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李大钊:《李大钊史学论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版。
87.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88.李培林:《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思想战线》2004年第1期。
89.[法]利科:《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90.梁方仲:《明代粮长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91.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92.廖杞楠:《集体产权改革过程中的地方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以广州市沙东村为例》,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93.刘新成:《日常生活史与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
94.刘耀荃:《鹭江村的权力结构》,岭南大学社会学系毕业论文,1950年。
95.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户籍赋税制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版。
96.刘志伟:《神明的正统性与地方化——关于珠江三角洲北帝崇拜的一个解释》,《中山大学史学集刊》(第二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7.刘志伟:《系谱的重构及其意义:珠江三角洲一个宗族的个案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4期。
98.刘志伟:《传说、附会与历史真实:珠江三角洲族谱中宗族历史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上海图书馆编:《中国谱牒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版。
99.刘志伟:《族谱与文化认同——广东族谱中的口述传统》,上海图书馆编:《中华谱牒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00.刘志伟:《宗法、户籍与宗族——以大埔茶阳〈饶氏族谱〉为中心的讨论》,《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01.刘志伟:《历史叙述与社会事实——珠江三角洲族谱的历史解读》,《东吴历史学报》2005年第14期。
102.刘志伟:《大族阴影下的民间祭祀:沙湾的北帝崇拜》,《寺庙与民间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汉学研究中心1995年版。
103.刘志伟:《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历史研究》2003年第1期。
104.林毅夫:《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5.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版。
106.[英]林赛:《宗教改革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07.吕思勉:《中国宗族制度小史》,中山书局1929年版。
108.马俊:《中国财政国家转型:走向税收国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09.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
110.[英]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11.黎素菊等:《旧凤凰、五凤、康乐三村农村经济调查统计报告》,岭南大学商学经济学系毕业论文,1949年。
112.[美]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3.[美]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14.[美]诺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15.[比利时]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16.钱穆:《国史新论》,三联书店2001年版。
117.钱楚文:《鹭江村娱乐活动的研究》,中山大学校史馆藏。
118.[美]彻诺:《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119.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0.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法学论着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1.申静、王汉生:《集体产权在中国乡村生活中的实践——社会学视角下的产权建构过程》,《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1期。
122.[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3.[美]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版。
124.孙庆忠:《都市化与农民的终结:广州南景村经济变迁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125.[美]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126.[日]田仲一成:《中国的宗族与戏剧》,东京大学出版会1985年版。
127.[美]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8年版。
128.[美]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129.[美]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0.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1.王铭铭:《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32.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南三村调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33.王颖:《新集体主义:乡村社会再组织》,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134.[德]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35.[德]韦伯:《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6.[美]韦思谛:《中国大众宗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7.温春来:《从异域到旧疆——宋至清贵州西北部地区的制度开发与认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138.[美]萧凤霞:《传统的循环再生——小榄菊花会的文化、历史与政治经济》,《历史人类学学刊》2003年第1卷第1期。
139.[美]萧凤霞:《文化活动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中山小榄菊花会的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4期。
140.[美]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141.[美]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2.[美]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43.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4.张静:《土地使用规则的不确定:一个解释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45.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6.张佩国:《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47.张淑芳、黄定国:《鹭江村四代阶级及职业的流变》,岭南大学社会学系毕业论文,1950年。
148.张小军:《象征地权与文化经济——福建阳村的历史地权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149.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150.折晓叶:《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1.折晓叶、陈婴婴:《社区的实践——“超级村庄”的发展历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52.折晓叶、陈婴婴:《产权怎样界定——一份集体产权私化的社会文本》,《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4期。
153.正宝杰:《鹭江村家族和祭礼调查》,岭南大学社会学系毕业论文,1950年。
154.郑奔、符勤兵、苏卓勋:《潮起天河:广州市天河区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践透视》,香港新闻出版社1996年版。
155.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56.郑振满:《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157.周大鸣:《潮州凤凰村社会文化的变迁》,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8年版。
158.周大鸣:《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研究:广州南景村50年的变迁》,《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4期。
159.周雪光:《“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60.朱东亮:《社会变迁中的村级土地制度:闽西北将乐县安仁乡个案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