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13341900000022

第22章 常见外科疾病首选药物方略(3)

【临床表现】

1.疼痛外口有反复溃破流脓的特点,并出现间断性肿胀、疼痛。

2.局部流脓脓液稀薄,多少不定,时有时无,偶而排气,偶有粪便流出。

3.肛周湿痒长期受脓液或粪便的不良刺激,引发肛周局部潮湿、瘙痒。

4.发热急性期化脓性感染,引发全身中毒症状而出现发热。

【诊断】

根据有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史,脓肿自破或经手术切开排脓,肛门皮肤外口或从肛门内流脓,这些都是诊断肛瘘的主要标志。结合典型的症状,再进一步检查,如探针检查,由皮肤外瘘口伸入探针,可与肛门指诊的手指接触,即有内口;也可用染色的方法,经瘘口注入亚甲蓝,预置于肛门内的纱布被染蓝;指检内口有压痛、硬结;镜检内口充血、水肿、凹陷并有脓液溢出。

【治疗】

1.首选药物

(1)左氧氟沙星:静滴,每日2次,每次0.1~0.2g。

(2)复方新诺明:口服,每日2次,每次2片。

(3)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晚临睡前或便后坐浴。

(4)磺胺软膏:外用,每日2次,每次适量。

2.次选药物

(1)庆大霉素:肌内注射,每日2次,每次8万U。

(2)左氧氟沙星:口服,每日2~3次,每次0.1~0.2g。

(3)过氧化氢(双氧水)或3%盐水:外清洗,每晚临睡前或便后清洁。

3.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多配合手术治疗)

(1)中医方剂一(复方瓦松消瘘汤)

组成瓦松15g,马齿苋15g,甘草15g,文蛤9g,苍术9g,川椒9g,防风9g,枳壳9g,侧柏叶9g,葱白9g,芒硝30g。加水3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先熏后洗,每日2次。

(2)中医方剂二(大黄苦参汤)

组成生大黄20g,苦参30g,蛇床子20g,百部60g。加水2000~3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先熏后洗,每日2次。

十一、烧(烫)伤

【病因】

烧(烫)伤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通常人们把由于热水、热蒸汽、热油等热溶液或高温金属(如热熨斗、热锅、热容器)作用于皮肤引起的损害称作烫伤;把由于炉火及易燃物(如汽油、煤油、液化气、柴草、树木等)燃烧所致的皮肤损伤称作烧伤;这二者统称为热力烧伤。如果是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或强碱(石灰、苛性钠、苛性钾)等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作用于皮肤、黏膜造成的损害称作化学烧伤。无论是哪种性质的烧(烫)伤,热源与皮肤接触的时间,均与其所受损害程度成正比,而且损害不仅仅限于皮肤,还可深达肌肉、骨骼及内脏,甚者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特点与其烧伤的程度有关,通常用三度四分法来估计。

1.Ⅰ度损伤仅及表皮,出现红斑,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干燥无水疱。

2.浅Ⅱ度损伤达真皮浅层,剧痛,感觉过敏,出现水疱,基底潮红,水肿明显。

3.深Ⅱ度损伤达真皮深层,痛觉迟钝,水疱可有可无,基底潮湿,有小出血点,水肿明显。

4.Ⅲ度损伤累及全层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骨骼等,外观呈皮革样,灰白或焦黄,碳化,干燥,痛觉消失,痂下水肿,拔毛不痛。

另外,严重的烧(烫)伤,由于全身水肿,体液的丢失,可出现尿少、口渴、烦躁不安、手脚发凉、心率快、血压下降。有些病例由于感染而出现高热、谵忘等精神症状。

【诊断】

首先了解烧伤的原因和时间,继而根据临床特点估计烧伤的程度,确定烧伤面积。成人烧伤占体表面积15%以下(儿童10%以下)的Ⅱ度烧伤,为小面积烧伤;超过上述限度的烧伤,或头面部、手部烧伤面积较大和Ⅲ度烧伤达5%以上,为大面积烧伤。

【治疗】

1.现场急救

(1)热烧伤:应迅速离开现场,脱掉着火衣服,采取各种方法灭火,如水浸、水淋或跳入附近的河流、池塘,也可用不易着火的大衣、毛毯、雨衣、棉被等覆盖灭火。

(2)化学烧伤:应立即脱去被化学物质污染的衣裤,用清水冲洗身体,至少30min。如果是强酸烧伤,再用3%~5%的碳酸氢钠冲洗创面;强碱用1%~2%醋酸冲洗创面;生石灰烧伤应先去净石灰粉粒,再用水冲洗。

(3)创面用清洁敷料或被单覆盖,不涂任何药物。值得注意是头、面、颈、臀、会阴部的烧伤,创面清洗后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不用任何覆盖。同时创面应保持干燥,避免受压。

2.药物治疗

(1)哌替啶:50~100mg,肌注。

(2)吗啡:8~10mg,肌注。

(3)地西泮(安定):10mg,肌注。

(4)烧伤饮料:口服,即食盐3g,碳酸氢钠1.5g,苯巴比妥钠0.3g,白糖适量,加水至1000ml。

(5)5%葡萄糖盐水:适量静滴。

(6)先锋霉素Ⅴ:静滴,每日2次,每次1~2g。

(7)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U,肌内注射。

上述药物应根据病情分别选择应用或联合使用。另外,烧(烫)伤是一系列特殊的疾病,专科性极强,现场急救后,应适时择机速送专科医院救治为好。对于颈部、颜面、关节部位面积较大的三度烧伤原则上应速送医院处理。

十二、肩周炎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冻结肩”。由于多发生于50岁左右,所以又称为“五十肩”。它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广泛性、无菌性炎症。据统计,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中,其发病率为2%~5%,女性高于男性,左侧发病多于右侧。虽然个别患者有自愈倾向,但就整个病程而言迁延不愈,时间较长。因此,肩周炎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常见病、多发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病因】

产生肩周炎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有专家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人体机能的衰退人过中年,人体机能逐渐走向衰退,气血不足,肝肾虚损,容易导致筋脉失养,成为发病的基础。

2.局部受凉肩部直接感受风寒湿邪等因素,如风雨淋浸,或睡眠时将肩部暴露在外。

3.外伤劳损肩关节的急性损伤,如肩部挫伤、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等,导致局部充血、水肿、渗出,使肩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粘连,发生肩关节冻结。

4.关节周围软组织劳损或退变如肱二头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肌腱炎、关节囊炎等,这些慢性炎症和损伤,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关节囊的慢性炎症和粘连。

5.肩部活动受限肩部活动减少,造成局部血流不畅,循环不良,促进了粘连的形成,最终导致肩关节活动功能减退或丧失。

【临床表现】

临床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肌肉萎缩与痉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急性期以疼痛为主,呈钝痛或刀割样痛,夜间加重,可放射至颈、背、前臂、手部,甚者不能穿衣或梳头,但此时肩关节活动尚可。粘连期肩关节的活动严重受限,甚者影响日常生活,但疼痛明显减轻。

【诊断】

1.肩部有多处压痛点,常见于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部、肱二头肌腱长头等部位。

2.肩胛骨固定试验阳性。

3.长期不愈病程较长者,三角肌、肩胛肌等出现肌肉萎缩,上臂不能上举,穿衣、洗脸、梳头、摸背均困难。

【治疗】

1.首选药物

(1)布洛芬(芬必得):口服,每日2次,每次1粒。

(2)强的松:25~50mg,1%普鲁卡因10ml,痛点封闭,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

2.次选药物

(1)天龙酸痛康喷剂:每日2~3次,每次3~5喷,并按摩至局部发热。

(2)奇正消痛贴膏:外贴,每日1贴。

3.中医药治疗

(1)急性期

①小活络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2丸。

②木瓜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9g。

③国公酒:口服,每日2~3次,每次10~15ml。

④中医方剂一(灵仙独合消风汤)

组成威灵仙25g,独活25g,木瓜20g,桑枝、海风藤、千年健各15g,桂枝、艾叶、红花各9g。加水2000ml,煎煮20min,过滤去渣,放置温热时外洗,每日2次。

⑤中医方剂二(姜黄消瘀汤)

组成姜黄15g,当归9g,川芎12g,蜈蚣2条,桃仁12g,红花12g,乌梢蛇30g,羌活9g,细辛6g,木瓜30g,伸筋草30g,白芍15g。水煎服,每日1剂。

(2)慢性期

①疏筋活血片:口服,每日2次,每次5片。

②虎潜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丸。

③五加皮酒:口服,每日3次,每次10~15ml。

十三、颈椎病

颈椎病是常见的骨关节疾病,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它是由颈段脊椎的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和肌肉韧带、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以及继发性改变,影响到颈部神经根或颈部脊髓或颈部主要血管,从而引发出一系列临床症状。不容忽视的是,颈椎病虽然好发于40~60岁,但近年来发病率急速上升,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

【病因】

1.年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部件的磨损日益加重,颈椎也同样如此,而椎间盘的退变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最关键所在,同样小关节和韧带的退变也是如此。

2.外伤颈椎发生退变,稳定性就差,患者往往在轻微的外伤作用下突然发病,或诱发颈椎病的复发。

3.劳损是指长期的、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所造成的损伤,如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睡眠枕头高度不当;另外,一些特殊职业,如车床工、杂技艺人等易出现颈椎劳损。

4.疾病如先天性颈椎畸形、发育性椎管狭窄以及颈部急性炎症等,都可诱发或易于发生颈椎病。

【临床表现】

颈椎病由于病理改变程度和部位不同,它所累及的组织也不同,故其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据此,临床分四型。

1.椎动脉型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2.神经根型主要表现为颈部、肩部、上肢疼痛麻木,枕部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

3.脊髓型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步态笨拙、颤抖等,严重者出现肢体瘫痪和二便失禁。

4.交感神经型主要表现为眼球胀痛、视物模糊、偏头痛、肢体发冷、心动过速或过缓、多汗或少汗。

【诊断】

颈椎病的诊断并不困难,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再加以辅助检查,X 线拍片,显示颈椎曲度消失、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变小等;必要时做颈椎的磁共振影像可确诊。

【治疗】

1.首选药物

(1)布洛芬(芬必得):口服,每日2次,每次1片。

(2)氯唑沙宗:口服,每日2次,每次1片。

(3)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加入5%葡萄糖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续7~10d。

(4)弥可保:口服,每日3次,每次1片。

2.次选药物

(1)吲哚美辛(消炎痛):口服,每日3次,每次1片。

(2)维生素B1: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

(3)维生素B6: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

3.中西药治疗

(1)刺骨消痛液:口服,每日2次,每次10ml。

(2)正天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丸。

(3)中药方剂一(舒筋通络消刺汤)

组成杭白芍30~60g,生甘草9g,木瓜15g,威灵仙15g。水煎服,每日1剂。

(4)中药方剂二(益肾养骨消刺汤)

组成黄芪30g,补骨脂15g,骨碎补12g,菟丝子12g,狗脊12g,川续断12g,枸杞子12g,生地黄15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鸡血藤30g,葛根12g。水煎服,每日1剂。

十四、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属于急性损伤性腰痛。好发于下腰段,损伤多涉及肌肉、筋膜、韧带和关节,关节包括椎间关节、骶髂关节、腰骶关节和关节囊,青壮年及体力劳动者多发。

【病因】

腰部支持着人体的上半部,承担着身体近半的重量,而且还从事复杂的活动,从其结构和功能上讲,它是身体活动最多的部位,因此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腰部的急性扭伤,通常是在突然的暴力作用下,如搬运重物时,转身、失足或肩负过重物体时向前弯腰的瞬间,使腰部用力失调;长时间的下蹲突然站立,身体失去平衡滑倒;腰部过度后伸或前屈,或扭转弯曲所造成;其次,直接暴力致腰部突然剧烈的扭转、牵拉亦可致病。

【临床表现】

急性腰扭伤患者能听到腰部响声,立时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呈持续性,腰部活动受限,不能前俯、后仰、侧转身,严重者不能行走,卧床翻身困难,甚至于咳嗽、打喷嚏、深呼吸都致疼痛加剧,说话慢声细气,少数患者疼痛可放射到臀部和大腿。

【诊断】

首先,有明确的急性外力受伤史;其次,在体征检查时,脊椎向患侧弯曲,局部肌肉不对称,患侧肌张力增高,呈痉挛状态,腰部活动受限,或根本不能活动;再次,是局部有比较明确且局限的压痛点。如果有条件,拍摄腰椎X 线片,可排除骨折或椎间盘脱位而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