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异体诗新编
13117800000071

第71章 大小言诗

大言诗、小言诗,合称大小言诗。大言诗是以无比夸大的语言描写景物,抒发其“豪情壮志”。小言诗,则以极为细微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极言其小,又称“细言诗”。

一般的夸张,“辞虽已甚,其义无害”,而大小言诗,往往“夸过其理”,“名实两乖”(《文心雕龙·夸饰》),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大小言诗始见于南朝梁萧统、沈约之作,唐宋亦有续作。

大小言①

权德舆

华嵩为佩河为带②,南交北朔跬步内③。

搏鹏作腊巨鳌脍④,伸舒轶出元气外⑤。

醯鸡伺晨驾蚊翼⑥,毫端棘刺分畛域⑦。

蛛丝结搆聊荫息⑧,蚁垤崔嵬不可陟⑨。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卷三百二十七。原题分为《大言》、《小言》。

②华(huà)嵩:西岳华山和中岳嵩山。佩:系于衣带上的装饰品。河:黄河。

③交:交州。治所即今广西梧州市。朔:朔州。今山西朔州市。跬(kuǐ)步:半步。

④搏鹏:搏击长空的大鹏鸟。腊(xī):干肉。脍(kuài):细切的鱼肉。

⑤伸舒:伸展、舒展。轶:超越。元气: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陈子昂《谏政理书》:“元气者,天地之始,万物之祖。”

⑥醯(xī)鸡:小虫名,即蠛蠓,似蚋,能飞。

⑦毫端:毫毛的尖端。棘刺:荆棘、芒刺。畛(zhěn)域:界限;区域。

⑧结搆:同“结构”,此指蜘蛛结网。聊荫息:暂且栖息。

⑨蚁垤(dié):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口的小土堆。崔嵬:高峻貌。陟:攀登。

【说明】

前一首是《大言诗》,四句诗是说华山、嵩山当作系在身上的装饰品,黄河当作腰带;南交州和北朔州半步可以跨到;鹏鸟作干肉,巨鳌作细脍;伸展舒气超越大气层。可谓极尽夸饰之能事。

后一首是《小言诗》,四句是说,早晨蠛蠓驾着蚊子翅膀在飞翔,毫毛的尖端和棘刺还在划分界限,蜘蛛网上暂且憩息,蚂蚁洞口的小土堆高峻得攀登不上去。把极细小的东西描绘得小而又小,其想像力的奇特令人叹为观止。

大小言二首①

苏舜钦

弯弓射月落,挥剑决天开②。

何言四溟广③,并合不成杯。

托身螟两睫④,卜都牛一毛⑤。

奔驰万里外,终不出秋毫⑥。

【注释】

①选自《苏舜钦集》。题下原注:“楚襄王登兰台,命大夫作大言;登阳台,命大夫作小言。梁昭明太子、殷钧、王规皆尝作。”

②决:断裂。

③四溟:四海。四方之海。

④螟:螟蛾。睫:眼睫毛。

⑤卜都:以占卜择定建都之地。

⑥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

【说明】

前一首是大言诗,写了三件事:弯弓射箭要把月亮射落,挥宝剑要把天劈开,四海之水并拢来还装不满一个杯子。极言其大。

后一首是小言诗,也写了三件事:寄身于螟蛾的睫毛上,建都于一根牛毛中,奔跑万里路却没有超出一根秋毫。极言其小。