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13129600000019

第19章 结构篇:因文制宜多新奇(2)

接下来,毛泽东采用了分论的方式,对1946年的工作作出10点指示。一是尽一切努力粉碎国民党向解放区的大举进攻;二是开展高树勋运动,对向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分化工作;三是利用作战间隙开展练兵活动;四是按照中央指示搞好减租减息运动;五是搞好生产;六是解决财政问题;七是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八是搞好解放区的互助救济;九是爱护本地干部;十是一切作持久打算。

最后,毛泽东运用总论的方式强调了落实上述指示的要求和希望。他指出:以上十项,为一九四六年尤其是上半年工作应加特别注意之点。望各地同志根据当地情况,灵活地实现上述方针。至于各地政权建设工作,统一战线工作,从党内外推广时事教育的工作,解放区附近城市的工作等项,都是重要的,这里不来多说。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毛泽东在结尾强调了执行时间主要在1946年上半年,并且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实施。而政权建设等其他方面的工作,以往已有指示,理应作为重要工作对待,不必在此赘述。这样的做法,既避免了与以往文件内容的重复,节约了篇幅,又突出体现了本篇文章的针对性。这种讲究文章针对性的写法,与时下一些文章在结尾处经常重复过去的话,甚至总少不了一些套话的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毛泽东的文章收尾方法,干净利落,没有废话,便于阅读,便于理解,特别值得学习。

毛泽东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写成的文章还有很多,例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矛盾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关于工商业政策》、《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等文章,就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结构。

毛泽东运用总分结合的主题推进方式,把主题思想表达得恰似秋日的溪流清澈透明。这样的文章结构,通过总论与分论的交替运用,既使文章呈现出严谨周密,层次分明,起伏有致的特点,又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而为读者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递进式推进,逐层深入

要想使文章获得较好的表达效果,作者必须为读者着想,要讲究主题思想的表达顺序。为了能够逐层深入地阐明自己的思想主张,毛泽东的文章经常运用递进式推进结构。

正如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

他的这种主张体现在文章结构中,就是文章的递进式推进的基本特征。

(一)《反对自由主义》一文,采用的就是递进式推进的结构方式

《反对自由主义》文章前后分为4个层次。

文章第一、二段,是全篇第一层次,毛泽东通过对比的方法,说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与自由主义格格不入,以及自由主义导致的严重后果,说明了在共产党内和革命团体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反对自由主义的极端必要性。他旗帜鲜明地指出: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

但是自由主义取消积极的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内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

这实际上提出了文章的主要思想和基本观点,高高举起了讨伐自由主义的大旗。

紧接着,文章转入第二层次,毛泽东用列举的方法说明了自由主义的11种具体表现: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集体,也有害于个人。这是第一种。

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是第二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这是第十一种。

在这个层次里,毛泽东运用勾勒“简笔肖像”的手法,为自由主义“立此存照”,让人们认清自由主义的“相貌”。这相当于树立起揭露和批判自由主义的靶子。

第三层次,深入分析自由主义的严重危害、根源和本质特征。毛泽东指出: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自由主义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因此革命队伍中不应保留其地位。

最后两段是第四层次,号召全党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和反对消极的自由主义,使之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

考察《反对自由主义》的4个层次,明显呈现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特点,使得文章整体严密结实、珠联璧合。这与毛泽东主张的写文章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完全吻合。毛泽东以亲身实践告诉人们,递进式推进的结构方式,有助于作者逐层深入地表达文章主题。

(二)《论持久战》也采用了递进式推进的结构方式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代表着作之一,是一篇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

《论持久战》先后写了21节,120条内容。

第一节“问题的提起”,是通篇文章的总论部分,亦即论述的起点。文章以纪念抗日战争一周年为背景,以中国人民关心这场战争,因而纷纷提出抗战过程会怎样,中国能否胜利以及能否速胜等问题为切入点,将通篇的核心问题——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摆在人们面前。开头总述的这些内容,由于关系到全民族的切身利益,上来就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为深入了解全文内容作好了准备。

从第二节“问题的根据”开始,至“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文章分论部分。毛泽东围绕文章主题展开深入分析。在展开分析的过程中,又分为前后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针对抗战以来出现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进行有理、有力、有据的批驳,说明中国不会亡国,抗战也不会速胜,抗战是要经历三个阶段的持久战,而且将要呈现出犬牙交错、十分特殊的战争形态,其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不是速决战的问题;后一部分则主要阐明人的能动性在抗战中的作用,抗战的政治动员,战争的目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等有关战略战术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其核心思想则是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的问题。分论部分包含的精深富博的思想,为中国人民赢得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战无不胜的强大思想武器。

文章的最后,毛泽东满怀信心地为全文下了这样的结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是对开头处总论部分的呼应,也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再一次强调。

毛泽东运用递进式结构形式,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顺序。所以文章的思想脉络清晰明了,真正实现了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三、并列式推进,扇形展开

并列式推进是毛泽东文章写作结构的另一种类型。在毛泽东的文章中,对党内的指示和一部分会议报告,经常采用并列式推进的结构方式。其基本特点是,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采用并列平行的安排方法,文章的思想内容分为相对独立、互不统属的几个部分,分别从总体上阐述事物或问题的各个侧面的性质与特点。

(一)《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结构形式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考虑最多的就是中国革命的道路与形式问题。他先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多篇重要着作。文章均采用并列式推进的方式,阐述了他对中国革命深入思考的结果,为处于低谷时期的中国革命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该文运用提问式标题,既有吸引人们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的效果,又散发着很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一切关心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人们,看到这样的文章标题,怎能无动于衷呢?

文章正文阐述了6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国内的政治状况。

二是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三是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

四是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和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

五是经济问题。

六是军事根据地问题。

这6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论述了红色政权生存的政治环境、主要原因以及面临的困难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它们是相互并列的关系。其中,毛泽东着重阐述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步入正轨指明了方向。这是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所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二)《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的结构形式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党中央在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根据地召开的一场极其重要的会议,会议为中国革命的总指挥部由西柏坡迁入北平作了重要的准备,也为中国共产党“进城赶考”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从温州结构的角度来看,该文是并列式推进方式的代表性篇章。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基本方针。

毛泽东总共阐述了10个重要问题。

第一,提出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解决国民党残余部队的基本方式,就是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

第二,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既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的思想。

第三,指出随着全国胜利的到来,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乡村转入城市,要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第四,指出在城市工作中,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和可能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大力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建设事业。

第五,明确提出了党在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和北方解放区的不同工作任务。

第六,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的状况和共产党必须采取的正确经济政策。

第七,规定了共产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应当采取的政治和外交政策。

第八,提出了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已经成熟,准备与南京反动政府进行谈判的政策和原则立场。

第九,指出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这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否则,这个专政就不能巩固。

第十,告诫全党在夺取全国胜利以后,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毛泽东的这种并列式推进的结构方式,为多侧面地阐述文章的思想内容,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范例。

四、纵横结合,穿插推进

毛泽东的文章结构因文而异,变化多样。他善于根据文章内容灵活安排文章结构,有时还将不同的结构方式结合运用。例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就是纵向(递进式)与横向(并列式)相互结合,穿插推进的结构方式。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为8个层次,是一个和谐有致、紧密联系的“共同体”。

第一层:“农民问题的严重性”,说明了湖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令人振奋的喜人形势。

第二层:“组织起来”,追述了湖南农民运动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三层:“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揭示了农民运动的革命目标。

第四层:“糟得很”和“好得很”,用雄辩的事实回击国民党右派对于农民运动的污蔑,为农民运动证名分。

第五层:“所谓‘过分’问题”,针对中间派污蔑农民运动的言论,表明矫枉必须过正的立场。

第六层:“所谓‘痞子运动’”,针对国民党右派对农民运动的诋毁予以巧妙回击。

第七层:“革命先锋”,即对农民阶级的成分进行具体分析,赞扬他们是推翻封建专制的革命先锋和积极力量。

由上述内容,可以明显看出,这7个层次,采用了递进式推进方法,就是纵向推进的形式。文章基本以论述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为主线。这样安排,便于读者了解农民运动的来龙去脉,认识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

文章的第八层,以“十四件大事”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