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13235000000019

第19章

五、毛泽东哲学和当代中国社会哲学意识

那时就可以看出,问题并不在于从思想上给过去和未来划下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在于实现过去的思想。而且人们最后就会发现,人类不是在开始一件新的工作,而是在自觉地从事自己的旧工作。

——马克思

在最本来的意义上说,毛泽东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通过高度浓缩和抽象的哲思,用精湛的智慧语言表述和描绘中国现代的历史和现代革命的历史。当然,这绝不是一种消极的事后表述和临摹式的描绘,因为这一哲学的创始人首先是一个现代中国革命家,他的思想和哲学往往是对中国革命的超前反映和方法指导;他在用哲学彩笔描绘现代中国革命时,脑海中预先构思了精巧布局的崭新画意。在这里完全可以这样说,毛泽东哲学是从精神上催发和激励中国革命的进军号角,从思想上照亮中国革命道路的光辉灿烂的太阳。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是毛泽东哲学的精神产儿,是毛泽东哲学的精神外在化和物态化,新生中国社会的全部领域几乎都沐浴着毛泽东哲学的精神智慧之光。

尤其当新中国踏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后,毛泽东哲学更是成为居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几乎全盘刷新了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结构;它那生生不息的精神,日益渗透、淀积在中国人民的深层心理结构中;它象一条满张风帆的快船,以乘风破浪之势驰进了时代的思想海洋,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占据了时代精神的制高点。

居社会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

随着伟大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这一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转变的完成,作为指导这一革命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哲学就历史地从整体上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居主导地位。毛泽东的思想和哲学被确立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实质上也就是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因为毛泽东被普遍认作中国杰出的、典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的著作被普遍认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权威性的解释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被普遍认作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化身。人们通常把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列,在多数场合里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一个特定名词来使用。

毛泽东的思想和哲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成长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通过社会精心选择后产生出的一种结果。从这一巨大思想体系发展的历史趋向和连贯性看,这是一种瓜熟蒂落的过程。因为一方面早在新民主主又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就已被领导这个革命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接受为指导思想,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以后社会执政地位的确立,毛泽东思想的社会功能就迅速地被扩大,它以不可逆转的趋势继续向整个社会现实生活领域扩展,充分地实现着自身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历史证明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哲学是唯一的正确理论,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在摸索、寻求中创造革命理论的理论大成和精神归宿。尤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整个中国,除被打倒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及其思想代表外,投身中国革命的各个革命阶级和社会广大民众,都自觉、半自觉或不自觉(自发)地把毛泽东的思想和哲学作为民族精神的现实象征和现实化身,都从它那里寻找到了精神寄托并引以为自豪。百年来精神上的忧患和肉体上的磨难,已成强弩之末的以儒教为中心的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只是使中国人感到倍受压抑和窒息,即使其中的民主进步因素也难令人精神振奋。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侵略,却又使中国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增生了一种辱为挨打者和奴隶的没落感。在整个中国从驱体到精神都遭受惨重打击的历史时刻,毛泽东独辟蹊径,他立足在中国古代文化和近代文化中进步思想的基础上,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先进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引进中国,并以它作为照亮中华民族前进的思想闪电,掀起了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风暴。这个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摧毁了旧的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在精神上也摧垮了旧的中国社会文化结构,它一方面給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意识以致命的重创,另一方面给外来侵略性的资本主义文化以无情的反击,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标志着具有新的时代精神的毛泽东思想,这使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之一振,并从此由被动转入了主动。因此,从精神上激励了中华民族亿万优秀儿女为争取自己民族的独立和新生,从思想路线上保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哲学,最终被人们推崇至极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然而更重要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不是全部中国革命的结束,而只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始。中国社会主义的整个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革命和建设,更加迫切需要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同时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首当其冲、当之无愧地担负起这一新的历史使命。这是因为,毛泽东思想不仅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策略,也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策略;毛泽东哲学不仅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着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大地上实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直接前途就是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早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远未完成的30年代末40年代初,毛泽东就对此作过论述。他在《新民主主义论》这一著作中,根据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所处的客观环境,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这样的估量:前一阶段的革命依其社会性质,其客观要求虽然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漬道路,但由于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它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因此,它同时恰好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更广大的道路,它的进一步发展就达到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为目的的革命阶段。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建设不仅有明确的预计和一定的思想准备,更有具体的指导和多方的探索,这主要表现在毛泽东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促成的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成功地实行了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毛泽东还及时地提出应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以达到全国政治上的稳定和全体人民的团结;提出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经济政策,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提出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以走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提出”百花齐放、百冢争鸣“的方针,以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等等。不言而喻,既然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样是毛泽东思想的杰作,是毛泽东所作的整篇文章中的一个下篇,那么,当毛泽东思想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地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中居主导地位了。因此,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哲学成为中国社会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不仅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更是中国社会自身发展逻辑的必然要求。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总会要求自身衍生出与之相适应并为之起调节作用的文化结构,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实践总会要求一定的能从思想上予以指导的理论。现实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不仅使得于自身有指导作用的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哲学居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并且还不断地为它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种种充裕条件。

正因为毛泽东的思想和哲学是被历时数十年的中国革命实践检验而证实了的真理,是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理论指南,因此人们在主观意愿上就自然地易于选择和接受它,而对其他的思想和理论,包括与之相对立的旧思想则程度不同地采取排斥态度。这种”马太效应“式的社会心理意向是把毛泽东思想推拥到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精神枢纽,尤其是理论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宣传,使得它迅速地在中国社会思想的各个领域传播开来。这就使得新中国建立之初的50年代上叶,成为既是新旧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更替的时期,也是新旧社会思想发生根本更替的时期。毛泽东的思想和哲学不仅是除旧布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而且还是直接促使这一新旧更替完成的精神杠杆。特别是作为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毛泽东哲学,在那时真可谓开人心窍,它巨大的精神力量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人才会有亲切实在的感觉。所以,它激起了50年代共产党的理论工作者,其他民主党派或无党派入士学而不厌的热望;同时,对之不遗余力的宣传,也几乎成为人民极大的快事、无上的光荣或终生的使命。

早在中国建国前夕(1949年7月),由李达、艾思奇等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的哲学工作者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哲学研究会,其目的是团结全国哲学工作者,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毛泽东思想,以期正确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批判旧哲学遗产,在文化思想战线上展开对于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批判。建国后,随着1950年毛泽东的著作《实践论》、《矛盾论》的公开发表,及随着解说这些著作的书籍的出版,并随着对某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批判,例如,对”胡适派唯心论“的批判和对”梁漱溟唯心主义哲学及历史观“的批判,等等,就使”辩证唯物主义“迅速地在中国社会文化知识层中占主导地位,并通过报刊、电台、会议等各种形式的宣传逐渐渗入到全国人民的思想意识中,使旧哲学、旧思想大有被取代之势,使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主体结构君临新陈相因、新立旧逐的历史阶段。后随着马列主义著作的系统翻译出版,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的出版,和随着《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到60年代初期,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学习马列主义著作、毛主席著作,并且特别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到60年代中叶,毛泽东思想已经占据了”统帅一切“的思想地位,它虽然不是林彪所说的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顶峰,但是确实成了中国社会思想文化金字塔上的皇冠。而这一切都只是在短短的10多年之内完成的。这是一次神速而又壮丽的思想进军,它致使人们只顾怀着争先恐后的心态投入这一行动行列,以摧枯拉朽之势清扫旧的社会思想。这次进军的胜利是如此辉煌,以致使一切”封、资、修“的东西似乎都丢魂落魄,全线崩溃,失却了生存空间。

可以说,自”解放“以后,尤其自50年代中叶至60年代中叶这一段时间,人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崇尚,点点滴滴都发之于心底。那时节,举国上下,凡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人们,言必称”革命“、”改造“,言必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言必称”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与此相应,对传统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厌恶和轻蔑,则成为中国社会精神文化新立旧逐的另一个思想画面。剥削阶级思想、封建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好逸恶劳,等等,成了最恶毒、最可怕、最带有污辱性的词语,人们象避瘟疫般地对待它们;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等等,也是罪过不轻而最不愿被戴上的”帽子“,而在作思想检讨时人们为了表示自己的真诚却往往攫取其中合适的一顶戴在自己头上,然后作出严肃的自我批判;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得到大力提倡,”洗刷唯心主义“、破除封建迷信等口号也都提了出来。总之,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巨大潮流,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灿烂辉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哲学自从一个旧的社会精神文化母体中萌生、独立出来后,经过30余年从小到大的历史发展,至50年代中叶,它已经变得强大和成熟了,它从开始受压抑、受”围剿“的异在社会环境中,凭藉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奔突而出,磅礴千里,进登于时代的智慧峰巅,它为人们景仰,它为世界瞩目,它不仅在精神上与社会主义的中国社会同构,成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奇风异骨,而且也为现代东方文化的再度崛起奠定了一块基石,它预示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将会在那万紫千红、群花争奇斗艳的世界文化园中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