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13236200000015

第15章 清晰灵活的字、声关系(1)

歌唱的任务是真切、生动、优美地表达歌曲的内容。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必须让听众听清歌词的每一个字,同时欣赏到美妙的歌声。

歌唱吐字应以生活口语为基础,其字头、字身、字尾都应与生活口语相同,使人容易听清楚,但又要求比生活口语更优美、幅度更大、更具有穿透力,即比生活口语更为夸张。它体现在:吐字的腔体更宽,字身感觉更丰满,吐字的过程更轻松灵活,吐字的位置更高,气感更强烈,犹如用气将字吹出来似的。集中表现为:字由歌声传送,吐字与歌声融为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歌唱吐字就是发声。

在声乐训练中特别注重声音的统一。即无论是声区高低、速度快慢、音量强弱、连音和跳音的演唱都要求声音统一,并以高低声区的声音统一最为重要。声音统一包括四个含义:即位置统一、共鸣统一、音色统一、气息统一。四个统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以气息统一为基础。歌唱中若始终保持正确的深呼吸的状态,其他几个统一就容易掌握了。

上述“吐字就是发声”这一概念,说明字、声的高度统一性,既然声音训练有四个统一的要求,无疑歌唱吐字的训练也应有这些要求。那么如何具体进行训练呢?请看下面论述。

一、母音的训练

汉字母音(韵母)很多,这里暂且按声乐训练中常用的a、e、i、o、u五个单母音加以说明。这几个单母音的发音有宽有窄,有靠前有靠后,要做到前述的四个统一,必须使喉头和口腔有相对稳定的基准状态。什么是这一状态呢?我体会唱e时的喉头和口腔的宽窄及发声部位的前后都较适中,用e进行训练,高低声区较易做到四个统一,声音较容易发出来,音色也较明亮,它是声乐训练中比较容易掌握的母音。在教学实践中,我选择e为基准音,并按e、i、a、o、u的顺序依次进行训练。

1.唱e音时,喉头要很宽敞,有如唱a状,口腔也要张得如唱a一样宽,但是e毕竟比a窄一些。于是,在保持喉头和口腔的宽度不变的同时,将舌头后部略微抬起来,使咽腔的通道略窄于a,这就是唱e的状态。再用唱哼鸣的头腔位置(所有的声音都需有此位置,故在后面的论述中不再重提),这时唱e的准备即已完成,然后用气将e送出,便将得到宽松明亮的声音。

2.母音i是最窄的,若按其自然状态发音,前上牙盖着前下牙,从外表看不到缝隙,牙关也是紧的,发出的声音窄亮、单薄,故应将喉头与口腔完全打开,使之接近发e的状态,前上下牙之间要留有大约一指粗细的宽度,再将舌面的中部也抬起来,舌后面的两侧挨着左右后上牙,这时气流的通道窄了,发i的正确状态便已形成。再同样用气将i吹送出来,其声音就能与e保持统一。

值得指出的是:按照这些要求,虽然嘴的实际张度还是比发e的状态窄,但比唱i音的原自然状态已是大大加宽了。故演唱者在唱i时,口腔应当有一种比唱a、e张得更宽大的自我感觉。开始训练时是不容易适应的,而当初步掌握之后,学生的感受是:虽不习惯,但不难受,反而更舒服,声音也比原来好得多。

3.母音a是最宽的,很容易发出声来。通常易出现空、散、垮的毛病。因此仍需用发e的喉头和口腔状态,特别要保持发e时舌头后部略微抬起的状态(舌后部不能放下来,更不能有压迫感,否则将立即失去头腔的共鸣位置,音色发暗)。再将上颚(上膛)微微地、兴奋地抬起,有如“打呵欠”起始阶段的感觉,耳朵有张开感,使口腔略宽于唱e的状态,然后用气将a音仿佛从耳朵中送出,这样的a就集中、明亮。

4.

o是圆唇音。自然发音时双唇撮圆,唇肌缩紧,喉头略微向后下方拉,有压缩感,音色发闷。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找到了一种方法:即喉头、口腔与唱e一样,舌后部及上颚也略微抬起,上唇仍在上面不动,关键是将下唇带动下巴很松地向上悬起(讲悬起是为了强调其松),有如将下唇往上牙的方向吸吮一般。这样,上下唇之间形成了一道上弧形的空间,再用气将o音吹送出来。这种o音,既纯正又不发闷,音量也容易扩大。

5.五个母音中最难发的是u。在自然发音时双唇紧缩,只留下一个小圆孔,喉头更向后下方拉,压缩感比发o音更大,声音更暗,难于训练。在实践中我一反惯例,在用前述唱o的方法的基础上,强调上唇、上牙仍保持在上面不放下来,再使下唇更往上,几乎挨着上唇,上下唇之间仅存一条上弧形的小缝,伴以演唱者在想象中应有一个以眉中间为圆心,以眉间到鼻尖为半径的圆的面罩部位,这时再用气吹送u音,由于双唇挡气,气流向上,使整个面罩部位有很明显的膨胀感和微微的振动感。此种唱法气息通畅,发音容易,u音纯正,不再是紧、窄、暗,而是松、宽、亮,完全能和其他母音保持四个统一。这种方法增强了面罩共鸣,使声音颇具圆润、柔和的色彩,富有魅力。

二、字头的唱法

字头即字的起音,它由子音(声母)或声母加上韵头(韵母含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所构成。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有人为了咬字清楚,就把字头咬得很重,为此还着重练“嘴皮上的劲”,结果吐出的字很干瘪,声音扁又紧,高音也难于唱上去,并且由于发字头时声音缩紧,等到了字身才把声音放开,使声音形成一个个小浪头,摇晃不定,音准也差,出现滑音。正确的方法是:

1.字头要唱得轻巧灵活。既要唱清,又要唱松。这就要求唇与舌头要很伶俐,点到之后立即往字身过渡。

2.字头的宽度应与字身相一致。在上一节提到母音发音时喉头与口腔的状态是很松很宽的,那么字头出来前也应先有这一状态,字头就从这一宽松的状态中发出。

3.字头与字身应有同样的高位置。要做到这一点,就需在吐字之前使面罩部位处于兴奋状态,字头犹如从额上飞出,而不是从喉中挤出。我常提醒学生要从高处宽起音,就是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

4.字头的音高应与谱面音高相一致。若唱字头时音高低于谱面,而等到了字身才将音高推上去,这就是滑音。滑音不利于歌唱,它使声音不稳定,喉头易缩紧,旋律不清晰,音调不准确。特别应当指出:滑音是演唱古典艺术歌曲所绝对禁止的。使字头与谱面音高相一致是克服滑音的有效方法。

这里提出一个看法与同行们探讨,大家知道,汉字发音有四声的规律,不同的声调其起音的位置就不同。有人主张吐字要清楚就要按四声规律来唱,我以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上声与去声是很难用于歌唱的,只有第一声阴平与第二声阳平才便于发声,但阳平的起音位置低,音高也低于谱面音高,严格按阳平的声调来唱,实际是滑音唱法。所以我认为理想的是用阴平唱,只有它能使字头与字身保持在同一音高(谱面音高)上。几年来,我要求学生在演唱中国歌曲时,所有的字都用汉语第一声唱,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取得很好的效果。有趣的是:当不是第一声的字,用第一声唱出之后,听起来仍然非常清楚。

高位置的起音和用汉语第一声歌唱的要求是字头唱法的关键,是使发声、吐字保持四个统一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