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中国传统健身术
13238600000010

第10章 中国传统健身术(2)

从健身角度讲,练习“马步冲拳”或“连环击掌”,练功作用是相同的(可参看“马步冲拳”中,练功作用一节)。

如果从武术技击角度考虑,练掌比练拳略高一筹。

武术界流传一句话,叫做“宁吃三拳,不挨一掌。”可见“掌”比“拳”厉害。“掌”接触面小,着力集中,所以挨一掌,要比挨一拳疼痛得多。

五、开弓架打

马步冲拳和连环击掌练习熟练之后,可以按以下方法练习开弓架打:

(一)练功要领

1.预备姿势

两脚平行站立,中间距离为本人脚长的3倍。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大腿屈平,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近于直角90°。

两手握拳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拳眼朝外。

颏向里收,颈竖直,挺胸,塌腰,直背,目视正前方。

2.握拳方法

请详见马步冲拳中有关“握拳方法”一节。

3.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珐或自然呼吸法均可,鼻呼鼻吸。

4.练习方法

做好预备姿势后,就可以按以下方法练习开弓架打了:

(1)开弓架打右冲拳

右拳从腰部向右侧用力平伸冲出,变拳心朝前,拳眼朝上,拳与肩平齐。同时,左拳变掌横架于头上,掌心朝上,掌背距头顶有一拳左右的距离,眼看右拳。

(2)右冲拳收拳动作

右拳、左掌同时收回两腰侧,左掌收回过程中变拳。两拳抱于两腰侧,掌心朝上,拳眼朝外,目视正前方,姿势同预备姿势。

(3)开弓架打左冲拳

与开弓架打右冲拳相反,左拳从腰部向左侧用力平伸冲出,变拳心朝前,拳眼朝上,拳与肩平齐。同时,右拳变掌横架于头上,掌心朝上,掌背距头顶有一拳左右的距离,眼看左拳。

(4)左冲拳收拳动作

左拳、右掌同时收回两腰侧,右掌收回过程中变拳。两拳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拳眼朝外,目视正前方,姿势同预备姿势。

5.握掌方法

请详见连环击掌中有关“握掌方法”一节。

6.动作要求

(1) 一拳冲出时,必须另一拳同时变掌横架于头上。拳、掌的不同动作必须同时进行。不能一拳冲出后,另一拳再变掌横架头上。

(2)练习时,呼吸要均匀、自然,不要紧张,不要憋气。

(3)练武讲究“手眼相随”。右冲拳时,眼看右拳,收拳后,眼看正前方。左冲拳时,眼看左拳。

(4)冲拳要猛,收拳要快,动作要有节奏感。

另外,少年儿童、女性读者、中老年和体弱者练习开弓架打时,姿势可以略高一些,也就是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可大于直角90°,大约在120°或130°左右。

练习十几天或数十天后,有了一定的功夫,身体强壮了,两腿也有力一些了,再往下蹲一些,要循序渐进。

(二)收功方法

按以上方法练习数十次后或觉得很累了,就可以按以下方收功了:

收功时,先将拳和掌(变拳)收回腰侧。两拳均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拳眼朝外,同预备姿势。

然后,两腿用劲,慢慢站起,左脚移到右脚处,身体直立。再两拳松开,两手放松,右手慢慢放在腹部,手心朝里,左手放在右手背上。两手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揉腹3圈。最后,两手自然下垂,收功完毕。

(三)练习次数

开弓架打不包括预备姿势,只有4个动作。在练习中,最好默数“一、二、三、四”、“一、二、三、四”,这样反复练习。

“一”是右冲拳左掌上架。

“二”是右冲拳收拳动作。

“三”是左冲拳右掌上架。

“四”是左冲拳收拳动作。

以上这四个动作为一组。

每天可练习1-3遍,每遍可练习10-50组。

(四)练功作用

开弓架打同“马步冲拳”、“连环击掌”一样,也是中国传统武术基本功之一,又称“马步架打”。练功作用详见马步冲拳中“练功作用”一节。

另外,还锻炼了身体的灵活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大家知道,常练武之人,反应特别快,出拳、出掌、出腿快速有力,思维敏捷,动作灵活。这是因为通过练武术,主要练了“手眼身法步”和“精神气力功”,“拳如流星,眼似电”。

按现代医学理论来说,主要锻炼了神经系统,因而反应快和身体灵活了。

练习开弓架打,虽然动作简单,远不如武术拳术或器械套路复杂和动作多变。但经常练习,同样有以上讲的练功作用。

一般人初练开弓架打时,往往动作不协调,经常出错拳。

或是都出拳,或是都出掌。往年,我教的徒弟和学生中,有人初练时,还常闹出笑话。

不过,练习一二天后就习惯了,做的动作比较协调、正确。

六、马步推砖

(一)练功要领

1.预备姿势

两脚平行站立,中间距离为本人脚长的3倍。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近于直角90°。

两手各拿两块砖举于胸前,掌心朝下。砖距胸部有一拳左右的距离。

颏向里收,颈竖直,挺胸,塌腰,直背,目视正前方。

2.拿砖方法

拇指在砖面一侧,其余四指微屈并拢,在砖面另一侧,五指同时用力将砖拿起。

拿砖要求:主要五指用力,手掌不能接触砖,掌心虚空。

3.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法或自然呼吸法均可,鼻呼鼻吸。

4.练习方法

做好预备姿势后,就可以按以下方法练习马步推砖了:

右手拿砖从胸前慢慢平伸推出,胳膊伸直,仍掌心朝下,眼看右手。

右手拿砖慢慢收回胸前,仍掌心朝下。左手拿砖同时从胸前慢慢平伸推出,胳膊伸直,仍掌心朝下,眼看左手。

5.动作要求

(1)推砖时,两肩必须向下沉,手背的高度与胸部平齐,注意不要抬肩。

(2) 一手拿砖推出时,必须另一手拿砖同时收回来,两手的不同动作,必须同时进行。不能一手拿砖收回胸前后,另一手拿砖再推出。必须不问断地连续练习。

(3)马步推砖与“马步冲拳”、“连环击掌”练法不同。马步冲拳和连环击掌要求快速、勇猛、有力,“拳如流星”。

马步推砖主要练内功、内力和暗劲。推砖时,要求慢慢推出,千万不要像冲拳或击掌那么快。

“究竟多慢为好呢?”过去我的一些徒弟和学生也常问我这个问题。我记得1985年,在教学生练此功法时,特意找来一块计时表,反复练习和体会与计时。认为:推砖1次,即手拿砖从胸前推出去,胳膊伸直,3-4秒比较合适。也就是说,练习马步推砖1分钟,可推砖15-20次。

(4)练功时,不管多累,呼吸一定要均匀、自然,精神不要紧张,不要憋气。

(5)一些中青年读者,可能臂力和手劲不大,初练马步推砖时,两手各拿两块砖,可能困难一些。建议这些读者,初练时,两手先各拿一块砖。练习十几天或数十天,身体强壮一些了,臂力和手劲也大了。再两手各拿一块半砖练习,练习一段时间后,再增加到各拿两块砖练习。

另外,少年儿童、女性读者、老年读者和体弱者练习马步推砖时,可以两手各拿一块砖或半块砖练习。在家里练习时,也可以两手各拿一本厚书或厚字典练习。姿势也可以略高一些,也就是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可大于直角90°,大约有120°或130°左右。

练习十几天或数十天后,有了一定的功夫,身体强壮了,两腿也有力一些了,再往下蹲一些。臂力和手劲大一些的女青年和男少年也可以改为两手各拿一块半砖或两块砖练习,要循序渐进。

(二)收功方法

按以上方法练习马步推砖数次或数十次后,就可以按以下方法收功了:

收功时,先将手中的砖或书放在身前地上。两臂、两手放松。

然后,两腿用劲,慢慢站起,左脚移到右脚处,身体直立。右手慢慢放在腹部,手心朝里,左手放在右手背上。两手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揉腹3圈。最后,两手自然下垂,收功完毕。

(三)推砖次数

每天可练习1-3遍,每追可推砖10 -8次。

因每人体质、臂力、手劲不同,初练时,往往差别很大。

有的人只能推砖五六次,手就没劲了。而有的人推砖二三十次也不觉得累。

建议读者朋友这样练习:如果你初练时,只能推砖10次,以后每练3天增加1次,一个月后,就能推砖20次了,3个月后就能推砖40次了。那时,你的体质会明显增强,腿力、臂力和手劲大增。

(四)练功作用

马步推砖健身作用效果特别好,常练本方法,可身强体壮、精力充沛,腿力、臂力、指力和手劲大大增加,体质显著增强。

马步推砖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时间短、见效快。每天只用练习1遍或几遍,每遍练习1分钟或几分钟。往往练习一二个月,就会收到显著的强身健体效果。

常练本方法,还可防治肩周炎、手臂麻木、腰腿痛、失眠、健忘、心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等病。

另外,由于马步推砖主要练人的内功、内力和暗劲,所以,武术爱好者、军人、警察和从事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久练本方法可使内功、内力明显增加,出拳、击掌会更加快速、凶猛和有力。由于腿力、臂力、指力和手劲大大增加,为学练擒拿格斗和其他武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事中医按摩、气功按摩、点穴按摩、美容按摩、保健按摩、足底按摩等人员和业余按摩爱好者,常练本方法会使手劲和指力(主要是内功、内力)更大,为人按摩更加得心应手。

由于有了武功内功功夫(也称气功功夫),为人治病或美容、减肥、保健等,疗效会更好,手法也会更高超,病人和顾客也会更乐意接受。

多年来,“马步推砖功”是我只教徒弟不传外人的秘传方法之一。我虽然教授过许多气功、武术和气功点穴按摩徒弟和学生,他们遍及全国各地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而掌握“马步推砖功”的只有少数人。

写本书时,我经过反复考虑,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国内外人士学练中国传统健身术,造福人类,我决定将“马步推砖功”这一独特的秘传健身方法,奉献给广大读者。望读者朋友们从中获益。

七、双掌拍背

(一)练功要领

1.预备姿势

两脚平行站立,中间距离与肩同宽,两腿站直。两臂略弯,两手握掌放于大腿外侧,手心斜朝下。

肩下沉,挺胸,直背,目视正前方。

2.握掌方法

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伸直,拇指用力弯屈紧扣于虎口处

3.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法或自然呼吸法均可,鼻呼鼻吸。

4.练习方法

做好预备姿势后,就可以按以下方法练习双掌拍背了:

右掌向后甩,用力拍击左后背,用掌背拍击。同时,左掌由左大腿外侧自然摆到身前,手心朝下,目视正前方。

左掌向后甩,用力拍击右后背,用掌背拍击。同时,右掌由背后自然摆到身前,手心朝下,目视正前方。

5.动作要求

(1) 一掌拍击后背时,必须另一掌同时自然摆到身前,动作要协调。两掌的不同动作必须同时进行。

(2)练习时,呼吸要均匀、自然,精神不要紧张,不要憋气。

(3)拍背时,最好用力一些,而且动作要有节奏感。可以心里默数:“一、二、三、四、五、六……”

(4)少年儿童、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初练时,可以用力轻一些。练习一段时间后,身体素质提高了,后背的承受能力也增强了,可逐渐增加拍击力度。

(二)收功方法

按以上方法练习一定次数后,或觉得很累了,就可以按以下方法收功了:

收功时,先两臂、两手放松,自然下垂于腿两侧。左脚移到右脚处,站好。

然后,右手慢慢放在腹部,手心朝里,左手放在右手背上。两手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揉腹3圈。两手自然下垂,收功完毕。

收功方法

(三)练习次数

每天可练习1-3遍,每遍拍背20 - 200次。

因每人年龄、性别、体质、健康状况等不同,用力大小和拍背次数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四)练功作用

双掌拍背是中国传统武术健身方法“排打功”中的“拍背功”。

常练本方法,可拍打生热,通经活络,强筋壮骨,健身保健。

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肌肉的营养,使肌肉更加发达,从而增强了战胜疾病的能力。

经常拍击背部,可起振动内脏、改善内脏功能的作用。尤其可改善心、肺的功能。可防治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如肺气肿、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症、肺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等。

拍击背部时,由于经常活动肩关节和胳膊,还可防治肩臂痛和肩周炎等病。

八、力推泰山

(一)练功要领

1.预备姿势

两脚平行站立,中间距离与肩同宽,两腿站直。两手自然下垂放于大腿两侧。

肩下沉,挺胸,直背,目视正前方。

2.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法或自然呼吸法均可,鼻呼鼻吸。

3.练习方法

做好预备姿势后,就可以按以下方法练习力推泰山了:

(1)两手慢慢抬到胸前,两手五指放松,手心朝下,目视正前方。

(2)两手慢慢用力往外推出,往外推时,五指放松,不用力,手心朝外。手腕用力上翘,掌根用力往外推。手背与小臂成约900直角。推出后,胳膊伸直,手指高度低于心口,目视两手。

(3)两手腕放松,手心朝下,将两手慢慢收回胸前,仍手心朝下,目视正前方。

(4)再按(2)所述方法,两手用力往外推出。如此反复练习。

4.动作要求

(1)两手动作要协调、一致,必须同时收回,同时推出。

(2)两手往回收时,吸气;往外推出时,呼气。鼻呼鼻吸。

(3)两手往回收时,两手放松,不用力;往外推时,尽量用很大力,而且用暗劲,动作要慢。一般往外推一次,即两手从胸前推出后,胳膊伸直,大约用3-4秒。

“怎样才算用暗劲呢?”往年,在我教徒弟和学生练本方法时,他们也常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