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13230900000050

第50章 给心灵放一次长假

【原文】

其出不?其人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庄子·大宗师》

【译文】

不因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而欣喜,也不因为离开这个世界而推辞;只是无拘无束地“走”,自由自在“来”。

【解读】

庄子认为主宰人们思想的是人的心灵。只有心灵有了思想,才能走出生活的现实。心灵的意象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人的生命里,刻在了每个人的品格上。生活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将我们心灵上的意象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所以,宁愿让盗贼进入你的卧室,窃去你所有的金银、珍宝、财物,也绝不能允许心灵上的敌人——混乱、软弱、恐惧和嫉妒的思想进入你的脑海,占据心中的恬静,盗走你心中的快乐与幸福。

快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或者说快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问题,也许很难说得清楚,每个人的思想不同,认为的快乐的本质也就不同。但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快乐是主观的,一个人的快乐别人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举止才能有所了解。你认为是快乐的事,在别人看来却未必是快乐的。

有个淘气的鬼遇见了一位潜心修行的老和尚,淘气鬼看老和尚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参佛,因此起了吓唬他一下的念头,于是他变成一个无头鬼,飘到了老和尚的面前。

老和尚看了他一眼,轻描淡写地说:“真好,没有头,也就自然不会感觉到头痛了。”

淘气的鬼不服气,马上又变成了一个没有肚子的鬼,心想这次一定可以吓吓老和尚。没想到老和尚仍是看了看,笑着说:“没有了肚子,也就不会感觉到饥饿,不必为该吃些什么而烦恼,真是幸福啊!”

淘气的鬼非常生气,决定使出浑身的解数。这次,他变成一个满面青光、没有五官的鬼。老和尚依旧不急不慢地说:“没有耳朵,就听不见扰人的声音;没有眼睛,就看不见人世间的丑陋;没有鼻子,就不会感觉鼻塞;没有嘴巴,也就不用辛苦地说话,你实在是幸运之极啊!”

无奈之下,淘气的鬼再也没有挑逗老和尚的心情了,只好悻悻然地离去。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如这个淘气鬼那般的考验,如果我们也能像老和尚一样,凡事从乐观的角度思考,生活就能变得简单而快乐起来。

从乐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不是凡事只看好的一面,而是一种先给自己增加勇气、再去解决难题的方法。如果在遇到困难时,就先将自己置身于悲观的黑暗世界,那样的话还怎么会有信念来引导你一步步地去寻找光明的出口呢?

有的时候,我们也要适当地放松一下自己的心灵,给心灵安排一次快乐的旅行,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

如果人人都能像孩童那样,没有心灵上的创伤和裂痕,始终保持着一种天真、快乐的天性,而将一切带有破坏性、腐蚀性的思想都拒之门外的话,生命中那些不必要的伤害与消耗不知道要降低多少。研究事实证明,在数个小时中,因为忧虑和悲伤所消耗人的能量,要远远超过做几个星期的苦工所耗的能量!

孩提时代,我们赤脚在乡间的小路上行走时,都知道小心翼翼地避免踏在尖锐的石头上,避免让自己的脚底受到伤害;然而在长大成人后,我们为什么就不懂得去防止仇恨、妒嫉和自私给我们的心灵带来的侵害呢?因此,我们要尽力地驱除心灵上的敌人,欢迎和拥抱心灵上的朋友。

半杯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乐观的人认为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叹息只剩下半杯水了。

同样的一个事物,完全在于你看待它的态度。有的人因半杯水而庆幸,他是快乐的,有的人却因半杯水而悲哀,所以困惑我们思想的往往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

一群年轻人结伴去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的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啊?”

苏格拉底说:“你们现在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因为我现在很需要它。”

于是年轻人就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了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用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现在快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我们很快乐,而且是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个样子的,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拜访。”

男人们会说快乐是三五个知己聚在一起,大碗地喝酒,大口地吃肉,大声地说幽默笑话,再打几个哈欠;女人们则会说快乐就是知心的姐妹在一起,逛逛打折促销的商场,说说三姑六婆的趣事,再试穿几件时尚、心爱的衣服。

各有各的快乐,但是在女人们的心目中男人那些快乐简直就是庸俗;而在男人们的心目中,女人们的那些快乐更是一种莫名其妙。

可见,快乐是因人而异的。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快乐也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的不快乐。当然,这其中有一点要承认的就是,快乐必定是由自己去创造的,快乐不是别人送给你,也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到的,是自己用心去热爱生活、去珍惜生命而体验出来的。如果连快乐也要倚赖别人给予,这莫过于是你人生中最大的悲哀所在了。

快乐是纯粹的,是内在的,它的产生不是根源于事物,而是产生于人们的观点、思想和态度。萧伯纳说过:“如果我们被可怜下去,很可能就会一直都感到可怜。”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见到乐观和悲观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外在的世界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个人内在的处世态度决定了不同的表现罢了。

快乐是一种态度,不论富贵还是贫穷,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只是有的人充分享受到了这份快乐,而有的人却没有把自己的快乐拿出来享用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拥有快乐这个宝贝。

快乐是我们心情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快乐是健康生存的必需品,快乐源于每天的生活中,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去享受生活,享受每天的快乐,充分地去体验、感受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快乐的心情是一剂治疗心理创伤的良药,而破碎的心情则会吞噬你的精神骨髓。你快乐了,就会好好地工作和生活,就会带动更大的成功;你快乐了,就可以让身体更健康,就可以对他人保持一种宽容、仁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