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居民防骗指南
13234800000035

第35章 其他诈骗(1)

1.一场水底捞月的发财闹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全国各条战线与时俱进,形势越来越好。但在祖国建设的雄壮交响乐中,也有不和协的音符,其中之一就是各类骗术、骗局活动猖獗。骗子们以假蒙人,广设陷阱,骗钱、骗物、骗房、骗情、骗官、骗赌,小到短斤缺两,大到骗取数以亿计的巨款,几乎是无孔不入,无所不骗,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危害广大居民群众的财产甚至生命安全。简单分析人们上当受骗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五个方面:某些人见钱眼开、唯利是图而上当,某些人相信迷信、不讲科学而上当,某些人不能正确识别他人品质而上当,某些人缺乏鉴别事物真伪能力而上当,某些人因自身素质差、有不良嗜好而上当。本章主要介绍近年来经常发生的诸如“寻宝”、炒老美元和马克、租房、租车、购房,以及赌博等不健康娱乐活动中的各种骗局。

当自封为“华夏民族资产解冻委员会”华南组组长的郑某和联络员的徐某二人被警方抓获押解回浙江省温州时,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特大诈骗案终于水落石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该组织以承诺交纳会员费可获得成千上万倍的回报为诱饵,蛊惑数千名不明真相的群众交纳会员费,诈骗金额近千万元。

“华夏民族资产解冻委员会”声称掌握太平天国、清末、民国等时期遗留财产的藏匿地点100多处,总值9000多亿美元,只要会员缴纳会费和寻宝启动资金,资金解冻后即可获得巨额奖励。该组织对外吸收会员,每个会员缴纳500?15000元不等的会费,并填写入会表格,递交照片、身份证等。根据会员缴纳会费的高低,定为特一级、普一级、普二级会员,分别发给一枚“金卡”或“银卡”作为凭证。谎称资金解冻后根据会员贡献的大小、会费的多少发放奖金,特一级会员发给奖金3600万元,普一级会员则发给奖金1800万元,普二级会员发给奖金50万元。

这伙骗子对受骗对象采取“老鼠会”的联络和发展方式,许以相当丰厚的回报来吸引他们入会。其骗术主要有伪造政府委任书、功勋章,发放金卡凭证等;同时利用温州某银行的开业以及国家领导人的出访等,谎称这些活动都与资产解冻有关,以此欺骗会员。

编者点评

本案中的许多当事人,从受骗发展到再去骗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做“骑虎难下”。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郑某50岁起一直在江湖上“跑老票”(收购贩卖旧货币)。他交代:“1998年初和徐某在杭州结识,徐告诉我有个‘华夏民族资产解冻委员会’的民间组织,在上头有‘毛行长’负责,徐是联络员。下设九个组,徐叫我担任华南组组长。该组织主要任务是解冻中国被美国冻结的钞票。一旦解冻成功,会员可获得巨额回报。徐又叫我把一起‘跑老票’的人员名单报上去,随后我就把“华南组”搞了起来。我们负责发展会员、收取会员费,徐负责给会员发卡等项工作。后来,我一共发展了特一级会员206人,普一级会员231人,普二级会员2138人。每发展一个特一级或普一级会员,我上缴给徐800至900元,普二级上缴10元,估计会员费共有100多万元,其中40多万元交给了徐。

问及郑某是否知道所谓的“华夏民族资产解冻委员会”是骗局时,郑说:“平时也想到这可能是骗局。尤其是许诺的‘解冻’一次又一次没兑现,我更怀疑了。但事情已到这个地步,我骑虎难下,还总想借此赚钱。”

据徐交代,他与郑认识后,找到杭州某影视厅一个女经理,那女人讲,国民党留下来的美国欠中国的钱,掌握在国民党遗留下来的老人手里,现在大家都去找,找到了立大功,分奖金。立功发奖分三等:一等为特等功,发360万元人民币;二等发100万元;三等发50万。还有额外奖。此外,根据功劳的大小给封个师长、团长什么的干干。

为进一步蛊惑人心,“华夏民族资产解冻委员会”一方面声称自己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全国已有两亿多人入会”,另一方面骨干分子又称名额有限,“若非我与你关系好,机缘巧合,财星高照,你哪里入得了这个会!你入了会,是你的福气。”因此,不少梦想发财的人怀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入了会。

某镇一家私营医院的业主举债经营,又急于扩大规模,与郑某相遇后,被郑的一番花言巧语哄得天旋地转,从十分羞涩的钱袋中掏出12000万元,买了个“金卡会员”,指望有朝一日能拿到所许诺的3600万元现金,搞个气派的现代化医院。

某出租汽车司机是在载客途中与郑认识并入的会,因两个人“讲得来”,一回生二回熟有了感情。郑潜回温州时他总是车前马后地伺候着,只收点汽油费。郑也对他特别“关照”,只收了他310元钱就先后给了他三个“金卡”。

办案人员问这位司机:“你知不知道按照他们的许诺,三个金卡可以拿到多少钱?”他回答说:“不知道。他只说反正不会亏待你的。我看他的金卡做得这么好,又说里面有密码和暗记,说得活灵活现,也就相信了。”

2.花山寻“宝”记

苏南某镇地处江苏最南部,此处丘陵纵横,非常偏僻,平时很少有外地人来。这天上午8时许,村民蔡某正在农田里打水灌溉。这时,从远处的田间小路上走来一名生意人模样的外地人,他夹一只皮包,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好像迷了路。当他走近蔡的身边时,向蔡打听:“请问,这里是新塘村吗?”“是啊。”此人又指着附近的一座山头问:“那么这座山是叫花山吗?”蔡又回答“是的”。此人终于舒了一口气,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自我介绍,说是广东人,名叫叶某,他千里迢迢找到这里是受远在台湾的爷爷的委托寻宝来的。他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和台湾的来信给蔡看。又说他爷爷是原国民党军队的一名高官,在过去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爷爷打仗路过此处,由于兵败负伤,不得已将随身携带的宝物悄悄埋藏于此处的山上,并描绘了一张藏宝地图。现在爷爷已93岁高龄,且身患重病,想临终前完成寻宝心愿,信中同时寄来了这张藏宝图。说完叶又从包中拿出一张旧黄纸递给蔡看,这张黄纸似乎是历经了数十年风霜的“文物”,很旧,但是保存完好,上面隐约可以看出稻田、村庄、小山之类的图案。叶介绍完之后,又以对此处地形不熟为由,请蔡帮忙带他上花山去挖宝,并郑重承诺说,爷爷在信中叮嘱:“一定要重谢帮助找到宝物的人,不可因财失义。”

其实村民蔡某警惕性还是比较高的,他联想起村上有人曾经在外受骗的事情,已经起了疑心:他该不会是个骗子吧?假如他真是个骗子,他又怎么骗呢?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蔡答应给叶带路上花山,他还带上了铁锹,以备挖宝所用。

上山以后,叶从包中取出一个类似收音机的东西,对蔡说,这是探宝仪器,是高科技产品,只要接近金银财宝就会发出叫声。在快要爬到山顶时,叶对照着藏宝图说宝物应该距离这儿不远了。”他叫蔡拿着探宝器边走边探测。果然,刚走了几步,蔡手中的探宝器发出了刺耳的尖叫声。叶激动地抓住蔡的手臂大叫:“找到了,找到了!”于是叶就叫蔡在此处往下挖,当挖了有近一米直径、60厘米深的小坑时,叶忽然对蔡说:“你到山边看看是否有人上山,我来接着挖。”蔡还没有走到山边,就听见叶呼唤,好像是说挖到宝了,并叫他立即过去。当他来到坑前,叶正拿着一尊鸡蛋大小的“金佛”,并用力擦拭上面的土,待擦干净后一看,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弥勒佛,而且沉甸甸的。正当蔡在仔细看时,叶又从土中挖出一尊同样的“金佛”。蔡问叶还会有吗。叶说:“应该没有了,听爷爷说就只有两尊金佛,不信你再测测看,还有没有。”蔡又用探宝器朝小坑处探测,探宝器果然不叫了。

挖到“宝藏”后,两人一同下山。叶说:“我一定要好好谢你,你们这里盖一幢楼房要多少钱?”蔡说:“六七万吧,好的要十几万。”叶说:“这样吧,我给你六万块钱,随你怎么用。”蔡听了一惊,问道:“干嘛要给我这么多钱,你这一个金佛能值多少钱?”叶宝生笑道:“我也说不上,要问了我爷爷才知道,听说价值连城。”接着叶又说:“我身上的钱用得差不多了,出门时带了两三万,路上花费很大,光租这个‘探宝器’就花了一万多元。为了防止泄密,我现在又不能打电话,要立即赶回广东到‘台湾驻大陆办事处’发电视传真给我爷爷,告诉他宝物已找到,让他汇钱过来。发电视传真每分钟要480元,你陪我一起到广东去取钱吧。”蔡说:“那么远,我不去。”叶说:“要么我先押一个金佛在你这里,你借我3000块钱,我三四天就回来取金佛,到时把借的钱和6万元感谢费送给你。”

事情发展到此,聪明的蔡某已经心里有底了,凭他的眼睛,他能看出这“金佛”其实是铜佛,至于为什么会沉甸甸的,他猜想这里面可能被灌了铅。此时的他心里开始盘算怎么使骗子得到应有的制裁。

于是蔡对叶说:“行啊,不过你3000块钱够用吗?我给你5000吧。你先和我一起回家休息一下,我马上打电话,让在工厂里上班的老婆送钱回来。”叶心里乐坏了,他只想骗3000,而这个“傻蛋”却要给自己5000。他装得很小心谨慎地说:“我不能去你家,免得村上人知道,我就在这里等,你快点。”蔡回到家中,拿起电话直接打到了派出所。

经警方突击审查,初步查明:叶某,27岁,初中文化,江西人。他自认为偏僻山区的农村人应该没什么文化,没见过世面,在这里实施诈骗得手率肯定很高,没想到一向自认为骗术高超的他竟会被一个种田的农民给“骗”了。他手持的能探测金银财宝的高科技产品“探宝器”实际上是小收音机改装的,他口袋中有遥控器,一按就叫个不停。至于台湾的爷爷、“金佛”、身份证、信件、藏宝图等等,自然都是假的。

编者点评

近年来诸如前文中“华夏民族资产解冻委员会”。

“花山寻宝”等一类专门以“跑老票子”“解冻历史遗留资产”“山洞寻宝”等活动骗取钱财的大案屡有发生。编者参与办理的丹徒县长岗砖瓦厂出纳会计侯某挪用公款大案就是一例。为了获得所谓的“高额回报”,侯某一次又一次地挪用公款交给专门做“解冻老美元、老马克”生意的人,总数高达90万元。更为可悲的是,大部分的钱款付出后,对方收条都没有一张,有的收款人侯某连名字都说不出。直到侯被押上法庭受审时,他竟然还在盼望骗子们会“寻宝”成功,给他带回高额的回报,把挪用公款的大窟窿补上。还是那句老话,天上不会掉下馅饼。

3.一场惊心动魄的骗赌案

周经理今年40多岁,以前曾是供销社的正式职工,辞职下海后开了家自己的公司,专门做香烟生意。几年下来经营情况不错,不但买了房子,而且有了自己的小车,真可谓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他在做生意之余有个最大的爱好——赌博,什么打麻将、掷骰子、推牌九、诈鸡、斗地主无所不通。故事也正是从周经理喜欢赌钱开始的。

一天下午,周经理的公司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过去在镇上开过饭店的朱老板。此人30多岁,十分精明,曾经与周经理打过几场麻将,因而熟悉。朱老板不但生意做得精,打牌的技巧也有过人之处。只是因为闹“非典”,他那原本就惨淡经营的饭店完全没了生意,现在闲赋在家。另一位是小姐,二十五六岁年纪,皮肤白晳,长得有几分动人之处,只是脸上有点倦意。

大家坐下,周经理让手下员工泡上茶,三人开始侃了起来。朱老板向周经理介绍说:“这位是王小姐,安徽人,来镇江打工已有五六年了。她自从认识了经营物资的范老板,经不住他的引诱,成了范老板的地下夫人。这几年已经为范老板做了三次人工流产。这些王小姐都认了。只要范老板真心对她好,即使没有名份她也无所畏。谁知道姓范的喜新厌旧,最近又搭上一个苏北的小姐,把王小姐抛弃了。现在王小姐的境遇很惨。”

王小姐的眼睛红了,她边流泪边说:“姓范的不是人,以前在我面前赌咒发誓,说绝不会对我有二心,会对我的一辈子负责的,谁知才几年时间就被那个骚狐狸迷上了。给我2000元就要了断。这个负心汉害了我一辈子。现在我远在安徽农村的父亲又得了癌症,还有个弟弟高中毕业马上要参加高考了,家里还指望我挣钱回家给父亲治病呢,我真不知道如何办才好。”

一向有些怜香惜玉又颇有一点正义感的周经理听后也对从未谋面的范老板极为反感:“这个姓范的家伙太不上路子了,怎么能这样处理问题呢?人家小姑娘被你玩了几年,说翻脸就把人家一脚蹬了。不能饶了他,你去告他,叫他赔偿青春损失费朱老板说:“怎么告他?姓范的和王小姐虽然同居几年,但又没领结婚证,有什么证据叫他赔偿呢?即使范老板和王小姐领了结婚证,他有老婆,告他重婚,王小姐也有责任,也跑不掉,也构成重婚呢!这个官司是打不起的。”“那么对这种赖皮就没有办法了?”周经理愤愤不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