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13230900000064

第64章 远离世俗纷争

【原文】

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庄子·达生》

【译文】

远离了世间的纷扰,人的身体就不会感觉到劳累;遗忘了生命的存在,人的精神也就不会有所亏损。

【解读】

庄子的观点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被外物所牵绊。

《庄子·达生》中有这样一段关尹与列子的对话:

有一此,列子在路上碰到了关尹,两个人好久不见,就找了一个小酒馆,坐下来聊天。

列子问关尹:“道德和修养臻于完善的人即使游到水底也不会感到憋气,跳入火中也不会感到灼烧的痛苦,行走于万物之上也不会感到恐惧。请问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呢?”

关尹微笑着答道:“这不过是把持纯和之气的结果,而非智巧、果敢所能做到的。大凡具有面貌、形象、声音、颜色的东西,都是物体。那么物与物之间为什么差异很大,区别很多呢?又是什么样的一种东西最有能耐而高居领头羊的位置呢?这些只不过是有形状和颜色而已。一个有形的物体却不显露形色而留足于无所变化之中,懂得了这个道理包含的奥秘,世间的任何物质又怎能控制住他呢?人如果也能这样,就可以处在本能的限度内,藏身于无端的混沌中,游乐于万物或灭或生的变化环境里,心无二用,元气保全涵养,德行相融相合,从而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这样,他的禀性和持守就能保全,他的精神才不会亏损,外物也拿他没有办法!有个人喝得酩酊大醉,从车子上摔了下来,虽然满身是伤却没有死去,身体跟正常人一样受到了的伤害,可是感觉上却跟正常人有所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只因为他的神思高度集中,坐在车上没有感觉,即使坠落地上也不知道。死、生、惊、惧全都不能进入到他的思想中,所以遭遇外物的伤害也无半点的惧怕之感。醉汉从醉酒中获得保全完整的心态尚且能够如此的忘却外物,何况我们是从自然之道中忘却了外物而保全心态呢?”

在这里可以总结出持守纯和元气是至关重要的,然后才能使精神凝聚。这也是我国古代养生论的重要内容。

我国最早提出养生理论的是老子,老子对人体生命的研究,是从对婴儿的观察开始的,从而探讨出长寿的根本。

老子的观点认为,人含有元精深厚的程度,其中初生的婴儿是最好的。为什么呢?你看婴儿那么幼小,可毒虫不咬他,猛兽不抓他,鸷鸟不搏他。婴儿的筋骨虽弱小,但拳头握的很牢固,这都是他精气旺盛的表现。他整天嚎哭而声音却不沙哑,这也同样是因为平和、无欲而精气旺盛的缘故。

老子还提到,一个人只有远离了世间的纷扰才能懂得生命常存的法则,这就叫做智慧精明,被卷进入世间的纷扰而不能自拔叫做招致灾殃。卷进纷扰就会耗费精气,也叫做硬性消耗阳气。人到壮年以后就会慢慢地走向衰老,这就叫不含柔弱之道。不含柔弱之道的人是很快就会死亡的。

老子把自己的养生之道称之为柔弱之道,主张在养生中得精,其根据在于人的生命是从牝牡之合,即性活动产生的,而性合之源在于精,无精便无生命。通过观察,认为婴儿的生命力是最旺盛的,婴儿的生命为什么如此强呢?就在于精多,就在于能持守住纯和天真,逍遥于天地浑一的元气之中。这种持守和逍遥于天地浑一的元气之中的智慧,也表现出了庄子对待死亡的态度。

《庄子·大宗师》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天,孟子反、子桑户、子琴张三人不期而遇。

子桑户说:“天下谁能做到相互交往于无心之中,相互帮助却像没有帮助一样?谁又能登上高天巡游雾里,循环升登于无穷的太空,忘掉自己的存在,而没有终结和穷尽呢?”

这句话正好说到其他两个人的心里,大家都心领神会,于是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人有旦夕祸福,子桑户因故死后,还没有下葬的时候,孔子就派弟子子贡前去帮助料理丧事。到了那里,子贡惊呆了,只见孟子反和子琴张二人一个编曲,一个弹琴,相互应和着唱歌:“哎呀,子桑户啊!你已经返本归真了,可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依然还在托载形骸呀!”

见此,子贡走到他们近前说:“请问,对着死人的尸体唱歌,这不太合乎礼仪吧?”孟子反和子琴张二人相视一笑,不屑地说:“你又怎么能懂得‘礼’的真实含义呢!”说完继续配乐歌唱。

讨了个没趣,子贡只好回去告诉孔子。子贡把见到的情况告诉给孔子,说:“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啊?不注重德行而且还没有礼仪,把自身的形骸置于度外,还对着死尸唱歌,一点悲伤的表情都没有,简直是莫名其妙,可悲啊!”

孔子沉思了许久后,说:“他们都是远离了世间纷扰的人,我却还生活在世俗的环境中。人世之外和人世之内彼此不相干涉,可是我却让你去帮助料理丧事,我实在是浅薄得很呀!他们跟天地结为伴侣,而逍遥于天地浑一的元气之中。他们把人的生命看作像赘瘤一样多余,把人的死亡看作是毒痈化脓后的溃破,他们又怎么会把生死看得不同呢!凭借各种不同的物类,但最终寄托于同一的整体;忘掉体内的肝胆,也忘掉体外的耳目;无尽地反复着开始和终结,但从不知道头绪,茫茫然游历于人世之外,逍遥自在地生活在无所作为的环境中。他们是不会拘泥于世俗的礼仪中的,也不会有意识地做给我们看的!”

你真正能看出鱼游得太累、鸟飞得太倦、花开得太累吗?的确,没有人看过它们累的表情,那是因为它们不是人,它们远离了世间的纷纷扰扰,保持住了自己的精气。

“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如果你能真正的参悟了这句话,那么,你的一生都会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