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背针疗法治百病
13339900000041

第41章 内科疾病(17)

4.实验室检查:男性在禁欲3~7d后,通过手淫收集精液,在2h内送医院检查,若在化验单上看到如下结果,便可诊断本病:精液量少于1ml;精子数量低于2000万/ml;精子畸形率超过30%;离体精液在35~37℃水温中保存6h后精子存活率低于10%~20%者;精液离体后半小时精子存活率低于50%者;精液酸碱度值低于7或高于8~9者;排精后1h精液液化不全者;精子爬高试验低于3cm者。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骶丛神经刺激点(双侧)为主点(两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交点,同尾骨尖连线的中点旁开4横指处,相当于梨状肌下孔)。配点:①不射精加第1腰椎旁点,②阳痿、早泄选加第7颈椎旁点、枕孔点或百会。

2.操作用挑治法。挑治选点以常规消毒后,用1%、2%普鲁卡因在针挑点皮内注射以形成皮丘为度,用不锈钢质的锐利圆锥形钩状针或巾钳,刺入皮丘部位的皮肤,皮下纤维组织,交替牵拉30~50次。5~7d1次,一般需3~5次。

方二

1.取穴八髎。

2.操作用针刺法。用40mm毫针,上髎、下髎针刺深度为1寸,中髎、下髎为1寸至5分,每穴针三针成齐刺状,共24针,不做过重手法,不要求刺入骶孔内下,不要求针感向某处放射。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疗程。

方三

1.取穴骶丛神经刺激点(双侧)为主点(两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椎交点同尾骨尖连线的中点旁开4横指处,相当于梨状肌下孔)。配穴:①不射精加第1腰横旁点;②阳痿、早泄选加第7颈椎旁点、枕孔点或百会。

2.操作用挑痧法。常规消毒后,用2%普鲁卡因在针挑点皮内注射,以形成皮丘为度,用不锈钢锐利圆锥形的针头或巾钳刺入皮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纤维组织,交替牵拉30~50次。5~7d1次,一般3~5次。

方四

1.取穴肾俞、脾俞、次髎,配穴:三阴交、关元等穴。

2.操作用毫针刺法加穴位注射法。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天1次。另取鹿茸注射液2ml穴位注射,选大肠俞(双)、肾俞(双),每日选一对,每穴1ml。针刺与穴注配合,10d为1疗程。并配合服用自拟中药(菟丝子、肉苁蓉、鹿角胶、山茱萸肉、女贞子、白术、金樱子、熟地等)。

【治疗效果】

王义智用方一治疗本病35例(单纯精子计数减少5例、前者加精子活动率低者8例、不射精10例、阳痿5例、早泄2例、无精子5例)中,治愈20例[王义智.新中医,1980,(增刊):38]。余镇北用方二结合项丛刺和体针治疗本病34例,临床痊愈25例,占73.53%;好转6例,占17.65%;无效3例,占8.82%。总有效率91.18%[余镇北.上海针灸杂志,2000,19(6):31]。程爵棠治疗的35例中精子计数减少5例,精子活动率低者8例,不射精10例、阳痿5例,早泄2例,无精子5例。结果:治愈20例(程爵棠.刮痧疗法治百病,1999:327)。郑宗昌用方四治疗297例,经2~4个月治疗后,痊愈142例,占47.8%,总有效率92.9%[郑宗昌.中医杂志,1995,36(6):359]。

【处方荟萃】

1.取肾俞、脾俞、关元俞、次髎。配穴三阴交、关元。另取鹿茸注射液2ml穴位注射,选大肠俞、肾俞,每日选一对,每穴1ml,并配合服用中药,总有效率92.9%[郑宗昌.中医杂志,1995,36(6):348]。

2.取肾俞、命门,用小鱼际横擦腰区两侧的背俞和命门穴约1min,以透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周荣.推背疗法,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49]。

【按语】

用背针疗法治疗本病不论对原发性者,还是继发性者,以及婚后或长或短之不育均有效。对提高精子密度、活动度、前向运动率、运动速度、平均直线性比值、平均纵线向比值以及精子头平均摆动频率等精子质量指标,疗效显著,对其他精子数值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

电针治疗男性不育症以功能性致病因素导致者为主,对低生育男子的精子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观察发现,针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疗效的因素,凡是针感能到达阴茎甚至龟头者疗效均较理想。此外,单纯性精液异常的疗效较优于有前列腺炎等伴随症状者。

在治疗时病人应注意,在性生活中应精力充沛,情绪高涨。但应适当节制性生活,每月1或2次为宜。有利于提高精液的浓度、精子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应积极治疗导致不育症的生殖器官病变和全身性疾病,以便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三、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又称慢性肾小球肾炎,有典型的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等。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腰痛”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发病是由于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通过免疫反应形成的,导致这种反应有多种病因,可能主要与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感染引起有关,有的由另外的细菌、病毒等生物病原体引起。慢性肾炎则大多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成。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先天不足,或房劳伤肾,致肾气内亏,气化失职,水浊潴留而水肿。也可因外侵水湿,饮食失节,劳倦过度,而致脾阳亏虚,运化失职,水湿潴留;或外邪袭表,卫气失和,肺气失宣,布精及通调水道的功能失职,水留经遂,溢于肌肤而成。

【诊断要点】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出现贫血,视网膜病变及尿毒症。

2.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表现,轻重不一。

3.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发炎的表现,也有的自行缓解。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肾俞、脾俞。配穴:足三里。

2.操作用穴位注射法。用黄芪注射液穴注。尿白细胞增高加用鱼腥草注射液中极穴注射,尿红细胞增高加用当归注射液血海穴注射。用5号针头注射,得气后回抽无血,再将药液徐徐注入。每穴1ml,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d。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方二

1.取穴:神道透灵台,悬枢透命门。

2.操作:用埋线法。穴位消毒局麻后,将引入0~2号羊肠线的角针穿透皮下,沿皮下潜行3~4cm,两头针眼处剪断羊肠线使其埋留皮下,外盖敷料。15~30d埋线1次,4次为1疗程。

方三

1.取穴肾区痛点。

2.操作用毫针刺法。在肾区处探寻出压痛点,再选2~3个针刺点用毫针刺之,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留针的同时加红外线照射30~6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主治慢性肾盂肾炎。

方四

1.取穴双肾穴、双三焦穴。

2.操作用毫针刺法。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表皮内,先以90°直刺1.0~1.4寸,进行一个方向捻或转,得气后左手拇指腹或示指腹压在刺入穴位下边皮肤上施行压拉手法行针数次,再将针退至皮下,以45°向前下方斜刺1.0~1.4寸,以压拉手法行针数次,再将针退至皮下,以与皮肤成15°向下沿皮下刺入1.4寸,平放留针30~40min。在留针期间,可令患者任意活动,到时间将针拔出即可[王惠敏.脊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84]。

【治疗效果】

王樟连用方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2例,临床痊愈23例,好转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王樟连.中国针灸,1997,17(7):441]。芦安用方一治疗10例慢性肾炎,治疗1次后一般2~8d后尿蛋白可消除(+~++),15d后可转阴。个别患者如果仍有(+),可于15~30d后行第2疗程[芦安.新中医,1989,(11):32]。孙学全用方三治疗慢性肾盂肾炎78例,临床治愈75例,占96.2%[孙学全,中国针灸,1981,1(1):46]王惠敏曾治宁某,腰痛尿频4d,畏寒发热,尿化验蛋白(++)脓球(+),诊为急性肾盂肾炎,治疗3次后症状消失[王惠敏.脊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84]。

【处方荟萃】

1.肾俞、足三里。用鱼腥草注射液6ml,板蓝根注射液6ml,磷酸川芎嗪2ml。穴位常规消毒,用注射器吸入药液,直刺入穴位,产生针感后回抽无血,缓慢注入药液,每周3次。鱼腥草与板蓝根每次交替用药,每次混入川芎嗪2ml。20次为1疗程。适用于慢性肾炎血尿[曹阳.中国针灸,1996,(6):6]。

2.取肾俞、三焦俞。用青霉素40万U(2ml)注入肾俞,用链霉素0.125g(1ml)注入三焦俞,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李慧英,等.穴位注射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03]。

【按语】

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肾炎有一定疗效,在改善症状,增强体质,减少反复发作次数方面有较好疗效,尤其在蛋白尿的消除上疗效明显,部分患者可治愈,大部分病人可稳定病情。但急性肾炎应配合药物疗法。

患者治疗期间要保持精神愉快,宜戒愤怒,远酒色,适寒热,勿劳累。饮食上宜禁食醋、虾、蟹及生冷食品。宜低盐饮食。水肿显著,血压高者应忌盐及限制饮水,轻度水肿可用少盐饮食,血中尿素氮升高者给低蛋白饮食,血压不高且无水肿,用普通饮食。注意休息防止感冒及其他感染。

四、膀胱炎

本病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一部分或是泌尿系统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中医归属于“淋证”范畴。

【病因病理】

在上尿路感染、下尿路梗阻、膀胱本身病变抵抗力降低时,正常的膀胱黏膜抗感染屏障容易遭到破坏,则膀胱又极易引起感染。膀胱的炎症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两者又可互相转化,急性膀胱炎得不到彻底治疗可迁延成慢性,慢性膀胱炎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局部病变因素加重时,又可转化成急性发作。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肾虚,膀胱湿热而致膀胱气化失司,尿道不利,排尿不畅而致。

【诊断要点】

1.急性膀胱炎可突然发生或缓慢发生,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排尿终末可有下腹区疼痛。尿液浑浊,有腐败臭味,有脓细胞,有时出现血尿,常在终末期明显。耻骨上膀胱区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见轻度腰痛。常无发热及血中白细胞增多,部分病人有疲乏感。

2.慢性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长期存在,且反复发作,但不如急性期严重,尿中有少量或中量脓细胞、红细胞。这些病人多有急性膀胱炎病史,且伴有结石、畸形或其他梗阻因素存在。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次髎

2.操作用温针法。取双侧次髎穴,用毫针刺入穴内,行针有针感后,在针柄上套上艾条点燃,让其自行燃烧,使温热之感传入穴内。留针30min,10次为1疗程。

方二

1.取穴秩边。

2.操作用毫针刺法。取秩边穴,选用毫针,直刺或稍斜向会阴部,由浅入深达3~4寸,得气后,轻轻均匀捻转,使针感传向会阴部或沿膀胱经向下传导,以针感传向会阴部“气至病所”效果最佳。留针20~30min,每5分钟运针1次,加强刺激。针后多数患者感到腹区轻松,尿意消失。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效果】

路喜军用方一治疗杨某,因着凉出现小腹坠胀,伴尿频、尿急、尿痛症,采用温针灸疗法,经治疗4次而愈。[路喜军.针灸临床杂志,1997,13(9):42]。

季美如用方二治疗本病42例,对照组30例,结果分别痊愈28、13例,好转12、10例,无效2、7例,有效率95%、77%[季美如.上海针灸杂志,20(6):27]。

【处方荟萃】

1.取脊背部两侧。患者端坐。操作者以双手拇指及其余四指钳捻背部皮肤。方法是示指屈曲,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二指同时用力捏起皮肤,随捏随放,双手交替向前直线移动[周荣.捏脊疗法,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71]。

2.取膀胱俞、中极。使用1号羊肠线,穿于三角针上,穴位消毒局麻后,从穴位上侧1cm进针,穿过穴位,在其下方1cm穿出反复来回牵拉羊肠线,剪去皮外线头,埋入2cm羊肠线2根。下肢穴用注线法,用9号穿刺针沿皮刺入4cm,埋入0号羊肠线3cm。15d埋线1次,3次为1疗程[温木生.埋线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31]。

【按语】

淋证多因寒湿侵袭下焦,郁久化热,使湿热下注膀胱,肾与膀胱宣化失常所致。(针灸甲乙经):“女子赤白沥,心下积胀,次髎主之。”(针灸资生经):“次髎治赤淋。”故针灸并用,意在温补肾气,以助散寒利湿,达到标本兼治。除蛲虫、滴虫及其他病因外,均有明显效果。其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便于推广应用。

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妇女经常洗涤外阴,多饮温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