参15g,生黄芪20g,川楝子20g。加水3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放置温热时浸洗患处,每日2次(外用,适用于营养障碍期)。

(4)中医方剂三(滋阴化瘀解毒饮)

组成元参30g,石斛20g,当归25g,猪苓30g,泽泻20g,罂粟壳15g,赤芍15g,金银花60g,蒲公英30g,连翘30g,生黄芪30g,野菊花20g。加水3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放置温热时浸洗患处,每日2次(外用,适用于组织坏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