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13230900000055

第55章 行动要有所选择

【原文】

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

——《庄子·在宥》

【译文】

君子如果是被强迫而称王,那样的话还不如无为。无为才能使天下的万物都保持其自然的本性与真情。

【解读】

庄子说:“无为,然后能无不为,故而才能有所为。”统治者应该规正自身、清静无为、无欲无争,这样人民就会自然地回归于纯朴之中,社会趋于安定,自然也就会呈现出国富民安的太平盛世局面。

为与无为两个看似相反的方面,其实是相互贯通的。“顺应客观,无为而治”,并非就是完全的听天由命,任人摆布,而是在顺应客观条件的同时,主动、策略、乐观、自觉地去驾驭现实环境中所遇到的矛盾,并制定出合理的方针和策略。

所谓“无为而治”,其实是“貌似无为,实则有为;眼下无为,长远有为”的一种从政策略。

老子的理论“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老子·淳风第五十七》)其中的意思就是战争越多,人民越贫穷;条例越复杂,社会越混乱;法令越完备,犯罪越滋生。为此,他奉劝领导者要“无为而民自化,好静而民自正,无事而民自富,无欲而民自朴”。(《老子·淳风第五十七》)

庄子继承了《老子》政治论的精髓,以一言而概之,即“无为”二字。

这种“无为”如果体现在领导者的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①让下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为领导者,要尽量少施行命令或指示;②给下属自由思考和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要实行让下属感觉负担很重的政策;③给下属充足的发挥空间,对下属展开的各种活动尽量避免介入或干涉。

但这并不代表领导者对一切都不管理、让下面的人放任自流,而是要领导者随时、随地的留心下属的动向。口出怨言、发牢骚、自叹倒霉的领导者是不称职的,因为无论工作是多么的辛苦,都是自己应负起的责任,所以表面不应显出痛苦的样子,而要以悠闲自在的精神状态来面对下属。

“有为而治”和“无为而治”都符合辩证法的原理。“有为”是手段,“无为”也是手段,“治”才是目的。表面上看来,“有为”和“无为”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但作为工作方法使用,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达到“治”的目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部门层次的增多,一个身居高层的领导者即使再如何的精明干练,能力超群,也是无法做到事必躬亲,样样“有为”的。所以真正的领导者、成大器者,必须忽略掉可以忽略的东西,做到大事“有为”,小事“无为”。

那么,领导者如何做好“有为”和“无为”呢?

首先,领导者要在事情的开始阶段表现出“有为”。实践证明很多事情的成功不必领导者躬亲其过程,而只需要在开始的时候表示一个态度就可以了。这种表态称为“拍板”,也可叫做“决策”,算是“有为”的举动。高层领导者在工程之始参加的“奠基仪式”、“开工动员”等亦属于此类性质,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下属去完成,自己等待结果就可以了。

有一位老总,她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企业家。公司里的事情,无论大小,她都要亲自过问,她手下有五个副总级的干部,但她不放心,不放权,一个人忙得团团转,身体累垮了,企业还是不断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什么都能得到而什么也不想失去。你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放弃,这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此时的“有为”,是为了引导、完善后期的运作,促使高潮的到来。而当高潮形成后,领导者就应当奔向新的目标,在新的领域开始自己新的“有为”。

庄子的理论指出:有为之治会使天下人“淫其性”而“迁其德”,因此“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就应当“莫若无为”。虽然庄子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是针对统治者管理百姓来说的,但对我们平常人也有很现实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面临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

比如选择弃官从商,这就意味着将要失去“当官”时的地位等;选择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就意味着将要放弃以前爱好的文学,甚至是不会再有时间看电视剧,以集中精力来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选择到沿海进行工作,就意味着失去与妻女、老母及家人的团聚,失去许多原来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和朋友。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许多的诱惑,也有很多的机会。只有那些敢于拒绝诱惑,善于放弃某些机会的人,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人品》中说到“有所不为,为必成?”“为”与“不为”是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有可能“为必成”,有所“不为”是大有所为的必要前提。相反,如果不分主次、轻重、缓急,任何事情都“为”的话,其结果必然是“无为”而又“无成”。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心灵的境界,一种大的智慧。与“舍得”有异曲同工之妙。“舍得”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有小得,大舍有大得。

“有所为,有所不为”最难得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做事情时要有所放弃,而放弃往往是一件让人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放弃就意味着失去了某些既得的利益,如地位、名誉、福利、家庭等,而这些在某些人看来往往是趋之若鹜的东西,怎么能弃之不要呢?因此,“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求的是我们在权衡事物的轻重、利害、得失之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指导我们做人和做事的一条重要的原则,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你才会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