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13234500000047

第47章 文献资料(27)

第四个问题,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我不倾向于提倡科学要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我认为这种口号本身不能说是十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从长远的历史来看,政治不是目的,政治主要是实现各个历史时期经济目的的手段,同时也是实现各个历史时期其他社会目的的手段。社会主义的政治,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文化目的的手段。因此,毛泽东同志一向教育我们为人民服务,我们从来不说也不可能说“人民为政治服务”。那样说就颠倒了主从关系,就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的需要才是目的。科学也是人民的需要。当然,科学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手段,要追求一种真理就发展起来一种科学。

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政治是不重要的,科学可以脱离政治。在我们的时代科学是不能同政治脱离的。政治是实现人民经济文化需要的最重要、最强有力的手段,其他手段包括科学在内,在特定的条件下,不能不使自己的活动和政治要求协调一致。所以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各种各样的思想形式,各种科学思想的发展都不能离开政治。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科学为政治服务,但是这是在特定意义上讲的,而不是一般意义上讲的。可以拿打仗作比方,打仗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可是打仗的时候,作战的部队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方面就要做支援工作。在这种意义上,也仅仅在这种意义上,科学也可以说是为政治服务的。

所以,如果要问,历史科学能为政治服务吗?可以回答说不能,也可以回答说能。这就看我们怎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如果借口有政治需要,就要求历史科学违背历史科学的真实,篡改客观事实,那样将不仅破坏历史科学,也将破坏社会主义的政治。因为依靠虚假的事实,不能构成历史科学,同样也不能构成社会主义的政治。事实是最有力量的。事实不能永远被掩盖住。历史科学满足政治需要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历史向社会也向政治提供新的科学研究的成果,而社会和政治则利用这种成果作为自己活动的向导。这样做,既完成了历史科学本身的任务,也完成了政治所给予的任务。这不但丝毫没有伤害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所应有的尊严,相反,它既增加了历史的荣誉,也增加了社会主义政治的荣誉。因为这种政治是科学的政治,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政治。历史学家能以自己的研究来为这种科学的政治提供科学的基础和依据,这是它的光荣。所以,要看我们怎样理解它。如果把历史科学和其他科学为政治服务理解成为一种从属于政治的临时的局部的甚至错误的需要,那就会像刚才说的,既破坏了历史科学,也破坏了政治本身。我们的历史学家当然要拒绝这种毁坏历史科学的做法。我们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也要拒绝这种毁坏社会主义政治的做法。因为这种政治离开了科学,也就离开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要求的是科学的政治,真正适合时代需要的政治,为生产关系服务的政治,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治。

应当提出,历史学家为人民服务,可以是提出与迫切的现实问题有关的科学见解或建议;也可以是写出高水平的科学著作,开拓人们的历史视野,提高人们的科学认识能力,推动学术进步,争得祖国荣誉。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是有远见的政治。我们对历史科学的这两方面工作都需要,都重视。

我在社会科学院举行的几次会议上曾经提出过一个口号,就是我们的社会科学院应当成为党和政府的忠实的得力的助手。所谓做助手,不是意味着做应声虫。如果要做应声虫,那就不需要科学,不需要社会科学院这样的机构,也不需要社会科学家的存在了。所以需要助手,是因为这个助手,能够用他以科学家的良心和毕生的心血从事研究而取得的科学成果,贡献给党和政府,并且通过党和政府,贡献给人民,贡献给历史。历史学家是历史的研究者,同时也应当是历史的促进者。我想,我们应当这样来看待科学和政治的关系。这样做,我们既不会对不起我们所从事的历史研究工作,也不会对不起我们所献身的社会主义政治。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光荣使命。

关于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报告

中央宣传部并报

华主席、党中央:

我国迄今尚未编辑、出版一部大百科全书。这同中央、华主席的伟大号召,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向科学进军,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都是极不相称的。

大百科全书是总结和综述过去历史上科学文化的一切成就,系统地全面地介绍当今世界上各个学科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最新成就的知识的总文库。大百科全书既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为迅速提高工农业生产而奋斗的有力武器。

西方各主要国家出版大百科全书,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一般人常把是否出版大百科全书及其内容如何,作为衡量一国科学文化水平的标志。现在国外出版的百科全书种类多,数量大。美、苏、英、法、德、日等国,综合性的和专科性的百科全书,分别有几十种之多。最近第三世界国家也纷纷出版百科全书。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编纂百科全书型书籍的传统。《尔雅》是世界最古的百科性辞典之一。汉唐以来出了不少这类的书,宋代更见众多,明清两代则有《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卷帙浩繁的巨编。但中国历代所编的这些书,都属于类书或丛书性质,还不是现代工具书意义的百科全书。解放前出的旧《辞海》和近年修订补充的新《辞海》(先出按学科分册本,尚未出齐),也只是学科条目简单的辞书,离今天要求的大百科全书还很远。

伟大导师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向来重视字典、词典和大型辞书的出版,《辞海》就是在毛主席亲自批示、周总理密切关怀下修订出版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重视百科全书的出版,他们在自己的研究和著作工作中,都经常利用当时各国的百科全书,并且都曾为欧美重要的大百科全书写过不少词目。

根据我国目前的需要,我们建议尽早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所以要“尽早”出版,一方面是客观需要:为了普及和提高科技知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提供必要的资料,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基本建设;另一方面是考虑到能够参加编辑工作的学术界力量,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青黄不接的情况十分严重:老的一辈接近衰老,新的一辈没有培养出来,此项工作,如果现在不着手,几年之后困难会更大,现在上马,则老的力量还可利用,通过工作也可培养出一批新的力量。当前,实际上也有快上速成的条件:许多外国较好的百科全书可供参考,大部分词目可以翻译,综合若干国家不同辞书的同类词目,经过我们加工整理,即可采用;一般词目从几千字到几万宇(少数词目可能有几十万字),由专家分别编写,所需时间不长。百科全书按学科分类编辑,也可早出成品,分册出书,均衡排印,不致为其他书刊排挤。

关于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初步设想是:此书约四五十卷,四五千万字。60%以上为自然科学。在出版《全书》之前,先出分科性百科丛书,分科分类编写,编好一本即出一本,先在国内流通,请有关方面和广大读者提意见,修改后再出版综合性百科全书。设想《全书》从明年国庆三十周年时开始,陆续出版,以十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

为了进行此项工作,须邀请全国各学科有成就、有影响的专家,成立一个编委会(约五六十人),下设总编辑部,总编辑部下再设各分科编委会和编辑部。编委会是咨询机构,总编辑部是执行机构。编委会拟聘请胡乔木同志为主任,周培源、严济慈、齐燕铭、陈翰笙、于光远、周扬等同志为副主任。总编辑部目前拟设在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先成立若干人的筹备机构,拟调姜椿芳、朱语今、曾彦修、朱庭光等同志前来主持筹备工作。一切机构设置、调干、用房、交通、经费等统一由出版局代为作出计划预算,呈请国务院办公室审查拨给。目前为开展工作,请先拨给少量用房。

为出版百科全书,要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该社编辑部约需人员二百到三百人,拟分批分期配齐,请中央组织部帮助解决,因所需专门人才的面较广,部分人员须由外地调入北京。

关于编辑方针和编辑条例等细则,容后报请审批。

以上建议是否有当,请批示。

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党组

中国科学院党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

一九七八年五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